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参谋,这个数字你再核对一遍,别统计错了。」
1952年11月6日清晨,上甘岭战役指挥部里,团长看着战报上的数字,反复让参谋确认。
21岁的川娃子胡修道和战友昨天创造的战绩,实在太惊人了。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沉默。
这个川娃子是如何在一天之内,和战友一起创造这个奇迹的。
![]()
01
1931年秋,胡修道出生于四川金堂县。
父亲胡大贵是佃农,租种地主家两亩薄田。一年到头,收成大半要交租。
胡修道六岁那年春天,父亲病倒了。
高烧七天后,父亲死了。
下葬那天,地主家管家上门催租。
管家站在门口,翻开账本:「李桂芳,还欠去年三担谷子,什么时候还?」
母亲跪在地上:「管家老爷,家里男人刚走,宽限些日子吧。」
管家冷笑:「还不上租,地就收回去。」
母亲磕头,额头碰得咚咚响。
胡修道站在门边,看着这一幕。
从那以后,母子俩的日子更难。
母亲给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挣的钱勉强够买玉米面。胡修道七岁开始给地主家放牛。
地主家长工头叫王麻子,管着几个放牛娃。
这人心眼坏,动不动就打人。
有一次,胡修道放牛时,小牛犊跑进麦地,踩坏几株麦苗。王麻子抓起鞭子就抽。
「你个兔崽子!看我不打死你!」
鞭子抽在背上,火辣辣地疼。
胡修道咬着牙,一声不吭。
王麻子抽了十几鞭,累了才停手。他指着胡修道鼻子:「下次再敢,打断你的腿!」
晚上,母亲看见儿子背上的伤,烧热水给他擦洗。她一边擦一边说:「修道,咱们命苦,要忍着。等你长大了,日子就好过了。」
02
1946年夏,国民党在四川修建军用机场,征调大量劳工。七月,征兵队来到金堂县。
那天下午,三个穿灰布军装的人敲开胡修道家的门。为首的瘦高个叼着烟,手里拿着册子。
「李桂芳家是吧?儿子呢?」
母亲站在门口,脸色发白:「长官,我家就这一个儿子。」
「废话少说,上面有指标。」瘦高个挥手,「带走。」
两个士兵冲进屋,架起胡修道就往外拖。
母亲扑上来,抱住儿子的腿:「不能带走我儿子!」
瘦高个一脚踢开她。
母亲摔倒在地,爬起来又要扑上去。瘦高个抬起枪托,朝她肩膀砸下。
母亲倒在地上。
胡修道挣扎着喊:「娘!娘!」
没有用,他被拖出家门。
劳工营设在金堂县城外。
几百个年轻人被集中在这里,天不亮就要起来干活,一直干到天黑。
监工的是美国人。
那个叫约翰的美国工程师三十来岁,总戴着墨镜,嘴里叼着雪茄。他看中国劳工的眼神,像看牲口。
胡修道和其他劳工一起挖土、搬石头、夯实地基。活又重又累,每天只给两顿稀粥。
有人干不动,倒在地上。
监工就用鞭子抽,用脚踢。
一个月后,有两个年轻劳工动作慢了些,被美国监工叫过去。
胡修道远远看着。
约翰抬脚,踹在其中一人胸口。那人倒地,约翰又踢了几脚。
另一个劳工想跑,被抓住了。
约翰从腰间抽出皮鞭,对着那人脸上就是一鞭。皮鞭抽在脸上,立刻裂开血口。
那人惨叫。
约翰又抽一鞭,这次抽在脖子上,血溅出来。
胡修道站在远处,双拳紧握,指甲掐进肉里。
那天下午,一个叫张二的年轻劳工中暑晕倒。工友把他抬到阴凉处,喂水。
约翰走过来,看了一眼,用英语说了句什么。
翻译转述:「约翰先生说,装病偷懒,拖出去打。」
「他不是装的,是真晕了!」一个工友辩解。
约翰不听,挥手让监工把张二拖走。
两个监工架起张二,拖到空地。约翰拿起木棍,对着张二的背就是一棍。
张二醒了,惨叫着求饶。
约翰不理,继续打。
一棍、两棍、三棍...
