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摊派“献血任务”背后的血荒困境,专家:破解难题要从四方面发力

0
分享至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近日,福建、湖南多地医院将无偿献血与医生绩效挂钩的做法引发了热议。福建某医院将献血纳入年薪考核,要求每科室25%的人员参与,否则将扣除年终分数;湖南某医院则直接摊派“献血任务”,要求每科室有指定人数在指定地点、时间完成。一边是临床用血的紧张,一边是医护人员的无奈,有没有两全之策破解血荒难题?

上海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研究院创始院长鲍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血荒问题的核心是供需失衡。从需求端看,近年来临床用血需求持续走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手术、肿瘤治疗、慢性病并发症处理等需要输血支持的治疗场景大幅增加,医疗技术的普及也让基层医院手术量显著上升,再加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应急用血需求等,将血荒不断推高。

而在供给端,有两大“短板”:一是激励机制缺失。目前无偿献血的宣传多停留在公益号召的层面,缺乏能让公众主动参与的实际激励,如营养补贴、交通补助等物质回馈,或兑换医疗服务、社会荣誉认证等精神认可。二是健康科普不到位。不少人仍对献血存在“伤元气”“伤身体”“会感染”等误解,事实上,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仅无害,还能促进骨髓造血、降低血液黏稠度,有益心血管健康。


2025年10月1日,浙江省宁波市市民走进献血屋无偿献血。宁波献血 图

对于医生献血,鲍勇认为,健康的青年医生主动参与,既能为临床用血提供支持,也能为公众树立榜样,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强制。将献血与年薪挂钩,不仅违背了无偿献血“自愿”的原则,会引发抵触情绪,还忽略了医护人员的个体差异。鼓励医生参与献血更应该通过正向激励,而非反向惩罚。例如,可以为献血的医生提供适当的调休时间、发放营养补助,或在评优评先中纳入“公益贡献”考量。

鲍勇建议,破解血荒难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发力:

以点带面,做好动员。首先,可优先在党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群体内做好动员,号召他们主动参与无偿献血,用群体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公众放下顾虑;其次,可鼓励企业参与,对企业来说,组织员工集体献血可以彰显社会责任、营造品牌形象;最后,社区需建立献血服务站,联合志愿者在社区内做好宣传,并提供引导、登记等服务,让献血变得更便捷、更有温度。

打破谣言,鼓励参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应联合媒体,通过公益广告、健康讲座、短视频等形式,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如献血的身体标准、献血过程的安全性、献血后的恢复方法,以及“适当献血有益健康”的医学依据等,打破“献血伤身”的谣言,让公众主动参与。

投入科研,缓解血供压力。鼓励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投入研发人工血液、血液替代品等,减少对捐献血液的依赖。比如“人工红细胞”若能实现临床应用,将在紧急抢救、稀有血型用血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从根本上缓解血供压力。

家庭互助,保障特殊需求。积极探索“家庭互助献血”模式,让有输血需求的家庭,可通过家人献血等方式为患者换取等量临床用血。这种方式既符合家庭的情感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血液库存,安全性较高,是对无偿献血体系的有益补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incentive-icons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健康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29814文章数 4285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