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共4412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自我意识过剩会导致人性的丧失,
而国家意识过剩会导致社会性的丧失。
《丑陋的日本人》是那个年代一面自我反省的镜子,引发了日本国民的反思。没有哪个民族国家是完美的乌托邦。日本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后发国家在走向成功之际,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实属难能可贵。知耻而后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不仅是勇气的体现,还能够催生智慧,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1970年春天,日本陷人狂热之中。人们或乘坐新干线列车,或搭乘飞机,纷纷举家赶往大阪。大阪在中世纪曾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世界博览会第一次在亚洲拉开了帷幕。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振奋了日本国民的精神,于是大阪顺势承办了1970年的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共有77个国家参与,在长达183天的时间里,世博园内每天都人山人海,累计入场参观者达到6422万人次,创造了世博会的最高纪录。
这场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从别具一格的场馆,到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都切实展现了日本的进步。
一位著名的日本小说家写道:“国家文明快速发展,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就是‘现代化’。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正是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然而,在世博园的欢声笑语背后,也有诸多“不和谐”的场景。《每日新闻》记录了当时世博园外的一个镜头:
人!人!人!从国际特卖会场,跨过北大阪急行电车的轨道,距离庆典广场大约300米的那座天桥,活像一截被堵住了的轨道。拥堵在天桥上的人们,只能缓缓地蠕动着。被人踩踏的孩子,像让火给烫着了似的,在那儿哭喊。警务人员被人浪给吞没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见脑袋探出在人挤人的闷热和混乱之上的一大群人,脸上露出了杀气,终于彼此大声地呵斥了起来......众人一边让人从背后推搡着,一边歇斯底里地叫嚷道:“世上没见过有这样的世博会,还不如趁早关门大吉了吧!”脸上的表情充满了愤怒:自己花大价钱买了入场券,孰料却成了人口超密集都市里的实验动物。
当时的新闻报刊的头条文章,不乏这样的标题:《世博会之哀鸣一一八万人拥挤“未来都市”》《排山倒海涌向“未来”的人潮》《孩子被踩踏》《挤爆了的“残酷世博会”》
场馆外如此,场馆内又是什么情形呢?
一大清早,只听“哗”的一声,地动山摇,好几万人拼命地拥进场馆来。我以为发生了暴动,吓得拔脚就逃。然而,那仅仅是观众入场而已。可他们为什么要跑呢?请告诉我。老人、妇女都被冲得七零八落,跑在前面的,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我害怕日本男子了。假如结婚的话,保不齐哪天会被他当作弱者抛弃掉。爱侣必须是能携手共进的人。我讨厌日本人,讨厌.....
这是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女孩向日本学者高桥敷发出的抱怨。这位名叫弗萝拉的可爱姑娘,热烈崇拜日本,因此来到大阪应聘,成为世博会的工作人员之一。在她的祖国,也举办过世博会,也有几千人等候入场,“可是,门打开后,谁也不会奔跑。没有那种争先恐后的丢脸的人。而且,男人绝不会把女人甩在后面,青年也不会抢到老人前面去。如果遇上一个坐轮椅的人,大家都会随着他的速度慢慢地走”。
弗萝拉的工作就是站在展览室被挤坏的栏杆旁,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她发现,只要日本人不在场,工作就很轻松。“危险,请勿靠近!”这句话,德国人传给印度人,美国人传给中国人...根本不用她再操心。然而,日本人一来,信息就不通了。
面对三个结伴而来的高中生,竟要把同样的话说上三遍才行,结果连嗓子都喊哑了。本来弗萝拉的梦想是,一边工作,一边寻找可心的日本男子。但是她说:“一天过去,梦就破灭了。日本的男人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我还是回去,到自己的国家寻找爱人吧。”
弗萝拉之所以向高桥敷坦陈自己的抱怨和失望,是因为他们是旧相识,而且高桥敷在日本世博会召开的这一年,出版了《丑陋的日本人》一书,轰动一时。其实,高桥敷本来是不可能写这样一本书的。这位出生于1929年的科学家,研究的领域是宇宙物理学。1959年,也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立的第二年,他被招聘录用,携带家眷漂洋过海,赴南美大陆参加太阳观测计划。他先是在安第斯山上的国际研究所工作,后到秘鲁中部、委内瑞拉东部的大学讲课。在8年时间里,他住在国际村住宅区,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生活在一起。
最初,在健壮、快活、爽朗的外国人面前,在世界主义者面前,高桥敷受到自卑感的折磨。可是,过了几个月以后,强烈的国粹思想压倒了自卑感。在他看来,外国的一切文明,绝对没有超越日本人的能力。外国人在生活、工作中,都远不及日本人那么勤劳。日本人是优秀的,日本女性是最贤惠且具有献身精神的。他逢人便宣扬日本的“幽雅”“古朴”,到处宣扬日本人的优点。虽然身处异国,但高桥敷家的客厅里却贴着东京塔和新干线列车的照片,大门口挂着太阳旗。
然而,随着时光推移,当深入理解了外国人的价值观后,他又有了新的发现:“日本人憧憬的,却是外国人所不屑一顾的;而日本人回避的,却是外国人所刻意追求的。我们同他们的精神生活,存在着莫大的分歧。”于是,这位日本学者开始以世界主义者的眼光,苦涩地反思“蜗居世界一隅的日本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的弊端所在”。通过外国人的眼睛,他看到了日本人“丑陋”的一面:日本人是寂寞、无聊的。不苟言笑,话语均为同一模式。
日本人是一个不重视人的民族。工作勤奋,肯吃苦,任劳任怨,这是积极面;但不知休息与享受,回避批评,则是消极面。
日本人是不能自立的民族。就是说,过于崇奉上司,从第一把手到第二、第三把手..直到警察的地位次序,都有严格的规定,人人都在拼命往上爬,哪怕能晋升一级也行。
