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诺亚书房-少康
少康作品:
《格物心法》50个顶级思维心法与模型!助你看透万物底层规律。
《五行读书方法论》彻底告别无效阅读,让每一本书真正为你所用。
《五行写作方法论》将你的所学所思,变成能影响他人、创造价值的真本事。
《少康的自媒体心法》它是一部“屠龙术”,一张极其详尽的“作战地图”。
---本篇正文:
一个人的命运,是被两个东西锁死的。
一个是他的认知。
一个是他的圈子。
而圈子,本质上还是认知的产物。
所以,破局的唯一密码,就是认知。
很多人都觉得,想要混得好,关键在于“遇到贵人”。
于是,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混圈子、加微信、陪酒局上。
以为认识的人越多,手机里存的大佬越多,自己就越牛。
前几天,一个饭局上,有个做投资的小伙子,叫小李。
他很活跃,满场飞,挨个敬酒,加微信,姿态放得极低,嘴里全是“X总您多指点”、“X导您带带我”。
酒过三巡,他凑到我身边,有点神秘地打开手机,给我看他的微信列表。
“康哥你看,这是A总,那是B董,还有C导……”
他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一种“拥有全世界”的自豪。
我点点头,问了他一个问题:
“这里面,有几个人,你敢在半夜三点,一个电话打过去,跟他借五十万?”
小李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僵住了。
他划拉了半天,最后尴尬地笑了笑,说:“康哥,你开玩笑了,这怎么可能。”
我说,这不是玩笑。
这才是检验你人脉质量的唯一标准。
你手机里那些所谓的“人脉”,99.9%都是“无效社交”。
他们只是躺在你列表里的一行代码,一个头像,不会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为你伸出援手。
因为,真正的贵人,从来不是你“混”来的,更不是你“求”来的。
就像一棵小草,就算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贴满整个森林,大树也不会因此多看它一眼。
小草唯一能做的,是拼命汲取阳光雨露,让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到那时,自然会有百鸟来朝,会有无数的藤蔓想要依附。
贵人,从来不是遇到的,而是设计出来的。
这个“设计”,不是让你去算计谁,去搞什么阴谋诡计。
而是设计你自己的“价值场”。
什么叫“价值场”?
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我认识一个开川菜馆的老板,姓K,我们都叫他老K。
他的店开在一个很偏僻的巷子里,装修也很普通,就是那种苍蝇馆子的感觉。
但生意好到爆炸,每天门口都排长队,很多开着豪车的人,专门从几十公里外赶过来,就为吃他一盘麻婆豆腐。
我很好奇,去吃了几次,味道确实不错,但也还没到让人神魂颠倒的地地步。
我就问老K,你的秘诀是什么?
老K叼着烟,嘿嘿一笑,指了指灶台上一排密封的瓦罐。
他说,我的麻婆豆腐,用的不是普通的豆瓣酱,是我自己酿的。
我每年都会去四川一个很偏僻的村子,收一批最好的二荆条辣椒和蚕豆,用最古老的法子,酿上整整三年。
酿好之后,我还得配上十几种我自己磨的香料,再封存一年,让味道彻底融合。
这一罐酱,成本就得好几百。
我当时就惊了,说:“你一盘豆腐才卖28块,用这么好的酱,不亏死?”
老K说,刚开始确实亏,亏到差点关门。
但我心里有底。我知道,那些真正懂吃的人,一口就能吃出好坏。
只要我能抓住这1%的顶级食客,他们的口碑,比我打一万个广告都管用。
果然,半年后,一个美食家偶然来店里,吃完我的豆腐,回去写了一篇专栏,直接把我的店写火了。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有做餐饮连锁的想找我合作,有做供应链的想给我投钱,还有电视台的想来拍节目。
老K弹了弹烟灰,说了一句让我记到今天的话:
“你看,我天天守在我的破厨房里,哪儿也没去,但全世界的好东西,都追着来找我。我不是去‘找’贵人,我是用我这锅酱,把他们‘勾’过来的。”
老K的故事,让我彻底想明白了一件事。
所谓的“设计贵人”,核心就三步。
第一步:打造你的“勾子”。
这个“勾子”,就是老K那锅独一无二的豆瓣酱。
是你身上最独特的,最有价值,最不可替代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项极其精深的技能。
比如,我认识一个程序员,他不去大厂卷,就专门研究一个很冷门的数据库优化技术。
研究到什么程度?