打到第十几棍,张二不动了。
胡修道站在人群里,看着张二躺在地上,胸口不再起伏。
旁边工友低声说:「死了...」
没人敢出声。
约翰扔掉木棍,擦擦手上的汗,转身走了。
那天晚上,张二的尸体被草席卷起来,扔到乱葬岗。
胡修道躺在工棚里,睡不着。
03
1949年冬天,金堂县解放了。
那天早上,胡修道在地里干活,突然听到远处枪声。
他直起腰,看见一队穿灰色军装的队伍开进村子。
这些军人和以前见过的不一样。
他们不抢东西,不打人,还帮老百姓挑水、扫地。
村里李大爷指着那些军人:「这是解放军,是给咱老百姓撑腰的队伍。」
胡修道站在人群里。
一个年轻战士蹲在井边,给老太太打水。老太太要给钱,他摆手:「大娘,不要钱,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另一个战士帮人修房顶,干得满头大汗。主人拿出茶水,他喝一口就继续干活。
胡修道看得出神。
工作队进村,开始给老百姓分土地。
地主刘老爷家几百亩地,分给了佃农。
胡修道家分到三亩地,还有一套农具,两间瓦房。
母亲李桂芳拿着土地证,手直抖。她抱着证书,哭了。
「修道,咱们有地了,有自己的地了。」
那年春天,他和母亲种下第一茬庄稼。
04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消息传到金堂县,村里开始动员年轻人参军。
村支书在打谷场上喊:「乡亲们,美国人又来欺负咱们了!这次是在朝鲜,下次就可能打到咱们家门口!谁愿意保家卫国,站出来!」
胡修道站在人群里,心里热血沸腾。
他想起劳工营的日子,想起那个叫约翰的美国人,想起张二的死。
他想参军。
但他犹豫了。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他走了,谁照顾她?
那天晚上,胡修道坐在院子里,一句话也不说。
母亲端着饭碗出来,坐在他旁边:「修道,你是不是想去当兵?」
胡修道低着头:「娘,我...」
母亲打断他:「去吧。别让人再欺负咱中国人。」
「娘,你一个人怎么办?」
「我没事,村里有人照应。你在外面好好打仗,别惦记家里。」
母亲说完,转身进屋。
胡修道坐在院子里,听见屋里传来压抑的哭声。
他握紧拳头。
1951年6月,胡修道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入伍那天,他穿上军装,背起背包,跟着队伍离开金堂县。
![]()
母亲站在村口,看着儿子走远。
她没哭,只是挥手。
胡修道回头看一眼,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视线里。
胡修道被编入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91团5连。
连长姓张,三十多岁,打过淮海战役。
第一次见面,张连长看着新兵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志愿军战士了。上了战场,不怕死不行,但光不怕死也不行,还得会打仗。好好训练,保命的本事都在这里。」
胡修道跟着老兵学射击、投弹、挖战壕。
他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五,在新兵里算瘦小的。有老兵开玩笑:「就你这小身板,上战场能扛得住吗?」
胡修道不说话,闷头训练。
手榴弹投不远,他就多练;枪法不准,他就多打靶。
一个月下来,他手榴弹能扔出四十多米,步枪射击也能打中目标。
班长李峰拍拍他肩膀:「不错,有股狠劲。」
![]()
05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之一。美军企图夺取五圣山,打开通往平壤的通道。志愿军第15军、第12军先后投入战斗,与敌军展开拉锯战。
10月底,志愿军第12军接到命令,开赴上甘岭地区。
部队先坐火车到东北,再徒步开赴前线。他们在夜里行军,白天躲避美军飞机轰炸。走了数日,才到达五圣山附近。
远处传来隆隆炮声,天边时不时闪过火光。
张连长把全连集合起来:「同志们,上甘岭战役已经打了半个多月。现在轮到咱们上了,都打起精神来!」
战士们齐声回答:「是!」
胡修道站在队列里,看着远处的火光。
10月底,第12军第91团进入597.9高地阵地。
597.9高地位于五圣山南侧,虽然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却扼守着金化通往平康的要道。敌人若夺取此高地,就能居高临下俯瞰志愿军后方,威胁整个中部战线。
这座高地已被炮火犁过无数遍,山头削低两米多,到处是弹坑,树木全被炸断,地面焦黑一片。
5连接管的是3号阵地。
这个阵地位于597.9高地南侧,面积不到一百平方米,由三条交通壕和一个主阵地组成。
