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尼 RX1RM3
距离
上一代诞生
已整整10年
它终于回归
自第一代诞生以来,它一直
是世界最小全画幅数码相机
十多年后的第三代
它依然保持着这份极致
这次正好遇到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我带着这台小巧却强悍的相机在南法四处拍摄,看看它能带来怎样的惊喜!同时,也会分享一些主观但真实的使用感受,希望能给对这台相机感兴趣的朋友提供购机参考。

123.
张千里·南法之行
SONY RX1RM3

2025年7月15日,索尼RX1RM3猝不及防地发布了!没有提前内测,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到位。
![]()
说实话,我当时第一反应是: “哎,怎么就出来了!”,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三代机终于问世,害怕的是它会不会让我失望。
今天这条视频里会有大量我的个人感受,请大家理性看待“我偶尔的不理性”,这也确实是索尼RX1用户的真实心声。
![]()
外观
SONY RX1RM3
无论哪个行业都有人靠“复古”这门生意风生水起时,索尼似乎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钻研黑科技。
![]()
如果说前几代 RX1R 的造型是索尼相机中最接近复古风格的,那这一代 RX1RM3 则截然不同 —— 机顶被 “一刀削平”,走的是扁平化、简约的设计路线。
![]()
从正面看,它普普通通、平淡无奇,但实则一点都不简单:总重量仅498g,不到一斤,搭载一体化高效高素质定焦系统!
![]()
镁合金机身轻量且坚固耐用,双拨盘平平地嵌在机顶:
![]()
造型风格让我依稀看到了十多年前微单先锋 —— 索尼 NEX-7 的影子。
![]()
扁平化设计带来了无突起、转盘缝隙不易积灰、更易收纳等优势,虽说它不算严格意义上的 “口袋机”,但只要口袋够大,依然能轻松装下。
![]()
细节上,RX1RM3镜头后端的橙圈缩小了,变得非常不起眼:
![]()
说实话,这次南法之行,全程只用这一台相机拍摄照片,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自由,一只小包就装下了所有。
![]()
每天走很多路,一点也不觉得累。
我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享受旅行过程的本身之中,去观看、去聆听、去触摸、去品尝。
握持感
SONY RX1RM3
在裸机状态下,这台相机握持感说实话有点 “空落落”的感觉。
![]()
主要是机身太小,留给手部握持的区域有限。另外加上镜头相对较重,重心会有一点点靠前甚至靠左。
我的手不算大,能握稳但会有一点点不放心。
![]()
女生手更小,单手握持时就更需要小心翼翼。因此,配件的加入就显得尤为必要。
这次索尼原厂提供了三种附件:相机保护套、指握手柄和遮光罩。
![]()
![]()
相机保护套采用合成革材质,手感不错,除了保护相机之外,手柄位置会略微凸起,能提供额外的握持手感。
![]()
不过小手指依旧会处于悬空状态,手小的人可能会感觉稍好。
![]()
而且保护套在底部电池仓和侧面接口仓都预留了开口,不会影响相机功能的正常使用。
![]()
![]()
指柄是个精巧的设计:可以翻动,还带有弹性自动复位功能。
![]()
因为指柄会挡住Menu键和后拨轮,这样设计后既能让相机稳稳“勾”住、大幅提升握持性,又能保证按键和拨轮的正常操作。
![]()
![]()
尤其是搭配皮套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感会大大增强,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同时使用这两个附件。
机身背面布局
SONY RX1RM3
机身背面的布局和二代基本一致,最大区别是Menu键和回放键互换了位置。
![]()
这或许是考虑到新菜单系统下,拍摄时的调节大多能通过主菜单、FN菜单,以及屏幕侧划调出的功能菜单完成,Menu键的利用率降低,所以把它藏到了指柄后面。
![]()
![]()
而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模式下,曝光补偿调节在机顶操作,后拨轮使用频率也不高。
![]()
反而使用率更高的回放键被放到了机身下方更易按压的位置,这个设计逻辑还是很合理的。
