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的时候掐得头破血流,合的时候却争先恐后,历史上的中国,这毛病反反复复犯了几千年。谁看着都说不通,但谁碰上都跑不掉。
打仗打的是地盘,争的是气势,到头来却个个举着“统一”的旗。这可不是装的,那真叫一个上头:一分就想合,一乱就得治。为啥?
![]()
谁都不想当“独立王国”
先说清楚,这统一,不是哪个皇帝突发奇想,也不是哪路诸侯拍脑袋拍出来的。这玩意儿,从周天子开始了。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开始搞分封制。表面看,是让天下诸侯各自为政,实际上,中央精神抓得死死的。
周王是“共主”,哪怕你诸侯自家称霸,也得打着“尊王攘夷”的旗,敢明着说要割据?老百姓先不答应。
![]()
到了春秋战国,大家表面上打得热火朝天,私底下却都在琢磨一个事:“怎么让分江裂地的局面,归回大统。”
孔子学生的学生公羊高,在《春秋公羊传》里头把这叫“大一统”,那会儿的“大”不是大个儿,是“全、广”的意思,“一”就是“本源”,“统”是“治理”。一合体,就是“从天子到老百姓,全都归一张图纸管”。
这思想不是书生意气,是政治纲领。到了战国后期,各路思想家,法家、儒家、墨家、纵横家,全都绕不开一个问题:“怎么统一,谁来统一。”
![]()
于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他老人家干了件大事: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车轨、统一法律——全套下来,全国一盘棋。从此之后,中央集权成了中国治理的“开机设定”。
你像西欧搞封建,天主教一边、贵族一边、王室一边,三权乱斗还能发展出民主。中国这边一旦分权,立马被当成乱象,治乱观就定死了:分是乱,合才是治。
而“治”的模板,也从周、秦开始,逐步固化成一个文化共识。正如《春秋》注释中所写,“王正月,大一统也”,连过年都要用周王的正月来统一时间认知,你说这统一根儿扎得有多深。
![]()
春秋时主流讨论的是“谁来一统”,战国时争的是“怎么一统”,秦汉之后定的是“统一才有天命”。
这还只是文化结构的第一层。
谁统一,谁正统
打仗谁都能打,但打着“统一”旗号的,才能上历史课本。为啥?因为这招认。你说你是天命所归,总比说你是强取豪夺要顺耳得多。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了汉朝。他上来第一件事,不是炫耀功劳,而是恢复“汉家正统”。
“恢复”这词儿有意思,仗是新仗,朝是新朝,牌子却得是老字号。这不是怕挨骂,是知道人心怎么想。
![]()
跳到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说自己是汉朝正统;222年,孙权在江东独立称王。
这三家打得你死我活,有个共同点——谁都说自己是汉的接班人。打得明明是仇人,嘴上都争当“汉室唯一传人”。这就叫“正统争夺战”。
哪怕分了,也得装作是临时工,统一才是正式编。
![]()
再往后走,西晋灭吴、隋灭陈、元灭南宋、明灭元,统统以“天下一统”为名,连南北朝、五代十国这种混战时期,都出现无数个“复兴汉室”的版本。不是他们真有情怀,而是民心认“统一”,不认“割据”。
为什么?因为老百姓吃够了乱世的苦。你打仗,我种地,结果粮被抢、人被抓、税还翻倍。这日子谁受得了?
所以但凡有个强人站出来说:“我能定鼎中原”,底层百姓立马附和:“那你来!”
![]()
但你别以为这只是“人穷求稳定”,从秦汉起,郡县制与儒家伦理捆绑运行。百姓对地方官的服从,不是基于“你是谁”,而是“你来自中央”。地方强一点不怕,怕的是地方想独立。
所以才有历代设节度使、巡抚、总督这些带有监察性质的官职系统,就是怕地方养肥了想闹事。
正因为此,中国历史从不承认地方政权的合法性。哪怕你统治一方几十年,若没打出“统一”的旗,照样不算数。
![]()
所以才说,打天下能打赢,但不喊“统一”的,永远上不了正史的正脸。
分不动,是因为拧得太紧
这统一冲动,不光是思想认同,更是文化绑定 + 制度设定 + 战争逻辑 三位一体的产物。
赵鼎新在《文化纵横》提到一个核心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促进国家机器发展,而国家机器越强,统一的能力就越大。
你想一想,春秋时期中国总面积不过150~200万平方公里,但每个割据势力都要“号令天下”。为啥?因为这块地够统一,不像欧洲那样动不动跨好几个文化圈。
![]()
中国四面封闭:东有海、北有漠、西有山、南有岭。这地理给了中国“合拢型地势”,割据势力分来分去,最后还是挤到中原开大会。
战争也在帮忙。每打一次仗,就淘汰一批小国,提升一次治理手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强者出头,弱者归附”的战场淘汰机制。
再加上中央王朝不断强化行政穿透力,到了隋唐时,全国几乎每寸土地都在国家财政与征兵体系之下。
![]()
统一的国家机器不是盖的,是打出来的,是管出来的。
同时,文化上也没放松。你看从汉到唐,科举、礼制、文字标准化、宗族谱系系统一套接一套,把“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认谁当老大”都捋得清清楚楚。
这在世界其他文明中很少见。你看欧洲,罗马垮台后,出现的是国王、教廷、贵族、中产阶级四大权力结构相互掣肘,哪边也统一不了。相反,中国这种“中央集权 + 文化一统”模型,反而在每次乱局中都能逆势重建统一。
![]()
再说一遍,这不是运气,是制度决定的结局。
你说南斯拉夫、苏联为啥一分就散?因为他们从来没把“统一”做到文化层、认同层。而中国,从炎黄部落会盟、大禹治水杀防风氏、夏启建朝开始,就把统一写进了传说和血脉里。
历史不是偶然,统一是这块土地的运行机制,是这个文明的生存方式。
参考资料:
赵鼎新: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文化纵横.2018-05-17
中国人的“大一统”.中国发展观察.2017-03-25
《历史评论》陈长琦 陈果:为什么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评论.2020年02期
苗柔柔:中国统一与欧洲分裂的福祸相依.观察者网.2020-12-27
中国为什么不会分裂:“大一统”始终凝聚人心.中国报道.2022-07-18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天益网.2009-07-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