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餐饮人苦“山寨”久矣!
近日,一成都山寨餐饮“帝国”土崩瓦解!
事情起因是,成都多家知名餐饮“老店”遭遇“碰瓷仿冒”,维权之路漫长而艰难。
辛辛苦苦开店几十年,却被专业操盘手抢注“擦边”商标,批量仿冒假“分店”。
从“永乐饭店”到“曹氏肥肠”、“鲜知味钵钵鸡”“钢一区伍妹烤鸭”…....众多餐企未能幸免。
直到近日,在媒体连续曝光撕开乱象、监管部门强势介入、大众舆论集体声讨施压下,这座顽固的山寨餐饮 “帝国” 终于崩塌。
其实际控制人公开致歉,还提出赠与老店商标。
如今,对餐企而言,除了法律法规,大众舆论已成为维权新屏障,让山寨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
成都老店遭批量仿冒,
山寨操盘手放话 “不合作就搞死”!
餐饮的山寨乱象层出不穷,而近两年,成都突然冒出一批仿冒店。
很多老牌餐企遭遇集团化山寨围剿,对方不仅抢注商标、复制门店,更放出 “不合作就搞死” 的强硬言论,让老店陷入维权困局。
1、老店集体遇 “李鬼”,成都餐饮圈出“真假美猴王”
有媒体曝出,春熙路、宽窄巷子等成都核心商圈,突然冒出一批 “眼熟” 的餐饮店。
招牌、装修甚至宣传语,都与很多成都扎根几十年的“老店”高度相似。
像是经营40年的 “尹记永乐饭店”,被仿冒店冠以 “春熙路总店” 名义,宣称 “三代人饭堂”;
开业仅1个月的 “鲜知味钵钵鸡” 新店,直接标注 “十年老店”,还通过修改线上平台信息,伪装成 “已收录20年” 的老店。
这些仿冒店瞄准游客和年轻消费者,靠 “复刻” 的招牌和虚假宣传引流。
游客误打卡后,将不符预期的体验差评错评给正牌老店;食客分不清真假,部分品牌甚至出现 “山寨店开店比正店火” 的荒诞局面。
![]()
(左边是正牌永乐饭店,右边为仿冒店)
2、操盘手的 “山寨组合拳”:抢注擦边商标、批量开新店、营销宣传雇水军
这波山寨并非零散行为,而是专业团队的系统性操作,核心套路环环相扣。
商标抢注“擦边”
专门盯着商标意识薄弱的老店,注册 “擦边” 商标 —— 抢注 “肖家河永乐” 对标 “尹记永乐”,申请 “钢一区伍妹冒” 碰瓷 “钢一区伍妹烤鸭”,用商标权掌握主动权,让老店维权失去关键依据。
全链条复制运营
从装修风格(旧报纸糊墙、大字灯箱)到菜品味道,都安排厨师和设计团队 “复刻”,更动用水军在点评平台刷评分、写好评,把仿冒店推上 “必吃榜”,制造 “火爆假象”,挤压老店流量。
强硬施压逼合作
先以 “开连锁、享分红” 邀请老店加入,若老店拒绝,就用已注册的商标批量开店,在商圈形成 “包围网” 分流客源,甚至直接放话 “不合作就搞死”。
“卢家冒菜馆” 老板经营20年,最终被迫以 “投资入股” 妥协,辛苦积累的品牌商标落入对方手中。
![]()
(正牌老店被逼无奈张贴未开分店公告)
3、申请了501枚商标,山寨集团“嘴硬”喊话:我们合法合规
面对质疑,背后的山寨集团始终以 “合法合规” 搪塞。
其关联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累计申请501枚商标,大量与老店名称近似(如 “三哥田” 仿 “三哥田螺”、“雨田饭” 仿 “雨田饭店”),且将商标分散在不同公司,切断表面关联,规避监管核查。
当被问及 “是否蹭流量”,集团工作人员辩称 “名字有区别,川菜口味相似很正常”,消费者找错店投诉,就把责任往外推。
这种 “打擦边球” 的操作,让老店维权陷入两难。
![]()
从强势围剿到仓皇收场,
山寨帝国一个半月就土崩瓦解!
