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
天津值得问津
文/段允生
1
缘起·津门初念
天津,是离北京最近的直辖市。退休前我曾九次进京,却只在1996年利用转车间隙匆匆到津,吃了一笼狗不理包子,看了一段海河。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于北京九三大阅兵前两天在天津召开,媒体镜头下的津城新貌,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九月中旬,我们五位75至82岁的老人,在北京饱览胜景之后,特意加上了天津这一站。
2
启程·现代津门
第一天清晨,我们从北京大栅栏乘网约车前往北京南站,坐高铁仅36分钟便抵达天津。出站后绕了一大圈,才找到离车站不远、可直线到达的宾馆。放下行李,我们一时茫然,不知该乘什么车到哪里去。之前的火车票、网约车、宾馆和景点,全由家中晚辈提前安排妥当。于是赶紧联系“后方支援”,一个多小时后,一辆商务车如约而至,停在我们用早餐的饭店门前。司机说接到的是“包车8小时、100公里”的订单,问我们如何安排行程,我们决定:由远而近,遍游天津主要景点。
3
滨海·时代印记
司机提议先去参观航空母舰,我们欣然同意。车行近一小时,抵达位于滨海新区的泰达航母主题公园。询问得知,园内规模很大,想亲眼看到那艘从乌克兰引进、停泊在海上的“基辅号”航母,需穿过创意风情街、军事观光区等多个区域,进出至少两小时。我们不愿入内耗费太多时间,仅在公园门口与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建筑合影留念,也算不虚此行。
此时,上合组织峰会虽已闭幕二十天,但作为主会场的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外,依然飘扬着10个成员国的国旗、上合组织会旗和联合国旗帜。大楼气势恢宏,周边地域开阔,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门外的绿色圆球,一侧印有上合会徽,另一侧是飞翔的和平鸽与交握的双手,寓意“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合影。楼内正举办天津房展和新疆特产展,而上合峰会的标语标识仍处处可见,余韵犹存。
4
洋楼·历史回响
在返回中心城区的路上,我上网查询了即将造访的五大道,了解到:它由东西走向的五条街道组成,包括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九国当年在天津设立租界时期所建的风貌建筑,共有230多幢。其中超过50余幢曾为清朝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和民国时期的军阀买办、下野政客、工商巨子和文化名家购住。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人民政府对这些建筑进行了系统整治,使五大道成为天津最具象征性的历史文化符号。
我们乘坐包车穿行于重庆道,正街宽度仅容两路车辆对向行驶。载客的汽车、观光马车与人力车有序地排成长队,缓慢前行;路肩上游人如织。一个个游客注目观望路两旁那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小洋楼,发现它们大多仍住着人家,其余则改为商铺、旅店、餐馆等。
5
名人·旧居寻踪
驶出重庆道,便来到了鞍山道——这里虽不在五大道范围内,却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印记。短短一段路上,三处风格各异的景点依次呈现,静静诉说着过往的烟云。
首先是位于72号的瓷房子。这是一座法式洋楼,却披上了一身惊艳的瓷衣:从院墙内外到楼体立面,从地面庭院直至屋顶,每一寸空间都被密密麻麻的瓷器覆盖。大门两侧的瓷墙上各嵌有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张连志 瓷房子 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带着好奇走进院内、楼内,只见游客往来,却不见导游身影,也未见其他说明。于是查阅资料得知,这里原是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的故居。解放后,曾作为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的办公场所,工商局迁走后,小楼闲置了十余年。直至2002年9月,粤唯鲜集团总裁张连志以3000万元购得此楼,随后以惊人的创意与投入,用7亿多片古瓷片和13000多件古瓷瓶、瓷盘与瓷碗,以及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瓷猫枕和20多吨水晶玛瑙等材料,将其打造成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该馆于200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并于2010年9月23日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之一。
接着是78号的张学良故居。一栋米灰色的三层洋楼静静矗立,始建于1921年。1924年,张学良率部进驻天津后,购下这栋位于法租界的洋楼作为居所。此后他频繁往来于京津之间,大多居住于此,并与赵四小姐在此共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我们未入内参观,只在入口处望见院中矗立着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雕像——少帅站立,赵一荻静坐,仿佛时光仍在昨日。
