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丁玲晚年时,外国记者采访她对毛泽东看法,丁:主席对我个人不错

0
分享至

“1981年10月14日下午四点半,你真的觉得我会埋怨毛主席吗?”丁玲端着咖啡,语气平静,却把对面的美国记者问得一愣神。话锋就此打开。



那年中国作家代表团在旧金山参加文化交流,饭局、沙龙密集得像连轴转。美国记者和在地华裔对丁玲充满好奇——一位先后经历北伐、抗战、解放、十年动荡,又在七十七岁高龄跨洋而来的女作家,嘴里究竟会说出怎样的评价?不少人笃定她会控诉旧事,最好再配几句辛辣的反思。出人意料,她只给了八个字:“主席对我个人不错。”短句落地,场面霎时安静下来,空气里甚至能听到杯壁碰撞的细响。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回答?要弄清楚这一点,得把时间拨回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1904年出生于湖南临澧的丁玲,本名蒋伟,少女时代就对新学和小说着迷。1922年,她拉着一口小皮箱去了上海,先是读平民女子学校,后考进上海大学文学系。正是在那座城市,她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思潮:欧美女权、俄国革命、胡适的“大胆假设”,都在脑子里打转。那几年她常常拎着书去黄浦江边吹风,自嘲是“想写又写不成”的文学痴。



1927年底,一口气写完《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23岁。手稿辗转交到朋友手里,三个月后刊发,引爆文坛。作品里那个桀骜不驯、又空虚失落的莎菲其实就是彼时的丁玲:精神先觉醒,脚下却没路。评论界说她“把五四以后的青年灵魂摊在桌面”,读者则津津乐道于文字里的锋利与暧昧。年轻的名声来得太快,孤独的滋味也随之而来。

就在北平的一个社交晚会上,她遇见胡也频,那个送玫瑰礼盒、口口声声喊她“新姐姐”的文青编辑。两颗流浪的心撞到一起,1929年他们结婚,第二年又和沈从文创办《红黑》。可这点温情没能抵住外部的暴风雨。1930年1月,胡也频在秘密会议上被捕,二十九天后遇害于龙华。丁玲赶去探监只被允许隔着铁窗说了五句话:“你要好好活下去”,是胡也频留下的最后交代。



爱人的牺牲把她彻底推向左翼阵营。1932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暗线工作难免凶险,1933年因叛徒告密,她被特务绑架,关在南京老虎桥监狱足足三载。风声紧得厉害,鲁迅写下悼念短文,朋友们以为她凶多吉少。丁玲后来回忆:“那三年,我像饿狼,只想咬破敌人的咽喉。”1936年冬夜,她借看病机会越狱成功,一口气往陕北跑。黄土高坡风沙漫天,她裹着旧呢大衣抵达保安,见到了毛泽东。

初次见面并不隆重。窑洞里炉火暗红,毛泽东问:“你想干什么?”丁玲脱口而出:“让我到前线吧。”毛泽东笑了,“好,打仗要紧,再缺几位会写字的人。”没多久,丁玲背着被褥随部队开拔。炮火声震耳,她把拼杀、伤亡、士兵的喊声都记进日记,连夜改写成通讯稿。有人说她是“拿笔的女兵”,也有人私下担心“文弱之身撑不住”。事实是,她愈写愈猛,《旁观者清》《三八线上的红旗》接连见报,前方将士争相传阅。



消息传回保安,毛泽东拍案称快,提笔写下《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短短十字,既揶揄又褒奖。丁玲收藏那张宣纸,一直带到晚年;文革抄家,她把词页缝进棉衣内衬,才保住了它。

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丁玲在作协、中宣部任职。1952年赴朝采访,她穿旧军大衣爬上三八线阵地,同年轻战士蹲在弹坑边交换笔记。回国后出版《朝鲜行》,印数突破三十万。然而好景不长,1955年因“山西土改问题”被错误批判,下放北大荒农场。零下三十度的坠子沟,她领着工人开荒种麦,晚上裹厚被读屈原《离骚》。十年后回到北京,她说自己“更能分辨人心真假”,却对个人遭遇只字未提。有人问她是否后悔,她摆摆手:“后悔没用,路是自己选的。”



时间来到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刚启。高层安排她恢复名誉,重回文坛。三年后飞往美国,才有了旧金山那场饭局。席间几位华裔太太围着她,左一句“当年太惨”,右一句“现在得自由”,想从她嘴里套出极端言辞。丁玲听了一阵,忽然说:“养鸡挺好,鸡蛋高蛋白。”旁人没听懂梗,她却想起北大荒鸡舍里冒热气的草窝——那是她最低谷时维持体力的主食。太太们索然,气氛尴尬,她借口去洗手间,溜旁厅看人逗狗,荒诞得像黑色喜剧。返京后,她写成《养鸡与养狗》,讽刺意味拉满。

因此再被记者追问对毛泽东的态度,她才给出那句“对我个人不错”。不是粉饰,也不为翻旧账,只是事实如此:二十世纪最风雷激荡的三十年,丁玲与毛泽东同在一条船上,沸水滚油里互相识得。对她而言,这段相知不因后来的波折抹去。



采访结束时,她扶着椅背慢慢站起,笑道:“文学不是账本,人生也不是账本。写字的人记的,是温度。”说罢,拄着手杖离开演播室。录音设备停止运转,墙上的秒针继续跳动,声音清脆。时间向前,她已白发,故事却还在年轻读者中翻页。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2047文章数 15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