屏幕/取景器
SONY RX1RM3
RX1RM3取消了二代的可翻折LCD,换成了固定式触屏LCD:
![]()
减少机械结构的出发点,是为了减轻相机重量、降低故障率。
![]()
这块LCD是3英寸236万像素,也是目前索尼配置最高的屏幕,支持触摸屏选择、触摸对焦点操作。
![]()
还支持竖屏显示信息,实用性拉满。而且,菜单切换逻辑始终一致,即便将相机竖过来使用,按键操作方向也无需调整,非常方便。
![]()
![]()
屏幕亮度整体偏高,大太阳下显示效果依旧出色,不过遇到反光时,还是建议切换到 EVF(电子取景器)使用。
![]()
![]()
这次RX1RM3没有沿用二代酷炫的弹出式 EVF,改用了固定式电子取景器,虽少了些科技感,却让机身更轻、体积更小。
![]()
它搭载的是236万像素OLED电子取景器,放大倍率0.7倍,目镜尺寸和A7C系列差不多。
![]()
但包装盒里附带了一个非常宽大的眼罩,观看体验极其舒服。
清晰度、分辨率高,对比度也很适中,响应速度也十分理想,在实际抓拍中能给到积极反馈,不会有拖泥带水或滞后的感觉。
![]()
要知道,上一代用EVF需要先拨杆弹出取景器,操作相对繁琐,有时会错失拍摄良机。
![]()
现在的固定式取景器不仅效率更高,还进一步减轻了机身重量、降低了零部件故障率。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宽眼罩目测比较容易沾灰,使用时要多留意。
![]()
总的来说,没有可翻转LCD还是有些遗憾。我个人觉得,其实用上像a7CR的侧翻屏,即便增加一点点重量和厚度也完全可以接受 。
![]()
![]()
毕竟使用起来,在高角度或低角度拍摄时,翻折屏能让操作舒服很多。
对焦系统的提升
SONY RX1RM3
索尼RX1RM3最大的提升,我觉得是在对焦系统上,对焦性能和操作便捷性两方面来说。
![]()
性能上,它的对焦点数量增加、对焦范围扩大:
![]()
官方图示
采用混合对焦技术,还加入了 AI 主体识别功能。这些配置叠加在一起,让相机的对焦能力变得非常强悍。
![]()
其实有人会质疑:这颗镜头设计已经十几年了,对焦速度会不会 “拉垮”?
我自己测试后发现,它的机械性能或许不算顶尖,但在智能辅助功能的加持下,整体对焦能力依旧十分出色。
![]()
![]()
这次有大量的样片,大家可以在视频\照片中直观感受它的对焦表现。
![]()
关于对焦操作,最主要的是对焦点的选择。在这么小的一个机身上,如果再加上一个对焦遥感,我觉得确实不太现实。这一代的 AI 主体智能识别,它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大部分的拍摄的需求。
![]()
如果说它选择的对焦点不符合你的心意的话,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屏的功能去重新选择一个对焦点。当你用电子取景器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触摸板来移动对焦点。
![]()
连拍的张数是5张每秒,日常拍摄当然就足够了,如果说能够再快一些的话,当然会更好。
![]()
这支镜头依然是十几年前的设计,对焦时会听到镜组前后移动的声音。
![]()
很遗憾,索尼RX1RM3没有机身防抖功能,在这点上显然无法和a7CR之类的相机抗衡。那么6000万像素没有防抖能不能拍?
其实熟悉我的观众朋友都知道,一亿像素的哈苏907X我照样手持拍得欢,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对于更轻的RX1RM3来说,又会有什么难度呢?
如果你总是手抖拍不清楚,我推荐一套参数设置给你,确保能获得比较高的成功率:
ISO设置为【Auto】
ISO Auto最小速度设置为【1/125秒】
配合【光圈优先】
![]()
以上,这样就不用太担心手抖的问题了。
![]()
![]()
一键裁切
SONY RX1RM3
RX1RM3具备一键裁切功能,默认设置在机顶的【C1键】上,可以快速在35mm、50mm和70mm之间切换。
![]()
并且,它的裁切模式是满屏显示的,这点与徕卡Q3裁切模式在图像中间画框的方式不同,更利于不同使用习惯的人理解构图范围。
![]()
裁到50mm,还有2900万像素
裁到70mm,还有1500万像素
南法有很多文艺细节可以拍摄,非常适合这台相机,如果你觉得 35mm 太广,就可以开启裁切模式,我现在开到70mm真的很方便。
![]()
![]()
创意外观滤镜:FL3
所以,用这样一台相机旅行会很开心,因为它很轻松!