张连长带着战士们检查阵地,指着前方:「看见没有,下面四百米就是敌人的鸡雄山阵地。咱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这里。」
胡修道站在阵地上,往下看,能清楚看到敌人的碉堡和战壕。
班长李峰拍拍他:「别紧张,跟着我。」
胡修道点头。
11月4日夜里,张连长把全连召集起来。
「明天敌人可能会发动大规模进攻。记住,子弹省着用,手榴弹留到敌人靠近了再扔。坑道口附近多堆些石头,炸塌了能当掩体。」
会后,战士们开始准备。
有人检查武器,有人整理弹药,有人写家书。
志愿军5连的武器主要是苏式步枪、手榴弹、爆破筒和少量机枪。与美军的自动武器相比,火力处于劣势。但战士们凭借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弥补了武器上的不足。
胡修道坐在阵地上,拿出一张纸,想给母亲写信。
他拿着笔,想了很久,最后只写一句话:
「娘,儿子一定活着回来。」
写完,他把信折好,塞进贴身口袋。
11月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
胡修道靠在战壕边,迷迷糊糊打个盹。
突然,一声巨响。
他猛地睁眼,还没反应过来,第二声、第三声...炮弹像雨点一样砸下来。
整个阵地瞬间被火光和硝烟吞没。
爆炸声震得耳朵嗡嗡响,泥土和石块劈头盖脸砸下来。
胡修道趴在战壕里,紧紧抱着头。
李峰在旁边喊:「别慌!趴好了!」
炮击持续半个多小时。
等炮声停下,胡修道抬头,看见阵地已面目全非,战壕被炸塌一半,主阵地上冒着浓烟。
李峰爬起来,拍掉身上的土:「快检查武器!敌人要上来了!」
![]()
06
硝烟散去,山下出现密密麻麻的人影。
胡修道探头,数了数,至少两百人。
敌人端着枪,分成数路,沿山坡爬上来。
李峰蹲在旁边,压低声音:「不要怕,等他们进三十米再打。」
新战士滕士生趴在另一边,脸都白了,嘴唇直哆嗦。
敌人越来越近,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
李峰突然大喊:「打!」
胡修道抓起爆破筒,猛地站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扔出去。
爆破筒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进敌群。
轰!
爆炸掀起一片泥土,七八个敌人被炸飞。
胡修道顾不上看效果,又抓起手榴弹,拉开保险,扔出去。
又是一声爆炸。
李峰端起机枪,对着敌群扫射。
哒哒哒哒——
子弹打在敌人身上,溅起一片血花。
敌人被突如其来的火力打懵了,纷纷趴下,有的往回跑。
但很快,敌人的机枪也响了。
子弹打在阵地上,溅起一片石屑。
胡修道缩回战壕,大口喘气。
李峰喊:「修道!别愣着!继续扔!」
胡修道回过神,抓起手雷,又扔出去。
一连扔了五六个,把身边的手雷都扔光了。
李峰喊:「停!敌人退了!」
胡修道探头看,敌人果然在后撤,地上留下十几具尸体。
他松口气,一屁股坐在战壕里。
第一次进攻打退了。
李峰走过来:「修道,刚才扔手雷的时候,敌人都快跑了,你还在扔。下次记住,看准了再扔。」
胡修道低着头:「班长,我太紧张了。」
李峰拍拍他肩膀:「第一次上战场,都这样。」
没过多久,敌人第二波进攻又来了。
这次敌人学聪明了,分散开来,不像之前那么密集。而且他们有坦克和机枪掩护,火力更猛。
李峰观察一会儿:「修道,士生,咱们集中火力打中间,把敌人队形打散。」
胡修道点头:「明白。」
敌人进入射程后,李峰用机枪扫射左边的敌人,胡修道端起步枪,瞄准右边。
砰、砰、砰——
几个敌人倒下。
敌人果然往中间挤。
李峰喊:「扔!」
三个人同时扔出手榴弹。
轰轰轰——
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敌人又倒下一片。
这次,胡修道没慌,他看准了才扔,效果比上次好多了。
敌人第二波进攻又被打退了。
上午,敌人发动二十多次进攻。
每次都被打退。
但弹药消耗也很大。
中午时分,李峰清点一下:「手榴弹还有二十几个,爆破筒剩五根,子弹也不多了。」
胡修道问:「班长,后面还有补给吗?」
李峰摇头:「不知道,反正咱们得省着用。」
三个人啃了点干粮,喝几口水,继续坚守。
下午两点左右,9号阵地那边传来激烈枪声。
李峰往那边看一眼,脸色凝重。
没过多久,一个通讯员跑过来:「李班长,连长命令你去支援9号阵地,那边人手不够。」
李峰愣一下:「那3号阵地怎么办?」
通讯员:「留两个人守着。」
李峰看看胡修道和滕士生。
胡修道说:「班长,你去吧,我和士生守着。」
李峰盯着他:「你行吗?」
胡修道点头:「行。」
李峰拍拍他肩膀:「记住,人在阵地在。我走了,你们就是这个阵地的主心骨。」
说完,他拿起枪,跟着通讯员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