从 “不合作就搞死” 的强势围剿,到版图瓦解的仓皇收场,仅仅过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之所以能够快速捣毁幕后操盘手,是来自媒体曝光、监管整治、大众声讨的多重压力。
1、媒体+监管+舆论多重绞杀,仿冒版图“崩盘”
自9月7日媒体首发报道撕开山寨乱象后,多方力量迅速介入,形成对山寨集团的 “围剿之势”。
监管部门强势出手,对仿冒店进行监管,明确遏制 “李鬼冒充李逵” 乱象,从政策层面切断山寨扩张路径。
监管介入之外,还有来自大众社会舆论的各方施压。
比如网上网友的辨别真假攻略,网络博主的视频“打假”,以及当地餐饮人对山寨集团的联合抵制。
![]()
让这背后的山寨集团—“无名集团” 招牌被连夜拆除,截至9月底,其关联的四川无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麦田鸭食品有限公司直接注销。
商圈内的仿冒门店或闭店、或更名,曾经密集的 “复刻招牌” 大幅减少。
2、实控人致歉欲赠“商标”,老店不买账:注销才是真道歉
在版图崩塌、压力拉满的节点,山寨集团实际控制人颜某终于打破沉默,主动约见相关媒体公开致歉。
他坦言 “这就是因果逻辑,任何东西有取就有还”,并提出将此前抢注的商标 “赠予” 相关老店。
但这一提议遭到绝大多数老店的拒绝,其中一老店负责人直言,仿冒店已分流客源、毁掉部分品牌口碑,“被抢注的商标早被‘污染’,我们拿来没用”;
有的老店老板表示,所谓 “赠标” 只是表面功夫,“真心道歉就该主动注销所有抢注商标、关闭全部仿冒店,而不是用‘赠标’来粉饰”。
目前,已有多家老店启动商标无效宣告申请,坚持通过法律途径索要赔偿,拒绝接受 “象征性补偿”。
![]()
(目前永乐饭店春熙路店已经显示歇业关闭)
![]()
舆论成新防线:
大众监督倒逼山寨退出市场
此前,餐饮人维权多依赖法律途径,但面对集团化运作的山寨者,常因“流程长、成本高、取证难”陷入被动。
而此次成都山寨 “帝国” 的崩塌,让餐饮人看到了新的维权力量——社会大众舆论。
从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 “踩坑经历”,到网友集体声讨山寨行为,再到媒体持续追踪曝光,大众舆论形成强大压力,不仅推动监管部门快速介入,更直接击中山寨集团的 “流量命脉”。
仿冒店靠误导消费者盈利,一旦失去大众信任,客源便会断崖式下滑。
在法律法规之外,如今“大众舆论监督” 已成为餐饮维权的另一道屏障。
对餐饮行业来说,舆论监督的价值不止于 “一次事件的解决”,更在于构建了一道 “长效防护网”。
如今顾客维权意识、辨别能力在慢慢提升,山寨店靠 “仿招牌、假宣传” 引流的套路一旦被揭露,很快就会被顾客所抛弃。
更重要的是,舆论让“山寨成本”大幅提升 —— 过去或许钻法律空子,走灰色地带碰瓷,有投机者能暂且苟活。
现在法律之外,还有舆论的监督。当 “赚快钱” 的路子被舆论堵死,山寨行为自然失去生存土壤。
对餐饮人而言,这意味着未来维权不再是 “单打独斗”,背后还有千万消费者和媒体的支持,让坚守品质、诚信经营的品牌真正获得市场青睐。
职业餐饮网总结:
餐饮人苦山寨久矣!
那些被抢注的商标、被分流的客源、被毁掉的口碑,是多少老店数十年积攒的 “心血”。
过去,单店对抗集团化山寨,像以卵击石,艰难且一眼望不到头。
如今,成都这场风波让我们看到,“舆论” 不再是旁观者的声音,而是能击穿山寨铠甲的 “利器”。
游客的一句吐槽、网友的一次转发、媒体的一篇报道,汇聚成监督的洪流,加之监管出手,逼着山寨低头。
正如老话所说:“人心是杆秤,舆论是明镜。” 它照出了山寨的投机本质,也给了餐饮人新的底气。
希望自此以后,能让让 “李鬼” 再难藏身,让真正的好味道、好品牌,在阳光下好好生长。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