最后是83号的张爱玲旧居。一座英式风格的三层小楼,雅致而含蓄。从院内的标牌得知,这是李鸿章留下的祖产。被誉为中国现代八大作家之一的张爱玲,是李鸿章的外孙女。她三岁时随父母迁居于此,在此度过了五年的童年时光。张爱玲在成名后的文章中曾写道,天津是她的第一个家。如今,这里被列为和平区不可移动文物,内部陈设复原了民国风情,对外免费开放。
6
风情·异域漫步
告别鞍山道,我们乘车前往位于天津市中心的意式风情区。这片街区的历史烙印着殖民的痕迹——它原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设立的意大利租界。区内137栋风貌建筑,皆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构成了亚洲现存最完整的意式建筑群。抗战胜利后,租界于1945年被收回;直至2004年,天津市政府对其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方成就了今日的意式风情区。
我们在但丁广场下车,十字街心矗立着文艺复兴先驱但丁的雕像。沿北穿过长长的商业步行街,便抵达了风情区的核心——马可·波罗广场。马可·波罗这位旅居中国十七年、足迹遍及四方的旅行家,其游记早已为我所熟知。然而,广场中央矗立的并非他的塑像,而是手持橄榄枝的“和平女神像”。其基座上还雕刻有4个欧式人物雕像,整体设计融合了罗马柱、喷泉等元素,展现了欧洲传统建筑风格。广场东北角的楼房墙上写着“狗不理包子店”几个红色大字,诱人垂涎;西北角的楼房阳台上站着一个意大利女郎正在引吭高歌《茶花女》,令人陶醉。
7
古街·津味传承
前述我们游览的五大道、鞍山道和意风区,都曾属于近代的外国租界,其中的风貌建筑大多由外国人设计建造,而接下来我们要前往的天津古文化街,并不在租界范围内。它坐落天津历史上最早的聚居区。自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天后宫在此建成以来,宫南、宫北集市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后来宫南、宫北大街。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两次大规模整修,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更名为“天津古文化街”。
我们在通北路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上刻“天津古文化街”六个红色大字,是当过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1997年8月22日所题写。巨石西侧后方是一座巨型仿古牌楼,门额上书“沽上艺苑”四字。沿街南行约五六百米,可见另一座巨型仿古牌楼,门额上书“津门故里”。
漫步古文化街,两旁的天后宫、玉皇阁、通庆里等古建筑,以及戏楼、民俗文化馆、弘一书画院、杨光相声社、杨柳青年画等文化场所,令人目不暇接。王星记扇子、泥人张彩塑、津门蔡氏贡掸、皮糖张、果仁张、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天津麻花等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让我们大饱眼福。途中,我们仅在一家煎饼果子店稍作停留,补充能量。
天津古文化街早在2007年就已获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旅游步行街,名副其实。
8
夜色·流光溢彩
走出古文化街南门,我们乘上包车,直奔最后一个目的地——海河夜景。包车师傅介绍说,观赏海河夜景有两条途径,一是到码头乘坐游船,二是继续坐他的车在海河两岸看。我们决定坐车,先去看天津之眼。听师傅说天津之眼其实就是个摩天轮,我心想看不看都无所谓。因为,我年轻时在郑州人民公园坐过摩天轮,很是刺激;如今我们这五位七八十岁的旅伴,怕是都没了那份挑战的胆量。于是达成共识看一眼就走,坐就免了。
华灯初上,师傅把我们拉到海河金钢桥西南侧,让我们走上桥向东远眺。可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这哪里是公园里那种孤零零的游乐设施?它分明是悬于城市夜空的一件巨构艺术品。初看,它像一个又大又圆、散发着温暖光晕的月亮,静静地镶嵌在海河的绸缎上。再看,它又像一个结构精密、巨大无比的自行车轮,清晰的辐条勾勒出力量的线条,圆润的外带流转着绚烂的灯光。细看,它的下端,稳稳地支在一座现代化大桥的中央;两条坚实的巨腿,如巨人般分立在海河两岸。河里,有它的倒影,有游船与其为相伴。它的两侧,视野无比开阔,远方的楼宇万家灯火,为它铺开了一片璀璨的背景。它在缓缓转动,灯光随之变幻,像一只审视着津门夜色的、温柔而巨大的眼睛。
离开天津后,我才后知后觉地去查阅它的资料,这一查,更是悔意丛生。官网介绍:天津之眼,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与红桥区交界的永乐桥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实现“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建筑,兼具观光与交通功能。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48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384个人观光。28分钟旋转一周,到达最高处时,周边景色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因此被命名为“天津之眼”。转动速度缓慢,并不刺激,老少皆宜,可目睹车辆从两边疾驰而过,别有妙趣。每天9:30-22:00开放,老人票日场40元、夜场50元。
