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宝仓:那个提前送走家人、独自赴死的将军"爸,街上又在抓人!"1949年秋天,陈宝仓的小女儿放学回家,吓得脸色发白。陈宝仓摸摸女儿的头,心里明白:必须马上送走家人。
![]()
1950年6月10日,台北刑场。一位右眼失明的将军整理好衣领,平静地写下最后几个字:"我死后,请把我的遗体火化。"他就是陈宝仓,一个本该安享晚年的将军,却选择留在台湾继续战斗。
1949年底的台北,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陈宝仓知道,自己可能随时会被捕。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先把家人送走。
![]()
为了让妻儿安全离开,他导演了一出戏。他让妻子在公开场合和他大吵一架,指责他在外头有人。妻子哭着带着三个女儿"负气"离开台湾,去了香港。
![]()
更麻烦的是儿子。儿子正值当兵年纪,按规定不能离台。陈宝仓想尽办法,托人办了张出差证明。临走前一晚,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到了香港要照顾好妈妈和妹妹,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儿子后来回忆说:"那天晚上,爸爸一直坐在窗前抽烟,直到天亮。"家人安全到达香港两个月后,陈宝仓被捕了。
陈宝仓1900年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父母双亡。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保定军校。
![]()
1938年抗战时期,他在安徽指挥作战时,被日军飞机炸成重伤。全身两百多处伤口,右眼永远失明。大家都叫他"独眼将军"。
伤还没好利索,他就又上了前线。1938年6月,他带着伤参加武汉会战,和战友们一起消灭了两万多日军。
![]()
在武汉期间,他认识了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他特别佩服这些共产党干部的为人,渐渐认同了他们的主张。
1939年,他在第四战区当代参谋长时,不仅支持共产党办的杂志,还亲自写文章。他编写的《游击战规范》后来被秘密送到了延安。
1948年,陈宝仓在香港加入了民革。第二年,他接到一个危险任务:去台湾搜集情报。
![]()
到了台湾,他当上了"国防部"的中将高参。这个位置让他能接触到很多重要军事情报。他和吴石将军配合,把台湾的部队部署、防御工事等重要情报,一笔一画抄写下来,交给组织。
那段时间,他白天在办公室正常上班,晚上秘密工作。身边到处都是特务,稍有不慎就会送命。
1950年3月,灾难来了。台湾地下党的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供出了大批同志。
![]()
特务在吴石家里搜出一份情报,笔迹鉴定是陈宝仓写的。他很快就被抓了。
在监狱里,特务用尽各种酷刑,想从他嘴里挖出更多情报。可他一个字都不说。
![]()
1950年6月10日,陈宝仓和吴石、朱枫、聂曦一起在台北马场町刑场牺牲。临刑前,他神色平静,就像要去完成最后一个任务。
陈宝仓牺牲后,他的朋友冒险领回了遗体,悄悄火化了。接下来是怎么把骨灰送回香港。这个任务落在了一个19岁的女学生身上。她是陈宝仓女儿的同学,叫殷晓霞。
![]()
殷晓霞把骨灰盒绑在身上,趁黑夜跳进海里,游向接应的船只。海水冰冷刺骨,她拼命护着胸前的骨灰盒。当她终于到达香港,把骨灰交到陈宝仓妻子手中时,骨灰盒还是湿的。
1953年,新中国为陈宝仓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他们不是专业特务,就是普通人。"有网友这样说。确实,陈宝仓本来是个职业军人,是为了信仰才走上这条危险的路。
![]()
"陈宝仓对越南革命也有贡献。"越南领导人黄文欢曾这样评价。原来在抗战时期,陈宝仓帮助过胡志明等越南革命者。
陈宝仓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浮名身外事,应不愧苍穹。"意思是说,名声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是对得起天地良心。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话。
![]()
他本可以跟着家人一起离开,平安度过余生。可他选择了留下,直到最后一刻。
现在在北京西山,有个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墙上刻着陈宝仓等846位牺牲在台湾的烈士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他们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比生命更珍贵。
![]()
你怎么看陈宝仓将军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