国内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不超过五个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平时看着默默无闻,一旦有大公司遇到搞不定的难题,就得花重金请他出山。
一次咨询,就是别人一年的工资。
那些公司的CTO、创始人,就是他的“贵人”。
但他从来不去主动结交他们,是他的技术,逼着这些人来“结交”他。
“勾子”也可能是一种极度稀缺的品质。
比如,绝对的靠谱。
我之前合作过一个供应商,小姑娘,刚毕业没多久。
有一次我们要得很急,第二天就要。
她答应了。
结果当天晚上,她工厂的机器坏了,所有人都说肯定搞不定了。
换做别人,可能就直接跟我说抱歉了。
但她没有。
她连夜找了三个城市的同行,自己开车,一家一家去盯,硬是把活儿给赶了出来。
第二天早上,东西准时送到我手上。
从那以后,我所有的订单都只给她做,还把她推荐给了我身边所有的朋友。
我就是她的“贵人”。
但不是我选择了她,是她那种“拼死也要完成承诺”的靠谱,让我无法不选择她。
所以,你不要天天想着怎么去认识大佬。
你要做的,是关起门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身上有没有至少一个,能做到行业前5%的技能?
如果没有,我需要花多长时间,用什么方法,才能练出来?
在练出来之前,我有没有一种品质,比如极致的真诚,绝对的靠谱,能让别人和我合作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找到这个“勾子”,然后像老K酿酱一样,不计成本,不问西东,把它打磨到极致。
这是“设计贵人”的根基。
没有这个根基,一切社交都是沙上建塔。
第二步:学会“非对称价值交换”。
有了“勾子”,你就有资格和“贵人”坐在一张桌子上了。
但怎么让他真正地帮你?
很多人一见到大佬,就立马切换到“索取模式”。
“X总,我最近有个项目,您能帮我看看吗?”
“X导,我特别崇拜您,您能给我指条明路吗?”
这种姿态,是错的。
因为,真正的大佬,最不缺的就是向他索取的人,最烦的也是这种人。
你要做的,是反过来,切换到“给予模式”。
而且,不是普通的给予,是“非对称给予”。
什么是“非对称”?
就是这件事,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他来说,是价值连城。
我刚开始做内容的时候,也很迷茫,想找个前辈请教。
我盯上了一个我很佩服的老师,当时他已经是行业大咖了。
我没像别人一样,直接上去就说“老师求带”。
我花了整整一个月,把他过去五年写的所有文章,做的所有分享,全部看了一遍。
然后,我用我自己的方法,把他的核心思想,梳理成了一个体系,画成了一张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
并且,我还找出了他理论里,我认为有三个可以迭代和补充的点,附上了我的思考和论据。
我把这份几万字的文档,发给了他。
邮件的标题是:“X老师,一份关于您思想体系的非官方梳理和补充,请指正。”
对他来说,这是什么?
这是他思想的“镜子”,是一个“旁观者清”的宝贵反馈。
是他自己想做,但一直没时间、没精力去做的事情。
这个价值,是巨大的。
但对我来说,是什么?
是我学习和思考的副产品,成本几乎为零。
这就是“非对称价值交换”。
他收到邮件后,当天就给我回了电话,聊了两个小时。
后来,他把我当成忘年交,毫无保留地教了我很多东西,给我介绍了很多资源。
你看,我没有求他,我只是用我的方式,“帮助”了他。
结果,他反过来成了我最大的“贵人”。
人与人之间,最顶级的关系,不是“我求你带”,而是“我能帮你”。
你要时刻思考,你能为你的“潜在贵人”提供什么“非对称价值”。
他是个商人,你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个他圈子外的新奇视角?
他是个学者,你能不能帮他找到他研究领域里一个被忽略的案例?
他是个艺术家,你能不能用你的语言,精准地描述出他作品里那种只可意会的妙处?
哪怕他是个社区里的老大爷,你能不能在他下雨天忘收衣服的时候,帮他收一下?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举手之劳”。
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微不足道的“给予”,会为你打开一扇怎样的大门。
记住,永远不要成为一个“索取者”。
要成为一个“赋能者”。
当你能为比你强的人赋能时,他们就会自动成为你的盟友。
第三步:广种因,不问果。
这是最高级,也是最反人性的一个心法。
很多人做前面两步,心里还是有一个预设的“目标”。
我打磨这个技能,就是为了搞定A总。
我提供这个价值,就是为了让B导帮我。
这种心态,还是落了下乘。
因为一旦你的“目标”没有给你预期的回报,你就会失望,会愤怒,会觉得不公平。
然后你的动作,就会变形。
真正的高手,是怎么做的?
