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把纹面当“护身符”的男孩夏朝勇,如今正在为年少无知买单!他表示,已经洗了3次纹身,再有2次就洗干净了。很多人会说,早知今日,何必呢?但是看完夏朝勇的纹身之路,你就会发现,夏朝勇的纹身从来不是 “酷” 那么简单,更像是一个缺爱的孩子给自己焊的 “保护壳”。
![]()
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他在家挨揍、在校被排挤,总觉得 “自己像个没人要的透明人”。9岁时他“赊账”纹下第一个图案,此后,纹身从“保护壳”变成“炫耀资本”,他全身纹满多个图案,靠“纹面男孩”的标签做直播、卖祝福视频,一度享受流量红利。
但是热度褪去后,纹身却成了枷锁,身份证丢失后因面部纹身无法补办,成了“黑户”;找工作时被拒之门外,只能靠泡面度日;社交账号因纹身内容违规被封,流量生路彻底断绝。2022年,夏朝勇终于下定决心洗纹身,激光每一次灼烧他的皮肤,都在为那段轻狂岁月付着昂贵的代价,但是他咬着牙说:"再有两次,就差不多洗干净了。"
其实夏朝勇的背后藏着典型的少年心理:像他这样的孩子,纹身是在寻求 “自我保护”,用凶悍的图案对外宣告 “不好惹”,终于能靠身上的印记获得关注,哪怕是猎奇的目光,而家庭关爱的缺失往往是导致这种行为的重要原因。
更值得深思的是,2022年国务院就已出台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但仍有不少青少年能通过隐蔽的纹身店、网络下单的“纹身贴纸转印”等方式接触纹身。这背后既有监管执行的漏洞,也有青少年对“规则”的漠视。
夏朝勇的“洗纹之路”快结束了,但还有很多青少年正站在“纹身”的十字路口。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明白:青春的“酷”,不是靠纹身来定义的。对家长而言,当孩子出现“想纹身”的念头时,别急着批评指责,不如先想想: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了欺负?是不是在寻求“被关注”的感觉?比起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找到正确的“情绪出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