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凡士林

分享至

一、凡士林的基础认知​
凡士林(Vaseline),又名矿脂,是一种烷系烃或饱和烃类的无味半液态混合物,在室温下呈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半固态状态,常见颜色有棕色、黄色或白色三种。其核心本质是源于石油的衍生物,主要由碳原子数在 C16 到 C20 之间的长链烷烃构成,这些饱和烷烃分子以单键连接,形成稳定的化学结构,赋予了凡士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物质,凡士林既常以药品组成成分的身份存在,含量随药品不同而有差异,也作为独立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领域发挥作用。​
二、历史起源与生产工艺​
(一)发现历程​
1859 年,科学家罗伯特・切斯伯凯首次发现了凡士林,并将其命名为 “Vaseline”,这一命名延续至今,成为全球通用的名称。​
(二)生产工艺​
凡士林通过石油的分馏过程制得,主要原料是原油经常压和减压蒸馏后留下的渣油中脱出的蜡膏,再根据稠度要求掺入不同量的高、中黏度润滑油,经精制而成。常用的生产及精制方法有四种,分别是酸 - 白土法、白土吸附法、三氯化铝法和加氢法,其中加氢法因其精制效果优异,成为凡士林生产的发展方向。不同工艺及精制深度会影响凡士林的纯度与适用领域。​
三、成分特性解析​
(一)核心成分​
凡士林别名为黄色石油脂,除主要的长链烷烃混合物外,不同用途的产品会有额外添加成分。以联合利华生产的凡士林为例,还包含石蜡、甘油、硬脂酸、异丙基棕榈酸酯等辅助成分。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CnH2n+2(n>25),碳和氢是构成其分子的主要元素,且不含水分。​
(二)物理性质​
外观质地:通常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白色、淡黄色半固体,具有光滑油腻的质地,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且呈现拉丝性,涂抹在玻璃板上不易滑落。​
气味熔点:气味非常微弱或呈中性,基本无味;熔点在 30°C 到 35°C 之间,接触皮肤后会变软,易于涂抹。​
溶解性:密度通常低于水,在乙醚中微溶,在乙醇或水中几乎不溶,但可溶于矿物油、苯、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三)化学性质​
稳定性与惰性:在正常条件下稳定性出色,不易发生氧化、变质等化学反应,且化学惰性强,不与大多数化学物质或材料发生反应,使用寿命长。​
关键特性:具备卓越的润滑性能、疏水防水性和封闭性。疏水性能使其能有效抵御水分,封闭性则能在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流失,这些特性奠定了其多领域应用的基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