他们做事,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
他们是在“种因”,或者说,是在“设置系统”。
他们只是持续地、不带任何目的地,向这个世界释放自己的价值和善意。
就像太阳,它只管发光,从不计较哪片叶子会因为它的光进行光合作用,哪朵花会因此而开放。
它只是发光。
结果,整个生态系统都离不开它。
我认识一个做投资的朋友,他有个习惯。
每周,他都会留出半天时间,无偿地见一些来找他的创业者。
不管对方的项目多不靠谱,多早期,他都会认真地听,给出自己的建议。
很多人都说他傻,浪费时间。
他说,我不是在做慈善,我是在“买彩票”。
我可能见了99个不靠谱的人,但只要第100个,是一个未来的马云、马化腾,我就中头奖了。
而且,就算这99个人最后没做成,他们也欠了我一份人情。
他们会去他们的圈子里说,我这个人,还不错,挺愿意帮人的。
这就是在为我的人品“存款”。
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几年下来,他确实没碰到马云,但好几个当年被他“指点”过的愣头青,后来都成了各自赛道的头部玩家。
这些人,都成了他最铁的盘。
他投的项目,别的机构挤破头都抢不进去,他一个电话就行。
他从来没有刻意去“设计”谁。
他只是设计了一个“让别人愿意帮他”的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无差别地帮助他人”。
这才是“设计贵人”的终极奥义:
当你不再需要某个特定的贵人时,全世界都会成为你的贵人。
因为你已经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场”。
一个充满能量、价值和善意的“价值场”。
所有渴望成长、渴望合作的人,都会被你吸引。
你不再是一棵等待大树垂青的小草。
你就是森林本身。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无论是打造“勾子”,还是进行“非对称价值交换”,亦或是“广种因”,它们都不是孤立的“术”。
它们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底层的“思维模型”。
比如,老K之所以敢用三年陈的豆瓣酱,是因为他深刻理解“复利效应模型”和“非对称作战模型”。他用时间的复利,打造了品质的护城河,然后用单点极致的优势,去打击对手平庸的全面。
我之所以能想到为那位老师梳理思想体系,是因为我习惯了使用“逆向思维模型”和“第二序思维模型”。我从“如何才能让对方无法拒绝”这个终点倒推,自然就想到了提供他最需要但又最没时间做的事。
这些思维模型,就像是我大脑里的一个个“工具箱”。
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下意识地调用不同的工具,去拆解它,分析它,找到最优解。
很多人听我讲完道理,觉得醍醐灌顶,回去却发现自己还是做不到。
根源就在于,你只是听到了一个“结论”,却没有掌握推导出这个结论的“思维工具”。
就像你看到别人用方程式解开了难题,你只记住了答案,却没有学会那个方程式。
下次换个数字,你照样不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去几年,我把我所有赖以为生的思考方式,沉淀、打磨、萃取成了50个最核心的“思维模型”。
从如何看透问题本质的“第一性原理”,到如何做出最优选择的“决策矩阵”,再到如何洞察系统规律的“反馈循环”,每一个模型,都是一把能帮你撬动现实的钥匙。
我把它们写进了我的电子书《格物之道》里,一共30万字,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你可以在诺亚书房订阅。
我没法承诺你看完就能立刻发财,或者马上遇到贵人。
但它能给你一个机会,一个重装你大脑操作系统的机会。
让你从一个“被动接受结论”的人,变成一个“能主动推演答案”的人。
让你从一个“四处找贵人”的人,变成一个“能设计贵人”的人。
因为,这本书最终要给你的,不是50个模型,而是让你拥有“看透事物底层逻辑”的能力。
这种能力,才是你一生中最硬的后台,最可靠的贵人。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话题。
别再去追逐一匹马了。
用追马的时间,去种一片草原。
等到春天来临,你收获的,将是万马奔腾。
声明:本篇文章来自《诺亚书房》会员专栏。
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9.9元可以获取《少康日记》35万字PDF版文字合集。
我是少康,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已写《格物心法》《五行读书方法论》《五行写作方法论》认知跃迁三部曲110万字。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