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往8》时我第一次把播放速度默认设成1.25倍还觉得广告比正片有意思,问题不是慢综艺本身有问题,而是节目拿“慢”当理由120分钟里有90分钟在排话剧,剩下30分钟全靠杨超越缝蘑菇硬撑,这哪是什么治愈,简直就是催眠。
![]()
我数了一下,黄磊仅仅炒了两回菜:一回是给彭昱畅下面条,一回是把外卖倒进瓷盘装作是“家味”。
镜头切换之后,就看见他们正对着剧本不住地称赞:“这台词真有韵味”,我立刻意识到:厨房里的火虽已熄灭,但舞台上的气氛却愈发热烈起来,这个节目名为《向往的排练》,倒也十分贴切。
![]()
更过分的是,韩燕楠菲接过何炅抛出的“住哪”话题很认真地回应“我住酒店”,满屏的弹幕全是“姐姐这并非采访,而是抛话题”,可她却硬是把天给聊死了。
何老师无奈地低下头,略显尴尬地笑了笑,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内心都会感到十分紧张——就连明星也会把对话聊得如此窘迫。
我们看看其他人怎么说,骂她装青涩,可我反倒心生同情:话剧演员惯于舞台上的节奏变换,骤然置于综艺的快节奏中,好似让芭蕾舞者跳广场舞,动作没错,可气场全然紊乱。
![]()
节目组非要将专业的仪式感强行融入生活化的风格中,结果两边都沾不上,观众看着也就格外别扭。
![]()
可别一下子就把责任全甩给嘉宾,黄磊自己说过“能不做就尽量不做”,连何炅也渐渐成了陪衬,这其实就表明年长主持人参与节目积极性还挺高,当厨艺被调侃的时候,黄老师立马把问题推给专业团队那边儿;向来挺会控场的何老师,面对剧本化排练插不上话,只能在旁边干笑,他们或许比观众更早就觉着疲惫厌倦,却还是照旧拿酬劳,一直保持沉默。
于是“干活换饭”的核心规则就这么糊里糊涂给忽略了,外卖盒摞得跟小山一样,连彩灯都懒得来打开亮着。
![]()
回忆以前掰玉米掰得胳膊都肿了费好大劲才做出有佛跳墙香味的东西现在那种又累又痛快又充实的感觉没了换成坐着背台词几乎不消耗卡路里观众自然就打哈欠了。
![]()
杨超越缝蘑菇时的那出戏会走红,是由于她再度运用了“干活”这个老桥段。
踩着缝纫机,嘴里还说着“这地干净得能光脚”,瞬间将观众拉回前几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爽文模式,原来我们想要的并非真的去吃,而是看吃是如何产生的。
![]()
齐溪躺在床上谈及二胎话题,语气十分真诚,她说:“担心大女儿会孤单,”镜头未用滤镜,眼角的细纹清晰可见,那时我就清楚:观众真正关注的是真实的生活问题,不是剧中那些花哨的台词。
生活里的感受并非是缓慢,而是可接受存有瑕疵,可接受女明星也会生长皱纹。
![]()
可节目组明显不存信任之意,偏要将宝押在“戏如人生”之上他们忘却了,话剧是封闭的审美,综艺是开放的共情;前者越是精炼,便越是高级,后者越是粗糙,反倒越带劲。
![]()
若“精炼”遭遇“带劲”那么结果便是观众都无法看进去,即便倍速播放也无济于事。
更为滑稽的是,为了提高艺术水准,他们降低了工作量,可是连戏剧都没拍好,排练过程被剪辑成幻灯片,观众只能瞧见演员来回挪动位置,好似在偷看彩排现场似的,既不专业还没兴致,想要两边都讨好,结果两边都没实现,被指责“拿双份钱”一点也不冤。
![]()
我尝试从制作方视角来思索:连续七季下来,农活相关的梗已近乎用尽,黄小厨的人设也出现了问题,若不赶紧翻新,就难以为继了。
可创新并不意味着将烟火气尽数抹去,若烟火气皆无,只剩不接地气的“艺术”那么肯定无法支撑慢综艺。
直白来讲,我们追逐慢综艺,是在追寻可掌控的疲惫。
白天被工作任务所迫,晚上数着明星一颗一颗的玉米,觉得他们也颇为劳累,而后被一桌美味佳肴抚慰,如今他们直接不再努力,连那自欺的感觉都不复存在,观众必定会发怒。
![]()
那还有办法吗?有的把锅铲还给黄磊,就算他仅仅做一碗蛋炒饭;让何炅管理冰箱,如同第一季时为一块肉跟导演组磨嘴皮子那般;让飞行嘉宾先干活然后再聊天,没流下汗水,感悟便不实在。
生活流并非不能加以改进,不过首先得紧紧抓住“生活”这两个字。
我只期望,下一季节目别再靠“向往”来吸引眼球了。
心仪的并非乌镇的月光,而是月光里那碗热汤;敬仰的不是高高的戏台,而是戏台旁累得倒下的情状。
将狼狈归还给我们,再把摄像头对准锅沿冒出的蒸汽,那才是真正的治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