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对方座舱盖的距离,只有十几米。那之后,他的隐身战机再没来过中国近海。”
这不是电影,而是真实发生在我国沿海上空的空中对峙。驾驶歼16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李超,用一次近距离“对视”,让外军隐身机不再靠近。
歼16——这款被称为“没有短板”的国产多用途战机,正以它的强大战力和进化潜力,成为中国空天防御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坚力量”。
01
战场多面手
歼16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双发双座重型多用途战斗机,采用大边条翼身融合技术与双垂尾常规布局,气动性能优越,拥有强大的载弹与续航能力。它不仅能执行对空作战任务,也能对海、对地实施精确打击,被誉为“战场多面手”和“空中炸弹卡车”。
歼16采用双座设计,前舱飞行员专注操控与战术决策,后舱飞行员负责武器系统管理,二者分工协作,让战机在复杂空战中反应更快、效率更高。
歼16的强大之处,首先在于载荷能力。它能挂载国产全谱系精确制导武器,包括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火箭巢、电子战吊舱等,作战场景几乎涵盖所有任务类型。
“炸弹卡车”载重量惊人,但更难的是在高载荷下保持远航能力。正因如此,歼16不仅能一次性携带大量弹药,还能在更广阔的空域持续作战,实现“能打、能久打、打得准”的全域打击能力。
02
天空中的“电子战猎手”
更令人期待的是,歼16并非止步于传统战斗机定位,而是在它的基础上诞生了电子战机型——歼16D。“D”代表电子战(Electronic Warfare),也是“干扰者”的象征。
歼16D在外形上与歼16相似,但细节差异显著:机翼挂架被替换为电子战吊舱,与机体结构融为一体,具备“侦、攻、防”一体化能力。它能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掩护友机作战,同时还可挂载导弹直接打击目标。
这意味着,在未来战场上,歼16与歼16D能构建一支“打与防兼备”的组合:一架制空、一架压制,形成无缝协同的电子战体系。
歼16的强大不是偶然,而是中国战斗机工业六十多年积淀的成果。
从1956年仿制米格-17的歼5,到后来的歼6、歼7、歼8,中国航空工业在不断追赶与突破。
1990年代,歼11B、歼10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战斗机进入“自主设计”阶段。此后,舰载机歼15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如今,以歼20、歼35、歼16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空中作战体系已经全面成型——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
03
一次15米的近距离对峙
在2024年的一次沿海驻训中,歼16战机飞行员李超与外军隐身战机不期而遇。
“他冲着我们两架飞机过来,意图非常明显——挑衅。”
面对挑衅,李超果断拉升、翻滚、压制,在一次倒飞中两机座舱盖间的距离仅10至15米。最终,对方战机被锁定、被迫脱离——自那之后,再也没有在中国近海上空出现过。
李超平静地说:
“我们只要站在那个位置,那后面就是安全的。”
这一幕,生动诠释了中国空军的底气:装备决定底线,意志决定上限。
04
智能化的歼16
如今的歼16仍在不断升级中。随着新一代航电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和国产发动机的应用,这款被称为“没有短板”的战机,正在变得更“聪明”。
它不仅能携带更多、更智能的国产武器,还能与无人机编组作战,构建“有人+无人”混合作战模式,为未来空战提供更多可能性。
从“炸弹卡车”到“电子猎手”,再到智能空战体系的核心节点,歼-16的演进正见证着中国空军从“能飞”到“能胜”的跨越。
一架战机的意义,从来不止在于它能飞多快、打多远。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战略决心与民族自信。歼16的崛起,正是中国空军从仿制到自立、从追赶到引领的缩影。
当战鹰再次划破长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战机的身影,更是一个强国腾飞的姿态。
精彩大图
旋转手机观看效果更佳↓↓
![]()
![]()
![]()
![]()
![]()
![]()
![]()
人民空军 未来可期
订购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