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赛首轮,世界排名第四的张本智和2-3不敌20岁中国小将陈俊崧,一轮游的结果竟让其父母张宇、张凌沦为日本网友的网暴目标。“缺乏武士道精神”“滚回四川”等辱骂声四起,这场竞技失利背后,是归化者在血缘与文化夹缝中的挣扎。
![]()
张本家族的迁徙本是竞技体育的生存选择。2003年,曾为四川乒乓球运动员的张宇、张凌因国内竞争激烈赴日执教并移民,将子女培养为日本选手。他们的规划在竞技层面曾见成效,却始终未能突破身份的壁垒。当张本智和输球,日本网友便将矛头指向其家庭教育,将失利归咎于“非日本精神”,而东京奥运会时,日媒早已用“归化选手心理素质不行”的评价划下无形界限。
这种态度折射出日本社会的双重标准与隐性歧视。2021年东京奥运会,本土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夺冠被赞“捍卫国球尊严”,而张本智和失利却遭“终究靠不住”的冷嘲。数据显示,日本社会对归化运动员的信任度不足30%,远低于对第三代移民67%的接纳度,这种“临时工心态”让归化者永远活在“外人”标签下。
![]()
在中国,张本家族同样面临争议。父母从小灌输的“击败国乒”目标,被网友视为“忘本”,其归化选择更被贴上“投机”标签。赢球时的呐喊被解读为“数典忘祖”,输球时的落寞难获同情,形成“两国都不受欢迎”的尴尬处境。
这并非个例,而是归化运动员的普遍困境。日本乒乓球队归化选手占比超30%,却鲜有被真正接纳者。福原爱因文化融合成为例外,而保留四川口音、双语成长的张本智和,反而因“文化杂糅”被进一步边缘化。
![]()
这场网暴早已超越竞技范畴。当血缘成为原罪,成绩成为唯一通行证,体育便沦为国籍角力的战场。张本智和的遭遇,是全球化时代个体生存策略与文化认同冲突的缩影。或许我们该回归本质:体育的魅力在于突破极限,而非用国籍与血缘的枷锁,困住奔跑的脚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