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怎么抓住湾区下一个风口?番禺这场大会告诉你

0
分享至

10月11日,“商聚番禺新极核 投资广州新未来”2025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长隆万博商务区启幕。活动全方位展示番禺的投资吸引力,聚焦广州南站商务区、长隆万博商务区、广州大学城等重点平台,勾勒出一幅机遇涌动的发展图景。



作为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邑,番禺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更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持续焕新。坐拥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番禺以“活力创新轴”和“新中轴”为纵轴,以“南大干线经济带”和“亚运大道经济带”为横轴,构建起了“科技创新—产业落地—文商旅融合—先进制造”协同发展格局,正加速成长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活力创新轴南拓:

构建“0→1→10→100”

全链条科创生态

作为广州活力创新轴南拓的核心载体,番禺以广州大学城、东西庄科技创新集聚区、智造创新园为关键支点,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

广州大学城是科创“0到1”阶段的源头引擎。这里汇聚中山大学等12所高校13个校区,累计输出超80万毕业生。目前广州大学城有20多万师生、73位院士(含双聘)、216位国家杰青、611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7800余名博士,科研人才密度全国第一。这里还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5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年科研经费超110亿元,全市1/5的技术专利诞生于此,专利授权量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



广州大学城是一座人才宝库

如今,广州大学城这份“智力储备”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动能,“思想火花”正持续转化为“产业火花”: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已启动建设,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落地大学城,聚焦新型能源动力、智能网联等未来方向,推进11个公共转化平台建设。全市首个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接入40所高校3047台(套)大型仪器,企业入驻可享设备补贴与技术顾问,平均节省研发成本40%。

大学城还整合近1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建设科技园,租金仅为市场价七成,中轴线区域仍有15宗可出让用地(规划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支持“定制化”出让,为企业预留充足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广州大学城已培育规上企业77家、高新技术企业84家,包括小鹏汇天、探迹科技2家全球独角兽企业。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


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

东西庄科技创新集聚区专注“1到10”的孵化加速,通过高标准规划推动产业空间与城市功能融合,夯实番禺作为“狮子洋增长极”及“智造创新城”的发展基础,明确其功能定位。目前已完成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广州大学城智慧谷、生物医药产业园、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成为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关键跳板”。

智造创新园承担“10到100”的规模化使命,规划面积约1.3万亩,主要定位为国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湾区智能网联前沿实践区、广州智能智造创新价值园。目前已引进6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其中已有21个项目竣工投产,24个项目动工建设,整体动工率超60%。


大学城智慧谷


新中轴升级:

10公里轴线串联文商旅体

依托广州城市新中轴南延的契机,番禺在10公里轴线上串联长隆万博商圈、广州足球公园、广州南站商务区,打造国际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

长隆万博商务区2023年跻身千亿级产业平台,2024年营收持续突破千亿,获评“中国商务区总部经济竞争力20强”。目前商务区内市场主体超过3万家,“四上”企业超600家,有营收超百亿元楼宇1家、税收超亿元楼宇4家、营收超50亿元楼宇5家。同时,这里还汇聚了海大集团、希音、长隆等千亿级企业,以及欢聚集团、小米等龙头企业。

通过“扩容+联动”,商务区范围从1.5平方公里扩展至7.2平方公里,推动万博、长隆、汉溪三大板块联动发展。华润置地与长隆联手打造近30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越秀主导500万平方米里仁洞村城市更新项目稳步推进,逐步构建“商—旅—创”融合生态;长隆三期将建超级旅游度假区,未来研究空中轨道连接。


长隆万博商圈

广州南站商务区作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高铁枢纽,4条高铁、3条城际、4条地铁交汇,46分钟直达香港、57分钟连通澳门,1小时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片区拥有40宗优质地块和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建设空间,南站ICC“天環·广州”由天河天環原班团队打造,东广场商业预计2026年分阶段亮相,实现“出站即购物”。

随着交通网络持续完善,广州南站11分钟直达琶洲,31分钟连接白云机场,未来结合足球公园等重点项目,年接待游客量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成为国际级文商旅目的地。



广州南站ICC效果图


双经济带崛起: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走廊

番禺依托南大干线与亚运大道构建东西贯通的产业经济带,推动经开区及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夯实制造业根基。

南大干线经济带串联番禺经开区、智造创新园等平台,重点布局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亚运大道经济带聚焦新能源储能、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未来产业,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制造业格局。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

番禺制造业基础扎实,汽车、灯光音响、珠宝首饰等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2104”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下,全区拥有29家上市企业、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超7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近2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2万户,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梯队。

番禺经开区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育出一批产值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三年来渔业产值年均增长14.6%,达到39.3亿元,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海大集团


立体交通网络

畅通湾区要素流动

“通达”是番禺嵌入湾区发展格局的核心基因。目前,番禺是广州地铁里程最长区,8条地铁穿城,18、22号线“湾区最快地铁”交汇,未来直达莞深港澳珠,拓宽企业“朋友圈”。地铁4、7、12号线大学城交汇,广佛环线通车,10分钟到南站、半小时到琶洲、1小时到白云机场;南沙港快速等贯通南北,接入大湾区快速路网,1小时覆盖全域。

地铁18号线(2025年全线通)、佛莞城际实现三大组团10分钟互达,形成“半小时创新圈”;“三横三纵”主干路网完成80%,打通东西交通瓶颈,加速创新要素流动。立体交通网络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让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番禺高效流动,为产业发展注入“枢纽动能”。


来番禺,正当时!从千年古邑到创新热土,这里以开放的胸怀、完善的配套、蓬勃的产业生态,持续推进“两轴两带”联动发展,深化“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创新生态链,全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番禺动能。诚挚邀请全球企业、人才扎根番禺,在这片“有底蕴、有温度、有梦想”的土地上,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来源 | 赵子周、番禺融媒记者 卢晓韵

广州番禺发布

部分图源番禺融媒、广州日报

番禺日报、海大集团

编辑 | 邹皓明

审核 | 孙轶英

校对丨胡普甜

签发 | 李文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番禺台 incentive-icons
番禺台
AA
16343文章数 123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