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10月9日突然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航空公司在48小时内(即10月11日前)回应是否继续飞越俄罗斯领空,否则将实施"禁飞令"。
![]()
从事件本身来看,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禁令表面上是为"维护航空业公平竞争"。美国交通部声称,中国航空公司使用俄罗斯领空执飞中美航线,使美国航空公司处于"不公平竞争"地位。数据显示,绕行俄罗斯领空后,纽约-上海等航线航程将延长1.5至2小时,燃油成本增加10%-20%。美国航空协会统计,因无法使用俄领空,美航司每年损失高达20亿美元市场份额。这种"不对称优势"确实存在,但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政策——2022年美俄冲突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领空禁令,导致美航司被迫绕飞北极,而中俄航权保持正常,形成现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美方对中国航空公司运营施加限制,不利于两国人员往来。"这一表态既保持了外交克制,也暗含对美方单边主义做法的批评。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并未直接承诺遵守美方"命令",而是建议"具体问题向主管部门询问",为后续谈判留有余地。
虽然目前俄官方尚未就此事直接表态,但历史经验表明,领空问题往往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2022年美俄领空争端中,俄罗斯曾以禁止美航司飞越作为反制措施。此次事件中,俄罗斯可能采取观望态度,视中美博弈结果决定是否调整航权政策。有分析认为,若美方执意实施禁令,俄方可能进一步开放领空给中国航司,作为对美施压的回应。
就在禁令出台前一天,中国商务部刚宣布对美国部分无人机技术企业实施制裁,并收紧稀土加工技术出口管制。不到24小时,美方就抛出航空禁令,被观察人士视为"报复性反应"。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正值美国大选年,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油价高企、机票价格上涨的舆论压力,需要寻找"替罪羊"转移矛盾。中国航司成为最方便的靶子,禁令实质是选举政治的工具。
从历史维度看,中美在领空问题上的摩擦早有先例。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中,美军EP-3侦察机非法进入中国领空,与中国战机相撞,导致飞行员王伟牺牲。那次危机最终以美方道歉信六易其稿告终。如今特朗普政府再次在领空问题上发难,延续了美国对华施压的一贯策略,但手段更加直接粗暴——不仅设定48小时的最后期限,还以"命令"口吻要求中方服从,这种单边主义做法在国际航空史上实属罕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