日本人是一个注重形式的民族。在其他国家,很少像日本的官厅那样拥有众多的印章,然而这些印章又仅仅是用于不问内容的机械盖戳而已。买一张写字桌,竟要在市政厅的文件上盖40多个印戳。
日本人平时总是把“日本、日本,我们日本、我们日本”挂在嘴上,简直像个孩子。......我是秘鲁人,当然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如果我要加入日本国籍,谁也不会阻拦或说什么闲话,朋友们只会提醒我“记住秘鲁”。
但如果是日本人,却会说既然你有日本人的血统,为什么成了第二代日裔呢?你是叛国者的子孙。
日本人具有非凡的能量。可是,自我意识过剩会导致人性的丧失,而国家意识过剩会导致社会性的丧失。就像一个因脾性乖僻、粗暴而在班级里十分孤立的高才生。
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高桥敷认为,这都是由于日本“人的意识”落后。1967年,他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他激动地说:“我热爱哺育我长大的土地。我眷恋同我有血缘关系的同胞。这种近乎疯狂的感情,不背井离乡,就意识不到。”可是,在回国后的一年里,高桥敷的心里却充满了失望,甚至感到绝望,因为这位学者看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空气污染、乱丢垃圾、随地小便、从不排队、缺乏公德、漠视人权、不尊重休息权等,这些现象让他失望至极。
然而,当时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超过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使日本人恢复了自信,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大国意识”日益滋生。于是,“日本社会论”“日本文化论”等肯定日本特殊性的观点日益盛行起来。1946-1978年,“日本文化论”方面的单行本论著就有698部之多,论文和随笔尚不包括在内。从正面评价日本人的图书越来越多,《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日本人和犹太人》《“撒娇”的构造》《阿隆集中营——西欧人道主义的界限》等书,通过发现日本社会的特殊性,对日本社会的优越性大加赞赏,让日本人感到自豪。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走出国门旅游。在他们眼里,欧美国家也褪去了光环,甚至黯然失色。从成田机场着陆归来的海外旅行者们,骄傲地说着大话:我们电视机的数量,(新干线上的)光号列车的速度,不管同哪个国家比都输不了。美国也好,欧洲也好,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日本才是世界第一。
在许多日本人看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盛世。“日本文化论”占领了新闻媒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引发了人们对日本文化特殊性的肯定,乃至讴歌。但是高桥敷却不能忍受这种“不值钱的自满心情”。彼时他在教育研究所工作,并作为教育评论家,为报纸撰写连载文章。他受到1958年两位美国人合著的畅销书《丑陋的美国人》的启发,拿起笔来,开始写作《丑陋的日本人》。他以南美大陆的国际村住宅区为背景,以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日本人在思想观念、社交礼仪、衣食住行、性格气质、工作态度、性意识等方面的种种弊端,审视日本人身上的“丑陋”。
高桥敷指出,日本人“满足于名次排列和产品的数量;关于人的意识,仍停留在两千年前的石器时代;他们狂妄自大,以世界一等国民自居。这种心理意识的偏颇和落后,竟被当作日本的传统美德而继承着。于是,人们变得像化石一样,冥顽不灵。不仅如此,人们还忘记了祖先两千年来的苦难,沉醉于日本自开天辟地就是雄踞世界的一流国家这一幻想之中,狂热地美化门第观念,容不得半点批评。万国博览会的举办,进一步助长了这种情绪”。
墨西哥有一句谚语:不要跑得太快,你会把灵魂跑丢的。
在高桥敷看来,一直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就像一个“目标前置,却未察觉身体欠佳的长跑者”,忘记了人世最重要的“某种东西”。高桥敷写道:这种失掉“某种东西”的缺陷,在电视日益普及、大学日渐增多、日本在形式上已跃居世界强国之林的今天,终于完全暴露出来。这就是“人的意识的落后”和“民族性格的偏颇”。高桥敷在书的前言里,向自己的同胞大声疾呼:“明治维新百年后的日本,必须再进行一次‘发现人’的维新。”
在大阪举行世博会的同一年,《丑陋的日本人》问世。非常有趣的是,一本称赞日本的图书也同时出版,它就是法国《世界报》驻远东记者吉兰的《世界第三大国日本》,这是一本充满对崛起大国的赞叹乃至溢美之词的书。两本书都成为当年日本的畅销书,不同的是,《丑陋的日本人》里充满了尖锐的批判。诚如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会田雄次所评价的那样,“那种犀利深刻的剖析,连续不断地撞击和刺痛着读者的心灵”,是“谋求新的发展的日本人最值得阅读并且应该铭刻于心的文章”。
因此,《丑陋的日本人》一时广为人知,风行东瀛大地。
这本书因为犀利的言辞而激怒了某些日本人,高桥敷本人也遭到“身为日本人,却说日本人坏话”之类的批评,不得不屡次躲藏起来。不过,令他欣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支持他对本民族的批评,还有好几千封来信鼓励他。虽然《丑陋的日本人》缺少理性的思辨和更深层次的剖析,但它至少是那个年代一面自我反省的镜子,引发了日本国民的深刻反思,成为未来进步的开端。
1970年9月13日,大阪世界博览会闭幕。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皇太子明仁留下了名言:“愿人类进步与和谐的理想之火永久不熄。”半个世纪过去了,《丑陋的日本人》里的诸多现象已经消失,书中的有些内容甚至显得可笑。虽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许仍然存在,但是无人否认,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国家。没有哪个民族国家是完美的乌托邦。日本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后发国家在走向成功之际,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实属难能可贵。知耻而后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不仅是勇气的体现,还能够催生智慧,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