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 记者 樊未晨)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表示,“十四五”时期预报准确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天气预报的内容从天气现象、温度、风等要素拓展到出行建议、风险提示、生活参考等,精细化气象服务涵盖衣食住行游购娱,生活气象服务指数增至70余种。
“就大家日常生产生活所熟悉的常规预报而言,我们可以获知从临近时刻分钟到小时的‘出门要不要拿伞’,一周内‘有没有暴雨、高温、寒潮’等天气,到‘这个秋季来得早还是来得晚,这个冬季是暖还是冷’,以及‘明年气候年景到底如何’等。”金荣花说。
据介绍,“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够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产品。
其中,暴雨预报准确率较“十三五”时期平均提升了10%,月气候预测水平提升了2.3%,季节气候预测水平提升5.1%。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和气温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降到最小62公里,持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十四五”时期,气象服务国计民生的成效更加显著。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提及,在保障百姓生活方面,精细化气象服务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涵盖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场景。云海、彩虹、雾凇、极光等景观气象预报让公众出游赏景从“碰运气”变为“早预见”,高温、花粉过敏等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受到百姓欢迎。
金荣花表示,“未来,气象服务始终秉持服务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将更加贴近百姓的生产生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