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又快要迎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了,每逢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想起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马上就是重阳节了,而有这样一句老话也常被一些老人提起,就是“重阳霜降前,必定是灾年”,它就像一句简洁的气候暗号,藏着古人观天察地的智慧。那么今年重阳节是哪天,是在霜降节气前吗?又有什么预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要解开这个疑惑,得先读懂这两个节日的“身份密码”。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下什么是“霜降”,它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就交霜降节气了,此时在部分地区夜间的气温降到0℃左右,水汽就会在草木上凝结成白色冰晶,这便是“露结为霜”的由来。
它分三候:一候豺狼储粮似“祭兽”,二候草木枯黄飘落,三候蜇虫藏洞冬眠,处处透着“秋收冬藏”的信号。
![]()
对农人来说,霜降是抢收的警钟——“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成熟的庄稼必须及时收割,不然会遭霜冻侵害。
而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时间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九”是阳数,也是最大的一个阳数了,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又因“九”与“久”同音,慢慢成了敬老祈福的节日。
关于它还有个冷知识:最初登高、插茱萸的习俗,源于古人避瘟魔的传说,认为高山阳气盛、茱萸香气能驱邪,后来才演变成团聚赏秋的活动。
如今虽少了避灾仪式,但赏菊、吃重阳糕的传统仍在延续,成了连接传统与亲情的纽带。
![]()
回到那句谚语“重阳霜降前,必定是灾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古人的这话,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古人的观察总结的结果。正常年份里,重阳与霜降有十几天间隔,气温循序渐进下降。若两者离得太近,像有些年份“重阳连霜降”,尤其是重阳还跑到霜降节气前面去了,这就说明天气转冷过快,阴阳交替剧烈。
即这种的年份可能提前就降温了,冷得也比较早,而这对庄稼而言,未成熟的作物会被突然降温而积温不够,自然不饱满,尤其是在部分地方还出现降霜了,就对粮食是致命打击,就连已收割的粮食若来不及晾晒,容易发霉变质;
![]()
对古人来说,寒冬提前到来,秸秆、枯枝等燃料储备不足,便可能面临“十家生火九家亡”的困境。不过这多是生产力低下时的担忧,如今有了充足的燃料和保暖设施,极端天气的影响已大大降低。
但今年的情况格外不同,重阳是在10月29日,而霜降节气是在10月23日,不仅重阳是在霜降节气后面,并且还间隔有近一周了!哪这又有什么预兆呢?
听老辈人说,在民间就有“重阳霜降后,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这种正常的节气节奏,意味着气温下降平缓,给了作物充足的成熟时间:北方的玉米、大豆能稳稳收仓,南方的晚稻、棉花也能从容采收。
在老辈人看来,以前都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劳作的,节气顺了,地里的活儿都顺手,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南方都是晴天为主,气温也高,这对于秋收是非常有利的,我老家这边种双季稻的,这些天就在抢收晚稻,马路上也到处晒的都是稻谷!
其实老祖宗的谚语,从来不是迷信的谶语,而是对气候规律的总结。它提醒我们顺应时节:霜降前及时收割晾晒,为过冬储备物资;趁着秋高气爽的重阳,陪长辈登高赏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