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江西南昌的秦福祥老师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来江西赣州地区的一个山村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因为和当地农民结婚,成了留守知青,已退休多年,至今还生活在江西南昌。他也有故乡情结,也很想回到生他养他的大上海颐养天年,可回沪的道路一波三折,他无奈只好把他乡当故乡,放弃了回上海颐养天年的打算。
有关秦福祥老师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故事,还有他一波三折回上海的坎坷经历,根据秦福祥老师的讲述,我编写成文,分享给热心的读者朋友们。
时间虽然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秦福祥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是1969年春天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火车离开上海到江西省赣州地区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秦福祥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父亲是上海冶炼铸造厂的工人,母亲是环卫所的清洁工。兄弟三人中,秦福祥排行老大,当时他原本可以到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团战士,因为他外祖父解放前在上海皮鞋厂当过账房先生,文革期间打成了资本家,秦福祥成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也就失去了去兵团去农场的资格,只有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一条路可走。
![]()
图片来源网络
来到江西赣州地区后,秦福祥他们十多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清溪大队第五生产小队插队落户,队部后院的三间土坯房子成了他们上海知青的临时住所。
清溪大队虽然贫穷落后,可那里有山有水,山上有青青的翠竹,溪水清澈见底,老表们淳朴热情,秦福祥很喜欢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更喜欢淳朴善良的老表们。
来到清溪大队的第二年秋天,秦福祥正在田里打谷子,黄队长突然冲他大声喊:“秦福祥,你过来一下。”
听到队长的喊声,秦福祥放下手中的水稻,小跑着来到田埂上,笑着对黄队长说:“队长,你叫我?”“是这,咱大队小学校需要一名民办教师,大队书记让我安排一名知青去学校教书,我想让你去学校当民办教师,不知你愿意不愿意?”“队长,我愿意!”秦福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就这样,来到清溪大队插队落户不到两年的时间,秦福祥就当上了民办教师,他知道自己身体瘦弱,是黄队长照顾他,他发自内心地感激黄队长。
清溪小学就在大队部的后院,学校后面就是潺潺流淌的小溪和一片青翠的竹林,竹林里时而传来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学校规模不大,一排土坯房子就是学校的校舍和办公室。学校一共五个年级五名教师,校长姓李,是上级派下来的公办教师。考虑到秦福祥没有教书经验,李校长就安排他教二年级的学生。
教三年级的老师是一名女生,叫吴梅,初中毕业,比秦福祥早来学校一年。吴梅是大队会计家的女儿,个头不高,长相很好看,爱说爱笑,她看秦福祥没有教书经验,就主动帮助他,告诉他怎样给学生上课,怎样备课,怎样批改作业。在吴梅的帮助指导下,秦福祥慢慢掌握了教书流程,也渐渐喜欢上了民办教师这个职业。
1973年春天,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从天而降,清溪大队得到了两个赣南纺织厂的招工名额,还有赣州钴冶炼厂的招工名额,秦福祥因为平时表现好,大队书记就给了秦福祥一份招工审批表,结果秦福祥因为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没能通过政审,错失了一次招工进城的机会,他心里很难受。
淳朴善良的吴梅看秦福祥情绪低落,知道他是因为没能招工进城心里难受,她就宽慰开导秦福祥,还把自己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篇小说借给他看。
经过了几年的朝夕相处,秦福祥渐渐喜欢上了淳朴善良的吴梅,可同学们都劝他认真对待感情问题,因为当时招工进城的机会很多,他们五队知青点已经有三名知青招工进城了。同学们还觉得吴梅个头有点矮,也就一米五多一点,大家都说就算想在农村恋爱结婚,也得找一个个头高一点的姑娘。
1975年冬季回上海探亲过春节,秦福祥把他喜欢吴梅的事情如实告诉了父母,他父母嘴上虽然不赞同他在农村恋爱结婚,可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不乐观,家庭成分不好,很难招工进城,当时秦福祥的二弟在近郊农村插队,三弟还在读书,家里确实困难,他父母就说要是姑娘好,就尊重他的选择。
第二年夏天,秦福祥和吴梅领取了结婚证,他成了第一个和当地农村姑娘结婚的上海知青。婚后的生活简单又快乐,夫妻俩一起教书,两个人一个月有十块钱的民办教师补贴,还有全年的工分,比起其他社员,他们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恢复高考后,秦福祥和他爱人一起参加了高考,结果都落榜了。知道自己的文化底子弱,再加上有了孩子,他俩也就放弃了高考。