而且,旅行用户对高像素其实没有要求,哪怕裁到50mm或者70mm,像素降低了,但片子能出片、能用,在正常社交媒体上发布完全没有问题,这就是它的优势。
![]()
![]()
![]()
![]()
宽容度表现
SONY RX1RM3
像这类小相机,即便我们装上三脚架认真拍风光,可能也不会特意准备一套滤镜,这时就非常考验它的宽容度了。
![]()
当时拍了一张夜景,曝光整体看起来很暗,但做完后期后,惊人地发现所有细节都在,画质非常理想。
![]()
这一块6100万像素的CMOS与a7R5、a7CR是一样的,所以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完全令人放心,大家可以看一下照片。
![]()
FL2/FL3创意外观
SONY RX1RM3
RX1RM3这次增加了FL2和FL3两种创意外观,胶片滤镜大家都喜欢,我在这次拍摄中主要使用这两款创意外观。
![]()
![]()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新的色彩风格,大部分照片我都直接展示直出的JPG效果,并且会有标注。
![]()
![]()
开启这两种滤镜后,画面会更复古,我很喜欢,也觉得很好看。
![]()
比如,上面这面墙其实是黄色的,但在FL2滤镜下会显得更红一些,非常好看。而且,在墙壁浅色部分会有一种 “发光” 的感觉,太酷了。
![]()
![]()
![]()
![]()
这次绝大部分人像照片都是用FL2拍摄的,胶片感非常不错,对肤色的表现也比较舒服。
![]()
创意外观滤镜:FL3
![]()
创意外观滤镜:FL3
FL2比FL模式反差更弱,比FL3在绿色表现上更收敛。对于蓝色表现上,FL偏青偏暗:
![]()
FL3偏青效果和FL接近但更亮:
![]()
FL2的蓝色则更正一些:
![]()
所以,无论是人像、风光还是扫街,FL2 都是我更偏好的。
现在Lightroom已经支持 RX1RM3的新色彩风格。在RAW格式下可以无损转换不同色彩滤镜,包括FL2和 FL3,除了褪色效果略有不同,色彩倾向高度吻合。
![]()
电子快门
SONY RX1RM3
当我们想在大太阳下用 F2 大光圈拍摄背景虚化效果时,会发现快门速度最高只能到 1/2000 秒,如果希望更快,就要开启【电子快门】,不过电子快门会有一些果冻效应。
![]()
但我刚才做了一些测试,发现好像不是很明显。后来又去赛车场测试,只有当相机跟着主体快速移动时,才会出现轻微的果冻效应:
![]()
⬇️
![]()
大家可以看到,赛车的轮子部分以及栏杆的倾斜角度。但在普通移动速度下果冻效应不太明显:
![]()
不过电子快门的切换需要在菜单里操作,没有自动切换选项,希望以后能通过固件升级加上自动选择功能,相信会更方便。
![]()
视频
SONY RX1RM3
视频功能也有升级,从1080P升级到4K30P,支持10bit4:2:2,还有S-Cinetone,也可以自行导入LUT,在1080P下最高能记录5倍慢动作。
只是我很少用它拍视频,这个功能对我来说更多是应急时顶用,在本集视频中放了用这台相机拍摄的视频片段,大家可以回到视频观看参考。

电池表现
SONY RX1RM3
这次它的电池也得到了升级,从原来口香糖大小的电池换成了FW-50,续航能力从 200多张提升到300张左右。
![]()
有些网友反馈 “电池升级了但好像没完全升级”,我的看法是:把电池从机身里抠出来就会发现,机身内给电池的空间已经不小啦!
