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适逢丰收。瓜果满、蟹黄肥,眼下各地田间塘头满满的科技感,让农产品增产增收来的越来越扎实,靠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让农民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轻点手指、滑动界面、设定数值,一套下来水里的情况了然于胸,螃蟹的生长环境尽在掌握。蟹农刘永装上的这套自动化系统可帮上了大忙,从育苗、脱壳到成蟹,通过一年的观察试验,今年他家的200多亩蟹塘又迎来了丰收。生产环境智能可控,螃蟹青背白肚,品质较高,销售形势一路飘红,养殖靠“智”取胜,自9月底上市以来,每天都有本地和外地的客户下单。
![]()
![]()
智能养殖让蟹塘装上“智慧大脑”,通过对螃蟹水质及塘边环境的实时监测,确保每只螃蟹都能 “吃饱吃好”。刘永不仅是蟹农更是一名村两委成员,他走在前面、干在前面,倾注心力经营蟹塘,让前沿技术作用于螃蟹来提高单产,村里的普通蟹农成为了新农人,帮农户把“丰收蟹”稳稳变成“增收钱”。
![]()
蟹农 刘永
这几年我的塘口面积一步步变大,产量也一天天提高。大家从简单的养殖到用上了科技化手段,养殖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家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接下来我要用上无人机来投喂饲料,系统里加上更多的监测功能精准地改善螃蟹的生长环境,指导周围的养殖户,带动周边的养殖户一起增收。
产量看涨,规格变大,各家螃蟹开捕迎来丰收。在崔庄村百亩蟹塘,一阵子忙碌之后,一只只张牙舞爪的青壳大螃蟹被蟹农提了上来。从开捕情况看,今年的螃蟹规格大、品质好,离不开村集体的统筹规划与市场对接。如今,村里的螃蟹不仅产量高,还凭着好品质打开了高端市场,让蟹农们的丰收季更有“含金量”。
![]()
![]()
公兴社区崔庄村党总支书记 金风伟
我们崔庄有20多户养殖户,总体面积将近达到3000亩,所以今年的养殖户养殖的螃蟹品相蛮好,规格都在3两以上,养殖户们都笑口常开,现在正在忙着秋季的收获,大家其乐融融。
以往,蟹农养蟹多靠“看天、摸水、凭经验”,既辛苦又难保证产量;如今,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智能设备走进田间塘头,给传统养殖装上了“智慧大脑”,科技让养蟹变得“省心又高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