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的智慧:不积累生产资料的打工人,连地主家的长工都不如

分享至

2023 年互联网大厂 “优化潮” 时,有个 35 岁的程序员在论坛哭诉:“我天天加班到凌晨,拿了五年‘优秀员工’,现在说裁就裁,手里除了简历啥都没有。”

底下有条评论扎了所有人的心:“你这还不如清朝地主家的长工,长工老了干不动,地主还管口饭吃;你被裁了,房东催租、房贷扣款,连口热饭都得自己掏钱买。”

这话要是放在十年前,肯定有人骂 “危言耸听”。

咱们从小被教育 “好好读书→找份好工作→努力上班→安稳过一生”,觉得 “打工人靠本事吃饭,比长工体面多了”。

可硅谷投资人纳瓦尔偏要戳破这个幻觉:“现代打工人最大的骗局,就是把‘卖时间换工资’当成稳定,却从不想着积累自己的生产资料,最后老了卖不动时间,连长工都不如。”

今天咱们就顺着纳瓦尔的思路扒一扒:为啥说不攒生产资料的打工人,处境比长工还惨?那些看似 “高大上” 的白领,到底比百年前的长工差在哪?



第一、长工比你 “稳”?因为人家有 “保底套餐”,你啥都没有

提到 “长工”,咱们脑子里都是 “被地主剥削” 的苦情戏:天不亮就下地,干到天黑才吃饭,一年到头没闲钱。

可你不知道的是,正经地主家的长工,都有 “保底生存套餐”,管吃管住,冬天给棉衣,生病给抓药,老了干不动了,还能在地主家的牛圈旁搭个小棚子养老。

反观现在不攒生产资料的打工人,看似月薪过万、衣着光鲜,实则是 “三无人员”:无保底收入、无抗风险能力、无退休保障。

纳瓦尔在《纳瓦尔宝典》里举过一个扎心的对比:“19 世纪的铁匠,至少有自己的铁砧和锤子;21 世纪的程序员,连敲代码的电脑都是公司配的。”

你以为自己在大厂当 “技术骨干”,其实和长工借地主的锄头种地没区别,工具是别人的,场地是别人的,连你创造的价值都是别人的。

一旦地主(公司)觉得你 “不好用了”,收回锄头(电脑)、赶走你,你就只能空着手喝西北风。

我前同事老周就是典型例子。

他在广告公司做设计,干了八年,每天用公司的电脑做方案,客户资源全在老板手里。

去年公司裁员,他拿着 N+1 赔偿出了门,想自己接活才发现:没有自己的设计模板库,没有积累的客户,连常用的设计插件都得重新买。

最后没办法,只能降薪一半去小公司上班,每天还得挤两小时地铁,这处境,比当年在地主家干了十年、攒下一套农具的长工差远了。

有人可能会抬杠:“我有社保啊!老了有退休金!” 纳瓦尔早就怼过这种想法:“社保就像地主扔给长工的窝窝头,饿不死,但绝对吃不饱,你要是一辈子只靠工资和社保,退休后连广场舞大妈的旅游团都参不起。”

想想也是,现在一线城市一个月退休金三千多,连房租都不够,更别说看病吃药,而百年前的长工,只要踏实干活,老了至少有口热饭,不用怕 “睡桥洞”。

更扎心的是 “抗风险能力”。

长工遇到灾年,地主会减租减劳,至少保证不饿死;而现在的打工人,一旦遇到裁员、生病,没了工资收入,房贷、车贷、信用卡立马就会压垮全家。

2022 年有个外卖小哥突发脑梗,住院半个月,不仅没收入,还花了几万医药费,最后只能卖电动车还债,他要是有自己的生产资料,比如一个稳定接单的跑腿平台账号、几个固定合作的商家,至少住院时还有被动收入,不至于这么狼狈。

纳瓦尔说:“稳定的本质不是‘一直有活干’,而是‘即使没活干,也有钱赚’。”地主家的长工虽然被剥削,但至少有 “保底生存权”;而不攒生产资料的打工人,看似自由,实则是把自己的生存权完全交给了雇主,这不是 “体面”,是 “脆弱”。

第二、生产资料不是 “土豪专属”,是打工人的 “反杀小武器”

一提到 “生产资料”,咱们就想到厂房、土地、机器,觉得那是老板、土豪才玩得起的东西。

纳瓦尔却冷笑一声:“现代社会的生产资料,早就不是‘重资产’了,一个程序员写的自动化脚本,一个博主的粉丝圈子,一个厨师的独家配方,都是能生钱的生产资料。”

说白了,现在的生产资料已经 “平民化” 了,可大多数打工人还在傻乎乎地卖时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手里就能造 “印钞机”。

我朋友小林就是个典型的 “反杀案例”。

她以前在电商公司做客服,每个月拿着四千块工资,天天被客户骂。后来她发现很多客户都在问 “怎么选婴儿辅食”,就利用下班时间整理了一份《0-3 岁辅食清单》,还拍了几个 “辅食制作小视频”,发在自媒体平台上。

没想到半年就涨了 5 万粉,现在她不用上班,光靠接辅食产品广告、卖电子清单,一个月就能赚两万多,她的 “生产资料” 就是那几份清单和粉丝圈子,成本几乎为零。

纳瓦尔把这种 “轻资产生产资料” 总结为三类:“可复制的知识产品、有黏性的圈子、自动化的工具”。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