1979年夏天,知青大返城的消息传来,秦福祥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他做梦都想回到上海、回到父母身边去。可到相关部门一打听,像他这种跟当地农民结婚的知青,暂时还没有回城政策。言外之意,就是和当地农民结婚的知青,就失去了回城的资格。
![]()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这件事,秦福祥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的情绪低落了好久。好在吴梅温柔善良,给了他很多的温暖和快乐,秦福祥才渐渐从失落中走出来。
1982年秋天,通过考试,秦福祥取得了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学习的资格,毕业后转成了公办教师,后来调到乡里的一所中学担任了教导主任。1989年秋天,吴梅也转成了公办教师,一家人都转成了非农业户口,都吃上了国库粮。对于这样的结果,秦福祥还是比较满意的。当年冬季,利用寒假时间,他带着老婆孩子回了上海,结婚十多年,吴梅那是第一次见公婆。
看吴梅个头这么矮,秦福祥的母亲偷偷对秦福祥说:“你媳妇咋这么矮,像个小孩子。”“吴梅个头不高,可她心地善良又勤快,对我特别好。结婚后,我没洗过衣服没烧过饭,刷锅洗碗也不用我干,我感到挺知足的。”秦福祥笑着对他妈说道。
秦福祥的儿子十七岁那年,上海方面出台了新政策,他儿子的户口可以迁回上海,可以回上海读书。可吴梅舍不得离开孩子,说啥也不让儿子回上海读书。其实,秦福祥也不放心让儿子回上海读书,尽管他父母说会好好照顾孙子。他们的儿子也很争气,高中毕业考上了南昌大学,成了全乡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2013年夏,秦福祥父母所在的石库门弄堂大拆迁,他父母分到了两户安置房,小一点的那套房子给他二弟一家三口居住,产权也给了二弟。秦福祥的父母和他三弟住在那套两居室的楼房里。秦福祥的父母去世前留下了遗嘱,他们去世后,这套房产由大儿子(秦福祥)和三儿子(秦福禄)共同继承。秦福祥的父母去世后,秦福禄一家人就住在了这套房子里。
自从新冠疫情结束后,秦福祥总是思念故乡,他很想回上海颐养天年。
2023年五一节过后,秦福祥和他妻子一起回到了上海,希望他弟弟能腾出一间房子给他夫妻俩居住。当时秦福禄的儿子儿媳住在那栋房子里,秦福禄夫妻俩租房住。看看弟弟和侄子生活得都不富裕,秦福祥夫妻俩也不好强求,只希望弟弟能给一个答复,看看怎样分配父母留下的房产。
秦福祥的弟弟倒也通情达理,他夫妻俩都说房产当然一分为二,兄弟俩一人一半。可一栋房子里住两家确实不方便,他弟弟的意思是,把房子折现,给大哥现金。秦福祥夫妻俩没异议,同意弟弟的建议。房产最终估价三百五十万,秦福禄说给大哥一百五十万元的现金。对于这个数字,秦福祥夫妻俩也无异议。
可秦福祥的弟弟手里确实没有钱,他侄子工资倒是不低,可侄子不肯出钱,侄媳妇说结婚时公婆就承诺了住房问题,根本就没说过要分一半给大伯。
在上海待了二十多天,秦福祥夫妻俩带着弟弟给的二十五万块钱回到了南昌。弟弟说筹够钱就给哥哥,秦福祥夫妻俩计划在上海郊区买一套小户型,夫妻俩能居住就可以。
第二年初夏,秦福祥夫妻俩如约来到上海,弟弟手里还是没有钱,只积攒了十万块钱,一部分从退休金里省吃俭用节省出来的,一部分是弟媳打零工赚来的。看看弟弟家的生活状况,秦福祥夫妻俩无话可说,在上海住了一个星期,就回南昌了。离开上海时,弟弟把十万块钱强行塞给了秦福祥的妻子,秦福祥的妻子是个软心肠,她又返给了小叔子两万块钱。弟弟说明年再来吧,他说他想办法跟儿子要钱,再想办法借一点,争取早日让大哥在上海安家。
今年秋天,秦福祥夫妻俩再次来到上海,秦福禄直接领着大哥大嫂去找他儿子,他儿子说钱都在媳妇手里,他要不出来。秦福禄的妻子就找儿媳要钱,她儿媳就一句话,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还说要离婚。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秦福祥夫妻俩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弟弟东凑西借,凑了二十万块钱,哽咽着对秦福祥说:“大哥,这钱你先拿着,剩下的我打欠条,什么时间有了什么时间还给你……”
看看弟弟确实困难,秦福祥两口子心软了,秦福祥接过弟弟手里的二十万现金和那张九十七万元的欠条,苦笑着说:“福禄,就这吧,我和你嫂子就不回上海养老了,剩余的钱也不要了,只要你们都好好的,我当大哥的也就放心了。”秦福祥说完,撕碎了弟弟写的欠条,又返给弟弟五万块钱,他和吴梅带着十五万现金回了南昌。
分别时,秦福禄扑通一声跪在了秦福祥面前,兄弟俩抱头痛哭了一场。
![]()
图片来源网络
讲述完自己这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秦福祥苦笑着说:“原本想叶落归根,晚年能回到上海颐养天年,没想到回沪的路却一波三折,上海的房价这么高,我也只能放弃回上海安度晚年的打算,把他乡当故乡在南昌度过余生吧,以后我也不能再回上海了,我不想再给弟弟弟媳增加负担了,要是他们生活得不好,我回到上海还有什么意义呀……”
听了秦老师的讲述,我心里也很感慨,人生中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感动,像秦老师这样为了兄弟亲情而放弃自己回上海养老的行为,我很感动也很敬佩!衷心祝愿秦老师在南昌能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秦老师真情流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