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全球互联网产业中,美国企业的“统治力”深入人心——Meta(前facebook脸书)掌控社交、亚马逊垄断电商、AWS90(亚马逊公司旗下的云计算服务平台)领跑云计算,核心赛道几乎被其包揽。
但在线旅游这一线上化率极高的领域,却成了美国霸权的“漏网之鱼”,欧洲Booking、中国携程反而占据主导地位。
![]()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线旅游龙头携程2024年海外收入达77亿元,占总营收14.5%,还定下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超20%、未来3-5年突破50%的目标。
中国在线旅游为何能在美网霸权缝隙中突围,77亿收入背后藏着怎样的竞争力,又如何带动中国互联网服务出海新机遇?
![]()
从行业基本面看,旅游业本身就是“香饽饽”,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数据,除特殊时期外,近十年全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稳定在3.9%-4%,需求规模靠前且增速高于多数传统产业。
更关键的是旅游线上化率持续提升,目前全球旅游线上化率已接近50%,市场规模超7000亿美元,复合增速显著快于整体旅游市场,Statista(一站式市场数据与统计分析平台)预测,到2029年全球住宿市场线上渠道占比将突破75%,较2021年提升12个百分点。
在线旅游的核心价值正是解决旅游行业的关键痛点——信息不对称,尤其在非标住宿领域,这让赛道具备巨大增长红利。
![]()
但即便前景广阔,美国企业却未能抓住机会,经过30年行业竞合,全球在线旅游形成“三大洲各占山头”格局:欧洲Booking Holdings市值高达1800亿美元,长期领跑,中国携程稳居亚太核心市场,市值超500亿美元。
美国企业中,仅Airbnb(住宿共享与旅行体验平台)靠“非标住宿+共享”差异化模式占据一席之地,曾经的传统在线旅游巨头Expedia(在线旅游平台)则增长乏力,市值不足300亿美元,美国企业在在线旅游赛道失势,根源在两个关键选择的偏差。
![]()
首先是商业模式错位,在线旅游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解决高价低频场景的信息不对称,早年却分化出两条路径:一是代理模式,平台仅做交易撮合,靠佣金盈利,不参与定价,二是批发模式,平台先买断酒店房源再加价转卖,靠差价赚钱。
Booking的崛起正是选对了代理模式——2005年,当时名为Priceline的Booking收购荷兰企业,保留原团队并坚持代理模式。
对酒店而言,无需提前让渡定价权,14%-15%的佣金率也远低于批发模式的20%以上,自然愿意入驻,对用户而言,定价透明且价格更低,更符合消费习惯。
![]()
反观Expedia,作为微软早年孵化的企业,从一开始就依赖批发模式,这种模式虽能快速扩张,却重资产、灵活性低,无法适应全球不同地区的酒店格局——欧洲中小酒店占比高,更倾向自主定价的代理模式。
亚太非标住宿多,需要灵活调价机制,Expedia的模式在此完全“水土不服”,数据足以说明差距:2009-2017年,Booking的代理模式收入占比从37.1%提升至77%,同期Expedia的代理收入占比仅27%。
到2010年,Booking收入实现历史性反超,成为全球最大在线旅游,印证市场更认可“效率平台”而非“信息垄断者”。
![]()
其次是本地化运营的差距,在线旅游服务的多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对服务细节和品质要求高,这决定了在线旅游不能像网约车、外卖那样靠标准化快速复制,而需兼顾效率与本地化适配。
比如欧洲用户习惯信用卡支付,东南亚用户依赖电子钱包,韩国必须接入Naver Pay、Kakao Pay等本地支付工具,这些细节差异正是“强龙难压地头蛇”的关键。
Booking在本地化上的投入堪称标杆,其在全球布局300多个办公点,核心品牌Booking.com支持43种语言,还能适配小语种地区的支付习惯。
![]()
这种“去中心化”运营模式,与美国科技企业常见的“总部集权”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总想着将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直接复制到全球,却忽视不同地区的消费差异。
也正因如此,Booking的抽佣率始终比Expedia高1个百分点,看似微薄,却成了长期竞争的关键优势。
而Expedia美国本土收入占比长期超50%,在欧洲、亚太市场份额难有突破,即便在美国本土,份额也从曾经的7成以上降至不足5成,逐渐被Booking等对手蚕食。
![]()
当美国企业在在线旅游赛道逐渐失势,中国在线旅游却在国内激烈竞争中练出硬实力,开始瞄准海外市场。
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全球其他地区,携程通过投资同程、收购艺龙股权、控股去哪儿确立龙头地位,同程、飞猪、美团、抖音等玩家也各有布局。
激烈竞争下,中国在线旅游企业的运营效率被打磨到全球前列,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酒店抽佣率——全球在线旅游龙头抽佣率普遍在12%-16%,而中国在线旅游平台实际抽佣率仅8%-10%,比海外低三成以上。
![]()
这些省下的佣金,一部分用于补贴用户、获取流量,虽短期内压低利润,却让企业在供应链谈判、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海外扩张打下成本优势基础。
携程旗下海外核心平台Trip.com的酒店抽佣率仅8%,显著低于Booking的15%和Expedia的14%,这一策略与Booking早年的代理模式异曲同工——通过让利酒店,快速扩大房源规模,尤其在亚太、欧洲的中小酒店市场,这种优势格外明显。
![]()
凭借这样的竞争力,携程在海外交出了亮眼成绩单:2024年海外收入77亿元,占总营收14.5%,其海外布局极具章法,以Trip.com为核心聚焦亚太市场,搭配Skyscanner这一全球机票搜索平台,强调一站式服务和本地化运营。
仅全球化自建客服中心就有超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出境游中还会启用当地人员客服,大幅缩短响应时间。
从收入结构看,携程海外收入的70%来自亚太,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是重点市场,2025年计划扩展到菲律宾、越南、印尼。
![]()
不过,中国在线旅游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携程在东南亚市场份额提升至10%以上后,当地龙头Agoda开始针对性阻击,在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加大投放力度。
同时,低抽佣策略也让携程在海外的定位与国内偏高端形象有所不同,盈利压力不小。
为此,携程在2025年调整方向,重点拓展中东和欧洲市场:不仅在伦敦等23国75城开放超1100个海外岗位,强化属地团队,还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
![]()
中东市场侧重高品质服务,聚焦中高端客群,东南亚市场则深化供应链布局,与泰国、马来西亚的酒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当然,和Booking相比,中国在线旅游在海外并购上仍有不小差距,Booking早年通过收购英国Active Hotels、泰国Agoda、入股拉美Hotel Urbano等动作,快速整合全球资源。
而携程目前的海外并购仅有收购Skyscanner和入股印度MakeMyTrip两起,未来要在全球市场进一步突破,并购很可能成为中国在线旅游补齐资源短板、加速本地化的重要手段。
![]()
从美国互联网霸权的“漏洞”中找到机会,到携程77亿海外收入验证竞争力,中国在线旅游已在出海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在线旅游赛道的核心逻辑从不是“谁技术强就能垄断”,而是“谁能读懂本地化需求、谁效率更高就能赢”——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经国内市场锤炼后的优势所在。
![]()
随着亚太旅游市场需求修复,以及AI技术驱动服务体验升级,中国在线旅游不仅有机会复制欧洲企业的成功,更能凭借更高效率、更灵活策略,在全球市场打开新空间,成为中国互联网服务出海的“新希望”。
对于关注海外机遇的人而言,中国在线旅游的每一步布局,都是观察全球互联网产业格局变化的重要窗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