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近日,一项关于多星系统起源和演化的观测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由学校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尚活副教授和邱科平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创新性地发现了一个正处于形成阶段的七颗原恒星系统(简称“七星系统”)。通过动力学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该七星系统是由原恒星盘碎裂形成。该研究成果于2025年10月8日在Nature Astronomy杂志上在线发表。
在璀璨的星河里,悬挂夜空的星星们并不孤单。观测表明,在我们银河系内超过半数的恒星都以双星或者更高阶的多星系统存在。这些多星系统的相互作用不仅在调控着恒星团的动力学演化,更深刻影响着恒星的生死历程,催生出诸多震撼的宇宙奇观。然而,这些多星系统的起源,至今仍是萦绕于科学界的一大谜题。
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毫米波/亚毫米波干涉阵—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对距离地球大约4240光年(1300秒差距 )的一个典型大质量恒星形成区NGC6334IN进行了高空间分辨率观测。该研究为理解大质量恒星团中高阶多星系统的形成机制,提供了迄今最为直接的观测证据。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李尚活介绍,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多星系统主要可以通过致密云核碎裂和吸积盘碎裂产生。他们在2024年发表的研究中,已报道了通过致密云核碎裂形成的五星、四星、三星和双星系统。理论研究表明,相较于致密云核碎裂,吸积盘碎裂更有可能形成恒星数量更多的高阶多星系统。然而,由于缺乏直接观测证据,吸积盘碎裂是否真能产生此类更高阶的系统,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也制约着人们对高阶多星系统起源机制的深入理解。
“我们通过分析ALMA的观测数据,发现在NGC6334IN核心区中存在七颗原恒星‘种子’,它们正在一个符合开普勒转动规律的盘结构中形成。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在一个原恒星团中探测到如此高阶的多星系统。结合动力学分析与数值模拟,我们揭示了该七星系统起源于吸积盘碎裂。”李尚活说。
![]()
该成果隶属于李尚活主导的“ROMA”项目,作为ROMA项目的首项研究成果,团队计划在未来依托ROMA在内的多个项目,对双星及高阶多星系统的起源和演化开展更系统、深入的探索。
该研究论文合作者邱科平表示:“双星和多星系统如何形成是恒星形成领域的一个难点,此次ALMA干涉阵的高分辨率观测为理解高阶多星系统的形成提供了直接观测证据。未来,我们计划通过包括ROMA在内的多个项目,开展系统性的高空间分辨率搜寻,并结合数值模拟,揭示出双星和多星形成更普遍的规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