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情报人员在前线侦察时,过去一段时间里,俄军的防空拦截效率出现了明显跃升:至少三次针对 FPV 自杀式无人机的拦截行动中,近七成无人机还没飞到交战区就被击落,累计被拦的无人机数量已经超过 500 架。乌军高层分析后认为,这种 “效率突变” 的关键,就是俄军新配备的一批小型雷达。正是这些装备,让俄军对无人机的拦截能力突然 “上了一个台阶”。更让西方媒体紧盯的是,这批装备的产地,指向了中国。
![]()
进一步调查的结果是:这些雷达是来自中国浙江一家名为 “风双科技” 的企业,型号是 FSTH-LD02 和03。从企业官网的公开信息来看,这两款雷达的定位很明确:民用小型全天候安防雷达,主打低空探测,核心用途是监控飞行器、保障空域安全,比如防范 “低小慢” 无人机闯入敏感区域,和 “军用装备” 压根不沾边。
别看是民用产品,它们的性能却相当 “能打”:探测范围覆盖 5 公里到 20 公里,刚好适配战场对近程无人机的预警需求。还搭载了有源相控阵天线和AI 辅助目标识别,精度能分清无人机和飞鸟,不会出现 “误报”。重量只有 50 到 100 公斤,几个人就能搬,装在轻型车上还能快速转移,完全贴合野战防空 “灵活部署” 的需求。更关键的是,这类雷达在公开电商平台的报价约 22 万到 23 万美元,对比俄罗斯同类国产装备,不仅性能更优,价格还更有吸引力,俄军会选择采购,从性价比角度看并不意外。
![]()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刚被曝光,西方媒体就立刻把矛头指向中国,炒作 “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但他们刻意忽略了一个更关键的事实:乌军对中国民用设备的依赖,比俄军更甚。公开数据显示,乌军目前使用的无人机,超过 90% 的零部件都来自中国供应链,小到电机、电池,大到核心的飞控系统,几乎离不开中国产品。就连此前西方媒体盛赞的 “乌军激光反无人机设备”,其核心模块也是中国产的民用激光组件。
一边对乌军 “用中国民用部件造装备” 视而不见,甚至还帮着夸 “装备先进”。一边看到俄军用中国民用雷达,就立刻扣上 “军援” 的帽子,西方这套 “双标戏码”,本质上是对中国民用产业实力的复杂心态:既忌惮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担心中国 “介入” 地缘冲突,又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支撑自家或盟友的装备需求,只能靠指责来掩盖自己的矛盾。
![]()
这件事更像是中国制造业实力的一次 “硬核亮相”。一款民用雷达能经得起战场的高强度考验,说明中国民用技术的精度、稳定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俄乌双方不约而同选择用中国民用设备,更是对 “中国制造” 质量的间接认可。但必须明确的是,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将中国民用产品挪用于军事冲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