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介石日记几乎骂遍了所有人,包括宋美龄,唯独对周恩来保持风度

0
分享至

蒋介石写日记,这习惯几十年没断过,从黄埔军校一路写到台湾,心里不痛快了就记一笔,谁惹他了,谁办事不行,本子里写得清清楚楚,孙科他看不上,说“不顶用”,汪精卫是“伪善”,连家里人宋美龄的不是也提过,对自己也狠,骂自己“孤负国家”,甚至想过一了百了,那日记火气大得很,逮谁骂谁,可偏偏对着周恩来,这个斗了大半辈子的对手,翻遍了日记也找不出几句难听话,这事就挺怪。
黄埔军校刚开那阵子,蒋介石当校长,心里其实没底,周恩来从法国回来,上头派他当政治部主任,蒋一开始是不怎么信的,结果周一来,整个军校风气都变了,又是剧社又是演讲,政治课搞得风生水起,蒋介石在旁边看着,回去日记里就四个字,“周可大用”,这种评价,在他那儿算是顶格了。
好日子没过几天,中山舰那事就来了,周恩来当时是海军局长,蒋介石疑心是左派要搞鬼,直接就动手了,周恩来被软禁起来,打电话给蒋,就说了一句“望速释同志”,蒋没听,可日记里却记下“周仍从容”,意思是说,人虽然站错队了,但那份镇定还在,蒋介石对敌人下手是狠,可碰到这种硬骨头,嘴上反而没那么多闲话。
北伐的时候,张治中推荐周恩来管政治部,蒋介石嘴上答应了,心里犯嘀咕,晚上吃饭还特地敬酒,问他愿不愿意一起北上,周恩来就笑笑,说这事得中央定,蒋最讨厌的就是别人不拿他当中心,回去日记里就俩字,“惜”,可惜的惜,不是说这人不好,是拉拢不过来,想用,用不上,想打,又打不掉,这种人,蒋介石一辈子都忘不了。
后来“四一二”,蒋介石悬赏八万块要周恩来的命,那价钱是破了天荒的,可日记里提这事,还是没骂,反而写“周之行事,非我所及”,他秘书陈布雷都觉得怪,一边悬赏抓人,一边还夸对手高明,其实蒋不是夸,是承认这人太难对付,压力给过去,周恩来不退,设个圈套,人家不钻,这边刚把线掐断,那边马上换人顶上,蒋自己都说,这人像在刀尖上走路,步子一点不乱,骂别人可以骂无能,骂奸诈,骂周恩来骂不出口,骂了也没用,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西安事变,1936年,蒋介石被扣了,周恩来过去谈判,两人在病床前见面,蒋盯着他看,说十年没见,你变了,周恩来回他,形势逼的,不是我愿意的,那天日记里就一句,“周识大义,可敬”,这个“可敬”,蒋介石一辈子没对几个人用过,自己最狼狈的时候,心里也清楚,这事能成,全靠周恩来,仇人进了门,还得承认对方的分量。
抗战那会儿,周恩来在重庆,算是国共的联络人,开会的时候,蒋介石就得天天对着他,外面人都说周恩来圆滑,蒋介石摆摆手,说那不是圆滑,是“才冠众”,日记里也写,“周来议事,条理甚明”,这不是场面话,是心里话,那会议室里,敢跟他讲道理,还能把道理讲明白的,也就周恩来一个,道不同,讲得再明白也没用,可蒋介石就吃这套,越是讲理的,他越听,听多了心里也烦,嘴上还是服气。
南京谈判,那是最后一次见面了,1946年,在梅园新村,没谈拢,蒋介石回家,日记里八个字,“周意已决,不可回”,这么多年纠缠下来,最后就这一句确认,不是背叛谁,是人家做出了选择,明知道没路了,也不放一句狠话,线断了,他心里有数。
到了1956年,在加尔各答,有人问周恩来,要是蒋介石回大陆,会给他安排什么职务,周恩来的回答传到台湾,“绝不会低于国务院总理的地位”,蒋介石听了,把日记本合上了,他秘书回忆,那天晚上一个字都没写,就轻轻说了句,“他还是那样”,看不出喜怒,想了一整夜,蒋介石明白,周恩来当年劝他别搞独裁,今天还在给他留台阶,可这台阶,是留给他下的,不是对面低头。
蒋介石晚年,写“国之将亡,必有佞臣”,他那个名单里,从来没把周恩来算进去,不是不恨,是不敢小看,骂别人是抬高自己,骂周恩来,反而显得自己没格局,在他所有政敌里,最让他打心底里服气的,可能就是这个人,嘴上没一句重话,心里一辈子都有分量。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微鉴 incentive-icons
文史微鉴
一位热爱文史的专业人士。
2388文章数 26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