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选楼层简直像“开盲盒”,不少人被“数字忌讳”绑住手脚,一听4楼、14楼带“4”,就觉得不吉利,哪怕户型、采光再好也果断放弃。但其实这些楼层大多是被偏见耽误的“潜力股”,只要性价比合适完全能大胆入手。
真正该警惕的,是另外3个常被忽略的“雷区楼层”,住进去才知道什么叫“天天渡劫”,说句“白送都不能要”真不夸张。
![]()
花半辈子积蓄要是踩了楼层的坑,每天回家都闹心。
下面,看完文章你就知道,选楼层真不能只看数字,这些实打实影响居住体验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
4楼、14楼能不能买?
4楼、14楼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其实这两个楼层被“嫌弃”,大多是因为“4”谐音像“死”。
让一些人觉得寓意敏感,难释怀。但真正住过的人却知道,这几个楼层反倒是“真香”!
网友@文太 分享了自己的居住体验:买了4楼住了三年,逢人就夸!早上阳光洒进客厅,阳台上晒被子超方便,爸妈下楼也不费劲。
![]()
14楼的体验也不差,高度适中,通风采光都给力,既没有底层噪音干扰的烦恼,也不用像高层那样担心电梯故障。
4楼日常爬楼梯不累,就算偶尔停电也不慌,14楼则平衡了视野与便利性。所以别被数字吓跑,楼层好不好,关键看实际居住体验,住过才知道有多省心。
![]()
这三个楼层是真不能要
买房真得提前做功课,结合我自己的买房经验和身边人的踩坑教训,这3个楼层入手前一定要多打听、多对比,别冲动下单。
①一楼
一楼接地气,但实际住起来问题可不少。
首先是噪音困扰,小区里的车辆往来声、邻居的聊天声、小孩的嬉闹声,几乎全往1楼屋里钻,想睡个觉都成了奢望。
![]()
![]()
其次是安全问题,低楼层相对容易被“惦记”,装防盗窗吧像住笼子,多少影响采光和视野。
尤其是南方的梅雨季,墙面墙角容易发霉,洗好的衣服晾一周都不干,长期下来还可能影响健康。
![]()
网友@威仔出门了 分享经历:住1楼最怕高空抛物,安全感差。家里常年开着除湿机,家具还是老发霉,夏天蚊虫也多,不敢随便出门。
当然低层也有优势,比如进出不用等电梯,对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很友好。但前面说的这些问题,买房前一定要掂量清楚,毕竟居住体验才是关键。
![]()
②顶楼
顶楼常被宣传“视野开阔无遮挡”,可真正住进去才知道,背后藏着不少难言之隐,夏天热、冬天冷还只是小事,最让人头疼的是漏水问题。
![]()
一到夏天,屋顶被太阳直射一整天,屋里像个“蒸笼”,空调开足马力降温,电费账单看着就肉疼。到了雨季,随时担心漏水,下点雨就成了水帘洞,修修补补费钱又费心。
![]()
网友@李溺溺 分享了自己的糟心经历:买顶层真的悔到肠子都青了!第一年还好好的,从第二年夏天开始就漏雨,一年比一年严重。找物业修了无数次,都是治标不治本,说要重新铺防水却一直等审批,拖了好几年。去年连床头都开始漏水,半夜直接被滴醒。实在没办法自己花小两万块找人修补,结果旧地方不漏了,新地方又开始漏,这钱纯属打水漂。
所以,顶楼这个坑,大家一定要避开!
![]()
③设备层
比起一楼和顶楼,设备层周边的楼层更像“隐形雷区”,很多人买房时压根没留意,住进去才发现被噪音“缠上”。
设备层其实就是安放电梯机房、水泵、空调机组这些“大家伙”的楼层。这些设备一启动,嗡嗡的运行噪音很容易传到上下或隔壁楼层,白天还好,到了晚上万籁俱寂时,持续的低频噪音能让人辗转难眠。
![]()
尤其是老小区,设备维护往往不到位,年头一久噪音问题更突出,甚至可能伴随震动干扰。
还有人担心设备层的电磁辐射问题,虽说目前科学上没有明确定论说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住着心里总不够踏实。
![]()
网友@火红色的苹果 分享了身边人的踩坑经历:同事当初买房没问设备层位置,住进去半年就扛不住了,说晚上老被机房的嗡嗡声惊醒,睡眠质量直线下降,最后只能无奈换房。
所以,买房时一定要主动问清楚设备层在哪,避开它上下相邻的楼层,别等入住了才后悔。
![]()
总结:
选楼层不用盯着数字吉利不吉利,实际上居住体验最重要,每天采光通风好,晚上睡觉安静,下雨天省心不漏,就住得踏实。
咱普通人买房,图的不就是一个舒心省力吗?
记住:避开一楼、顶楼、设备层这三大“天坑”,其他楼层,只要适合你家需求,闭眼冲就完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