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饱受“盆腔器官脱垂”困恼,常常出现便秘或排便急迫、一不小心就漏尿等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及早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在此,小编邀请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吴桂珠主任医师科普!
“盆腔器官脱垂”的高危因素
年龄增长、分娩次数增加和子宫切除等,都是非常关键却又难以改变的“脱垂”危险因素;
肥胖和体力活动过多,是为数不多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加强关注“腰高比”
“向心性肥胖”(即“腹型肥胖”)的人腹压更高,而“脱垂”的发生与腹压增加密切相关。
不论身体质量指数(BMI)如何,一旦“腰高比”(腰围与身高的比值)≥0.5,即达到“向心性肥胖”的标准,“脱垂”发生风险比两个指标都正常的人高48%;约21.7%“脱垂”病例归因于“向心性肥胖”。
“腰高比”正常(<0.5)但BMI超重的女性,“脱垂”风险会升高23%,尽管这样体型的人很少。
建议女性朋友们加强关注自己的“腰高比”,这个指标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脱垂”风险,还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
留意活动总时长
通过适当锻炼,可降低肥胖风险,进而降低“脱垂”风险。但锻炼过度,可能使“脱垂”风险不降反升。
在预测“脱垂”风险方面,活动时间比活动强度更加重要。长时间低强度活动可能会造成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拉伸,增加“脱垂”风险。
一般人群的中高强度活动时间,尚达不到增加“脱垂”风险的程度。而进行过子宫切除手术的女性,盆底可能更加脆弱,对高强度活动的耐受能力下降。
建议女性朋友留意自己每天低强度活动的总时长,避免久站;做过子宫切除手术的女性,要格外注意高强度活动时长的控制。
女性朋友们,合理饮食、适当锻炼,预防、纠正“向心性肥胖”,并留意自己每天活动的总时长,有利于降低“脱垂”风险。
封面图及配图来源:摄图网
更多阅读☞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