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车展的聚光灯下,零跑Lafa5的亮相曾让外媒惊呼“中国汽车设计终于有了自我表达”。而当这款车与鲁迅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碰撞出火花时,一个更值得玩味的现象出现了:以技术见长的零跑,正用一场“科技×艺术”的跨界实验,撕开中国汽车设计同质化的天花板。
![]()
“过去我们总在模仿豪华品牌的线条,现在年轻人想要的是‘这很我’的专属感。”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的观点,道破了Lafa5诞生的底层逻辑。这款车最颠覆的设计,莫过于将6个“魔术拓展坞”嵌入副驾——当年轻用户把折叠桌板、手办支架装上时,汽车不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品,而成为“赛博朋克风移动客厅”。这种“把设计权交给用户”的思路,恰恰戳中了Z世代的核心需求:95后购车者中,超70%认为“汽车是自我个性的外延”,而Lafa5用洞洞板理念实现的“100种改装可能”,正是对这种需求的精准回应。
![]()
零跑的“理工男”基因,让Lafa5的美学表达带着鲜明的技术烙印。整车0.256的风阻系数背后,是16项空气动力学优化;1880mm同级最宽车身,既满足了宽体轿跑的视觉张力,又通过50:50轴荷比实现了操控平衡。这种“用数据定义美”的方式,打破了设计界“感性至上”的传统认知——三段式大灯的灵感源自赛道光轨,拉梅曲线规范的内饰圆角经过上万次人机工程测算,甚至连车身颜色“电掣黄”的色值,都参考了战斗机涂装的视觉冲击力标准。
![]()
更值得关注的是Lafa5构建的“设计民主化”逻辑:19英寸掠翼轮毂、无框车门这些以往只出现在高端车型的元素,被零跑以“好而不贵”的理念下放到15万级市场。正如零跑造型设计部总经理虞舒悦所说:“我们要让年轻人不必为设计溢价买单。”
![]()
在鲁美共创沙龙现场,一组数据耐人寻味:Lafa5盲订用户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2%,其中近半数用户参与了官方配件共创。这种“设计-消费”的闭环互动,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条——当奔驰还在坚持“设计师主导审美”时,零跑已通过用户共创让设计成为“群体智慧的结晶”。
![]()
这种转变的深层意义在于:中国汽车设计终于摆脱了“模仿者”身份。Lafa5的“科技自然美学”不再纠结于“像不像某豪华品牌”,而是用“俄罗斯方块打孔座椅”“赛道图形压印”等带着鲜明文化印记的设计语言,构建起属于Z世代的审美体系。正如中国美院教授James Hope所言:“Lafa5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汽车设计从‘功能跟随’进入‘价值引领’时代。”
当Lafa5在沈阳鲁美校园里与学生们的涂鸦作品相映成趣时,这场跨界实验的真正价值才得以显现:中国汽车设计的破圈,从来不是靠炫技式的造型,而是当“理工男”的严谨遇上年轻人的表达欲,当工业逻辑与文化自信完成化学反应,属于中国汽车的设计新纪元,才真正拉开序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