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叶尔登彩次克,编辑:寇童童)10月11日,和布克赛尔县“赞词承古意・非遗咏新声”祝赞词培训班圆满开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邀请非遗文化专家卡纳如・才仁道尔吉授课,汇聚非遗传承人、文化工作者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共同开启祝赞词的传承密码与创新路径。
![]()
培训活动伊始,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苏克巴图发表致辞,向莅临现场的嘉宾、授课专家卡纳如・才仁道尔吉及全体参训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扎根民间、坚守祝赞词传承的非遗传承人致以崇高敬意。领导在致辞中强调,此次培训班不仅是一次文化技能的学习,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号召全体参与者以敬畏之心、传承之责,共同推动祝赞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在培训第一课,非遗文化专家卡纳如・才仁道尔吉首先带领参训人员追溯祝赞词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他指出,祝赞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源于古老的生产生活实践,历经千百年岁月沉淀,早已融入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婚丧嫁娶的仪式祝福,到节庆祭祀的庄重祷言,从田间劳作时的鼓劲歌谣,到邻里交往中的暖心寄语;祝赞词以韵律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寓意深刻的内涵,承载着先辈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记录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密码,是当之无愧的 “民族文化活化石”。
![]()
培训中,多位资深祝赞词传承人现场分享传承故事:有的传承人讲述自己 “走遍乡村收集老祝赞词” 的经历,有的分享 “带徒弟、教后辈” 的心得,更有年轻传承人交流 “用短视频传播祝赞词” 的尝试。卡纳如・才仁道尔吉借此强调 “传帮带” 的重要性,呼吁资深传承人发挥 “活字典” 作用,主动培养年轻传承人,年轻传承人则要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让祝赞词 “既守得住传统,又接得住时代”。
![]()
此次 “赞词承古意・非遗咏新声” 培训班,既能为传承人群 “充电赋能”,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为祝赞词传承注入 “新鲜血液”。相信在专家、传承人及社会各界的携手努力下,和布克赛尔县的祝赞词传承之路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