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在采访中一则言论,引起国内的关注。他在采访中肯定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的发展,甚至承认中国“着眼长远”的制度优势是美国难以企及的。
但比较滑稽的是,他又话锋一转声称“技术无用论”,他说中国太依赖技术,不确定这些技术是否有效,也不知道中国是否真的已经投入使用,也不确定他们是否像我们美国一样训练出精锐的士兵。
![]()
他还强调地面作战需要士兵素养和指挥官决策,来决定胜负,他乐观确信美军一直会胜利。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美军可通过传统作战能力,比如单兵素质和士气弥补技术差距。且不说他段话槽点有多少,但这种话是美国能说出来的吗?
![]()
德里斯科尔说中国“过度依赖技术”,可明明十年前,还是美军自豪地炫耀F-35、阿布拉姆斯、朱姆沃尔特,哪一项不是砸钱砸出来的高科技?转眼间风向变了,技术进步的红利吃不动了,美军就开始宣扬“意志力”。这算不算高级别的精神胜利法?难道装备落伍了,靠“嘴炮”真能上战场?
反观解放军,从歼-20、歼-35到福建舰电磁弹射航母,一步步补齐技术短板。装备升级、后勤保障、人才体系、士气建设,样样没落下。
美军高层强调“意志”,可底层士兵听得进去吗?2025年,美国国防部士气指数调查创历史新低。招兵难、退役多、怨气大、离心严重。种族矛盾、性别争议、政治分裂,部队像个大杂烩。你说精气神?去年美军自杀人数6000人,征兵缺口数万人,连美国网友都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这队伍,怎么看都像一群打工仔,不像职业军人。”
再看军费。美军F-35项目1.7万亿美元,换来的是频繁故障、超高维护费和事故率。高管们前几天,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在访谈中甩下一句狠话:“中国人可能在技术上很强,但这让他们过度依赖技术。当真正打到地面决战的时候,我们的士兵和指挥官会依靠素质和意志取得胜利。”听起来理直气壮,实际上漏洞百出——技术劣势靠意志补?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吗?
而且槽点在于,美国士气在哪里、钢铁意志又在哪里?近年美军从喀布尔狼狈撤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被也门胡塞打得航母急转弯连舰载机都掉海里了,还在港口跟货轮相撞,以及三天两头的坠机新闻,都快赶上印度了。
还有6月份的阅兵,美军士兵步伐疲惫、队列不齐,被媒体形容为“低能量美式阅兵”,美媒爆料特朗普为此大发雷霆。在特朗普承认自己也看了中国阅兵后,在9月份,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表示,已经接到总统特朗普的指令,要全面提振美军,首先是提升士气。
不久前赫格塞思紧急召集800多名在外将领回国,在演讲中他表示要重整军纪,着重批评军队中军容军貌、多元化、肥胖等问题。看看,就连美国内部都知道,美军没有士气,否则谈何重振?
![]()
当技术追赶压力增大时,转而渲染“士气决胜论”。美国陆军部长能说这种话本身就很过时,既忽视了中国“钢多气更足”的实战化训练体系,也低估了技术赋能下解放军综合作战能力的提升。
解放军虽然几十年没打仗,但演习的强度和规模足以弥补。比如在南海的大规模联合军演,不仅模拟了现代战争场景,还锻炼了快速反应和集体纪律。解放军的指挥体系更集中,行动更高效。这种组织方式特别适合高科技作战,避免了美军常见的“基层混乱”。
中国军队这几年升级提速,装备、后勤、福利一个都没落下。国产航母、歼-20、055万吨大驱,智能化作战、全域协同,步步为营。待遇提升,官兵安心,军心凝聚。美军却在精神胜利法里兜圈子,兵营里抱怨多过激情。
你说,靠喊口号能打胜仗吗?靠吃苦受累能赢未来吗?靠精神意志能补上技术和士气的双重缺口吗?
中国军队用实力说话,用保障稳心,用现代化提气。美军高管光会嘴炮,士兵却越来越心虚。
军事对抗,比的不是谁嘴皮子厉害,而是谁能让士兵安心、装备先进、精神足够。美国高官年年画饼,士兵却年年吃亏。中国的军队,走的是实路;美军走的是套路。
最后,别再拿精神口号糊弄士兵了。现实都没希望,靠意志能赢谁?中国军队的自信,是每个官兵都能感受到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美军的“意志论”,说到底只是高层的安慰剂,不是救命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