![]()
再大的话机身根本装不下,势必得把相机手柄做大,而整体机身变大是索尼设计师不愿意看到的,我觉得他们不会允许 RX 系列做得像徕卡 Q 系列一样大。
再说,像我们这种索尼老用户,谁手里没有一堆 FW-50 电池呢?
![]()
这次在南法拍摄,我一天大概会用2-3块电池,如果拍摄量不大,两块基本够用。拍摄量大的话就多带一块。
![]()
另外,它还有USB-C口,支持PD快速充电,吃饭时可以用充电宝补电,比起以前带二代机出门要带6块电池,这次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
真的太小巧了!
SONY RX1RM3
有很多人问 “为什么不买a7CR装35GM用”,毕竟价格差不多还能换镜头。其实但凡有这种疑虑的人,大概率更适合可换镜头相机。
![]()
索尼a7CR搭配35GM、35mmF2.8、40G这类定焦镜头,或者24-50G这种轻便变焦镜头,都是很好的选择。
![]()
我经常旅行,早就把a7R5卖掉换成了a7CR,图的就是轻便。
但当我把a7CR加35GM 或40G的组合和RX1RM3放在一起时才发现,光是一支35GM的重量就已经超过了 RX1RM3整机的重量,更不用说a7CR本身的重量了。
![]()
![]()
目前同类型相机大多用28mm定焦镜头,而28mm对很多人来说不容易驾驭,所以如果你用不好28mm,市面上最好的选择就是索尼RX1RM3。
35mm作为经典的人文摄影镜头,适用范围非常广,也很好上手。
![]()
⬇️
![]()
![]()
![]()
创意外观滤镜:FL
![]()
创意外观滤镜:BW
RX1RM3实在太小了,这种小巧轻便的设计,同时还兼具高画质、便捷操控和丰富色彩滤镜,当然让人爱不释手。
![]()
![]()
它的应用领域,是旅行时轻松闲逛,在陪伴我在餐厅享用美食,在展览上陶醉于艺术品,在出席一些活动时既雅致体面又能大显身手。

当然,也可以陪你在上下班路上拍摄点滴日常,不用总背着大大的摄影包,还能躲避单位老板同事怪异的眼神。
![]()
对女性用户来说,没有比这样轻便好用的相机更好的选择了。
![]()
它就是不起眼的小相机,像个 “扫地僧”一样低调到让人忽视,却是拍摄的多面手,甚至是 “扮猪吃老虎” 的强悍存在。
![]()
抛开价格不说,它就是一个男女老少皆宜的相机。
说到价格,确实太贵了!
![]()
这台RX1RM3发布价是33999元,上一代首发价是21499元,跨度非常大。包括三款原厂附件,价格也在1199元到1799元不等。
![]()
除去新增功能、成本,还有10年货币实际购买力变化的因素,消费者还是普遍觉得这个定价超出预期太多。
你们觉得定价多少比较合理?也欢迎留言告诉我。
其实我的学员里女性用户很多,她们通常不会选又大、又重的器材,像RX1RM3这种小巧轻便的就很受欢迎。
![]()
![]()
很多学员都问我 “值不值得买”,我想今天这条视频会给她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
但对我这种死忠粉来说,咬咬牙可能还是会买,因为我知道它的利用率一定会很高,会陪我去很多地方。
![]()
![]()
虽然35mm镜头不能拍摄宏大的大场景,但任何获得都要付出代价,贪心往往徒增烦恼。在旅行过近70个国家后,我对“舍与得”的微妙博弈之间,也有了新一层的理解。
![]()
![]()
![]()
以上就是我在南法这段时间的拍摄心得,非常感谢这台 RX1RM3 的陪伴,希望这条视频能给对这台相机感兴趣的朋友一些购机参考。
![]()
![]()
![]()
![]()
![]()
![]()
我是摄影师张千里,我们下期再见!
招募中
张千里 x
上海街拍工作坊 (线下)
点击查看课程详情
张千里 x
京都红叶摄影团 (线下秋日限定招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