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档真人秀里,女演员董璇和丈夫坐节目赞助的电动汽车时,直接晕车到抱着塑料袋呕吐。这场景不仅让赞助商尴尬得脚趾抠地,更让不少观众直呼:“这车我可不敢买!”
其实,坐电车晕车真不是个别现象。很多新能源车主都反映,坐燃油车没事,一换电车就晕得厉害。调查数据也证实,电动车的晕车概率比燃油车高不少,晕起来还更难受。
![]()
为啥电车容易让人晕?主要问题出在“感官不匹配”。人晕车本质是大脑收到了矛盾信号——眼睛觉得车速慢,但身体感受到的加速或晃动却很猛,两种信息对不上号,大脑就“宕机”了。
电车恰好踩中了几个雷点:一是加速快,身体突然被“踹”出去,眼睛却还没反应过来;二是动能回收系统会让车频繁加减速,身体跟着“一紧一松”;再加上电车对低频振动的过滤不如燃油车,身体更容易“乱晃”,这几种情况一叠加,不晕才怪。
![]()
车企也不是没想办法。比如小米YU7搞了“晕车舒缓模式”,小鹏X9弄了“6D舒适防晕车模式”,通过调节加速力度、优化动能回收策略,确实能缓解点问题。但总体来看,电车的晕车概率还是比油车高,毕竟物理规律摆在那儿。
现在国产新能源车卖得火,可随着用户越来越多,体验上的短板也藏不住了。
![]()
晕车看着像小毛病,但真要天天坐车像坐船,谁受得了?车企得把用户感受当回事,别光盯着参数漂亮,得从设计源头减少晕车诱因,比如优化加速曲线、加强振动过滤,而不是等车卖出去了再靠“防晕模式”打补丁。
这次综艺事件算是给行业提了个醒:技术再牛,用户体验跟不上,迟早要翻车。毕竟,消费者买车不是为了当“人体陀螺”,图的就是个舒服。希望车企们别光顾着“卷”续航、“卷”加速,多花心思在“不晕车”这种实在需求上——毕竟,再大的金主,也经不起天天晕车的折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