我想,如果还有机会去天津的话,一定要乘坐一次这个独具特色的摩天轮。
与“天津之眼”合影之后,包车师傅将我们载至海河畔的解放桥北与世纪钟南之间。这里早已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时针悄然指向晚上七点整,刹那间,世纪钟体点亮光华,解放桥西侧的大沽桥以及桥畔的津门津塔、远洋大厦也随之亮起,南侧的金湾广场同样灯火璀璨。一片五彩斑斓之中,光芒流转,色彩有节奏地循环变幻,恍若步入仙境,令人目不暇接。
几乎每一个人都举着手机或相机,捕捉眼前的绚烂:拍风景,拍同行的伙伴,也拍下一张张洋溢着笑意的合影。我们沉醉在这流光溢彩的夜色中,流连忘返,却也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这片美景。
回到车上,师傅提醒我们,今天的行程已经比原定合同超出了两个多小时。虽然这意味着需要支付额外的车费,但我们心中唯有感激——这十多个小时里,师傅不辞辛劳,带我们遍览津城胜景,让我们的眼睛与心灵都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回忆。
9
缅怀·伟人风范
第二天上午,我们兵分两路。我想到南开中学去。因为那是周恩来总理与夫人邓颖超青年时代求学并投身社会活动的起点,也是温家宝总理的母校。上网查出行路线,意外发现南开区还有一个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便与老伴从天津站乘地铁3号线,花两元钱直达周邓纪念馆站。站南是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站北则是一座园林式的纪念馆。一栋坐北朝南的三层“工”字形建筑庄重肃穆,正面镌刻着“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九个红色大字。一楼大厅正中,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巍然屹立,前来瞻仰的游客无不肃立致敬。我们依次上楼,参观《人民总理周恩来》《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邓颖超》《周恩来邓颖超与全民族抗战》等展厅。展览以时间为序、专题为纲,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两位伟人的历史贡献。
主楼东侧是纪念广场,矗立着周恩来与邓颖超并肩的半身雕像,不染亭、纪念林、草坪花卉点缀其间,环境清幽,氛围庄严。广场南侧是仿中南海西花厅1:1建造的庭院,分为前院与后院。前院是周恩来、邓颖超接待国内外重要宾客之处,后院则是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地方,室内陈设悉如原貌。后院西侧的专题陈列厅,以“伟大的情怀”为主题,通过复原场景与珍贵文物,生动呈现了两位伟人的高尚情操。厅内悬挂着一副由段君毅题写的对联:“九州怀德范,万国仰勲名”,恰如我心中所想。院内石榴与海棠争红斗艳,果实累累,令人不由想起电视剧《海棠依旧》中的动人情景。
西花厅西门南侧,停放着1957年苏联政府赠予周恩来总理的伊尔—14型678号专机;北侧则是曾将邓颖超骨灰撒向海河入海口的“新海门”号船舶。这两件珍贵文物退役后,均由原单位捐赠至此。望着那艘船,我心头一酸,转念又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天津南开相识相知,身后由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他们修建全国独一无二的以夫妇命名的纪念馆,吸引无数人前来瞻仰,真正实现了精神永存!
10
寻踪·历史沉思
走出纪念馆已过十点,我这个姓段的还想去看看段祺瑞旧居。于是在附近拦了辆出租车,行至和平区鞍山道38号大院对面停下。尽管两扇红门紧闭,仍可望见院内那栋欧式风格的三层小楼。大门两侧,有两块牌子:一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段祺瑞旧居”,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公布;另一块是“历史风貌建筑简介”,记载段祺瑞为安徽合肥人,曾任民国政府国务总理,此楼建于1920年,为混合结构三层楼房,采用对称构图,一、二层设开敞柱廊,具西洋古典风格。据网上资料,此宅原由其妻弟吴光新出资修建,段祺瑞因1926年三一八事件下野后入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方曾派人到此邀他出山,遭其拒绝。为保自身安全,他于1933年离津赴沪。可见,段祺瑞在民族大义上仍存风骨。而同在鞍山道居住的末代皇帝溥仪,却接受了日方邀请,离津赴沈就任伪满洲国皇帝。他住过的静园,如今亦是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乘车路过时见大门敞开,却未下车细观。
11
告别·津门难忘
午后,我们在天津站南广场与这座城市作别。回望海河、津湾广场、解放桥和世纪钟,这些景观在日光下展现出与昨夜截然不同的风姿。候车室里,我们五位老人一致认为:这一天半的天津之行,让我们见识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现代的都市气息;既有异域的风情万种,又有地道的本土文化。天津,确实值得问津!
作者简介
![]()
段允生,军队转业干部,退休检察官,河南省济源市作协会员,市老干部通讯组副组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