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我们活在生活的表面,就会按照这个有名的世界去建立各种人际关系。比如,我们觉得这个人很优秀,他是个很有才学的人,或者这个人很有道德感,我们跟他相爱。有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那种天然禀赋,那些自己在原来没有被命名的时候的特性,而这些在人生里很容易被忽视。海明威有一个理论,叫“冰山理论”。他说,文学写作就像海面上的冰山,我们写的时候只是写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尖儿,它的形状、色彩、温度等等。但实际上,冰山的主要部分是在海面之下,那是一个庞大的存在,是最根本的。
弗洛伊德说,人在内心深处有潜意识,那是自己不曾察觉的层面。然后是自我层面,就是你在社会生活里的规范、价值观等等。还有超我,比如信仰,那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按照这个来做的部分,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但实际上,弗洛伊德有一个根本的观念:人表面上在自我里选择,但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潜意识。潜意识似乎是一种本能,但实际上是一种原生的力量,是生命的本色。
所以,在文学里,像纪德这样的作家,他要在《田园交响曲》里写自欺欺人。自欺就是用我们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东西来解释自己,比如老牧师为什么把热特律德带回来?因为她值得怜悯,无依无靠。但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潜意识里的对她的迷恋。所以,在《田园交响曲》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人生是特别需要去理解的。
![]()
我记得我去希腊的时候,我印象最震撼的是德尔斐神庙。德尔斐是阿波罗太阳神的神庙。那个地方现在只能看到一些柱子。进入神殿的时候,门楣上刻着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认识你自己”;第二句话是“诺言使人痛苦”;第三句话是“万物皆有尺度”。主要是第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那么重要的位置呢?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都活在不认识自己的状态。我们都是像老牧师一样,用自己的角色和身份,以及因为这个角色和身份所遵循的逻辑、价值和观念来解释自己。
但实际上,你还有一个更大的生命本体,很多东西在下意识里推动你去做各种选择,采取各种行动。所以这里面有一些矛盾,也就是说,人是一个在很多情况下不自知的存在。你知道的部分是你表面的事情,不自知的部分是你更深层的自己。所以这个时候,怎么样让我们更多地去明白自己,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也许,人作为一个有局限的存在,永远不可能完全明白自己。
《田园交响曲》最后写出了一种很震撼的东西,就是热特律德最后选择了死亡,其中一个方面很重要,就是她看到了老牧师的妻子的痛苦。在这个世界上,热特律德很单纯,很傻,她没有用自己的情感逻辑,去取代善恶这种道德判断。这一点上,她比老牧师来得还要干脆。老牧师用自己的逻辑,说福音书就是要让人快乐,然后去打开自己和热特律德的爱情。但热特律德不是这样。她看见这个世界之后,把善的维度给自己打开了。另外一个维度就是爱。小说里雅克最后把自己这一生决心奉献给教会。热特律德最后用自己的死亡,其实也是想用生命表达自己内心深处那种最真切的感情。这个感情不能实现了,但用生命把它表达出来,也是一种绝美。这里面有一种强烈的世俗精神。
这种悲剧是人的悲剧,充分体现出人的生命的彻底性。提醒我们:如果生命重来一次,我们应该去思考什么、追求什么、坚持什么。人不能丧失自然性。“无名”是我们的“天地之始”,我们不能过多地沉浸在“有名,万物之母”的状态。我们经常要抖落身上被社会覆盖的东西。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记得很多小说里都会写到这个问题,人都在被规训、被改造,然后被赋予各种责任、义务和身份。人会发生大量的错乱,看不见自己生命里应该去追寻的东西。
热特律德的死,最后给人敲响了警钟。这一家人的悲剧,归根到底落到一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怎么去追寻我们生命的幸福呢?所以,这本小说到最后,非常值得我们反复去体会、去回想、去沉思它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