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学历史但从不执于历史的花鹿不花。
宗家的事儿现在已是满城风雨,就跟此刻窗外的情景一样——秋雨绵绵,阴云密布。
我还是那个态度,对于复杂的公司管理,剪不断理还乱的宗家内幕关系我都不懂,也从来没有以外行身份去评价这件事情。
我同情宗馥莉,真的,没有原因,就是感性同情她。
就算她比我强大一百万倍,我打心底里还是同情她,支持她。
到现在为止,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说“宗馥莉完了”,都在讨论“宗馥莉做错了什么”。
我看了很多人的分析,大致就是几句话:
宗馥莉既没团结好宗氏族人,也没笼络住父亲的旧臣,甚至还得罪了当地国资委。
就像她三叔说的那样,宗馥莉处理这些事情还是不够圆滑和世故。
其实,这些本来是钱可以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宗庆后的私生子还是她三叔,又或是旧臣和那帮员工,再或是当地相关部门。
只要宗馥莉忍下这口气、吃个哑巴亏 —— 无非是让小妈和私生子女分走一百多亿,无非是继续给老臣和员工维持高福利,无非是放弃一部分利润 。
而这些钱相比于一两千亿的娃哈哈资产和后续巨大的收益来说,真不算什么。
并且,她宗馥莉也能顺水推舟在各方树立一个好的人设。
至于以后怎么办,边走边看,总比现在自己四面楚歌强很多。
但宗馥莉眼里不揉沙子,更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得过且过。
就这一点,我就挺佩服她:
她是个能干大事儿的女人!
要干大事儿,就得有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
![]()
她也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元景皓!
这个人也不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但史书中却留下了他的英名。
《北齐书·元景安传》记载:
天保时,诸元帝室亲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
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
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自外听从本姓。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齐天保(公元551年)。
杀 死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篡夺皇位的高洋,因担心东魏皇室旧党死灰复燃,对原皇室元氏家族展开了疯狂杀戮 。
一个月时间把原来的皇亲国戚杀得七七八八,只留下一些血缘关系疏远的旁支,也就是“疏宗”。
这些人中很多人都害怕被杀,于是就商量对策。
其中一个叫元景安的人就说:
“要不我们改姓,求皇帝赐我们姓‘高’吧!”
这时候,他的堂兄元景 皓就站出来愤怒地说:
“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然后,元景 皓果然被高洋给杀了,而元景安被赐姓高,苟活了下来。
一晃一千五百年了,史书评价元景安,是 敏有干局,精于骑射,善于侍人。
而元景 皓只留下了八个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那么,元景安和元景皓两个人,谁是值得后人瞻仰的真英雄呢?
我猜,答案自在诸位心中。
而现在,宗馥莉的处境确实不妙,说是四面楚歌并不为过。
一个失去父亲庇护的女孩子,不但面临着重重内忧,还要应对各种外患 。
就不用看那些媒体装腔作势地分析,也能想象得到她现在的处境有多难。
确实很难!
进退维谷,如履薄冰。艰难竭蹶,荆棘载途。
但事已至此,必须咬着牙挺过这一关。
再难,也要相信关关难过,关关过。
如果这一关过不了,那以后她在商战这条路上也不可能走长走远。
可是,如果真的过不了这一关呢?
那又如何!
终有一天,每个人都会静下心来,像局外人一样回望自己的过往,然后笑着摇头 —— 原来浮生不过是一场梦 。
这世间什么都是假的,而自己却认真了一辈子。
就算大权在握,就算腰缠万贯,但目未得明月,耳未得清风。
自己到最后又真的赢了什么?
两手空空?
不妨把尘世看清一些,把人际看浅一些,把得失看淡一些,把成败看开一些。
心自充盈。
一念执着,则万般皆苦。
一念放下,则万般自在。
天大的功名,未必有一只兔子自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