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常会记得给手机充电、给身体补充营养,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也需要定期关怀和“充电”。关注心理健康,不是只有在遇到大问题时才需要做的事,它和身体健康一样,是每个人日常自我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专家介绍,心理健康并非总是“晴天”,它也会有“阴雨”和“多云”。当出现以下信号时,可能是在提醒你:该停下来,关心一下自己的内心了。
这都是心理能量不足的警报信号
情绪上:持续的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焦虑不安、感到空虚或麻木。
认知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做事犹豫不决、总是产生负面想法。
行为上:社交回避、失去对以往爱好的兴趣、工作效率显著下降、睡眠或食欲突然改变。
身体上:出现无法用生理疾病解释的慢性疼痛、头晕、乏力、肠胃不适等。
这些事在偷走你的心理能量
工作像台不停抽水的泵。活儿一件接一件,压力一层叠一层。时间一长,再满的池子也得被抽干。
睡眠成了一笔“欠债”。总想着牺牲睡眠来争取时间,结果欠了身体的债。
心里藏了个“能量漏洞”。工作上受的委屈、生活中攒的失望,这些情绪若不去处理,就会在心里形成一个洞,你的精气神儿就这么漏掉了。
从小就是个“低电量”模式。如果小时候很少被肯定,总感觉自己不够好,那你的内心就像一块从来没充满过的电池,支撑自己都勉强,更别说应对风浪了。
试一试为自己充电
创造“呼吸感”,给大脑一个暂停。试试“五分钟放空”,工作时,有意识地每小时停下来5分钟。不刷手机,只是喝口水、看看窗外的云,或者单纯地发会儿呆。这点缝隙,能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松弛。
从“垃圾睡眠”到“黄金睡眠”。给睡眠一点仪式感,睡前半小时,把手机请出卧室。换成一本轻松的书,或一段舒缓的音乐。
堵住“情绪漏洞”,及时清空心里垃圾。找个信赖的朋友,或者是一个日记本、手机的备忘录。把堵着的情绪写下来或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学会“自我加油”,做自己的头号粉丝。每天送自己一句“我很好”,完成一件事后,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你看,我做得很棒。”
安排“滋养时刻”,给生活留白。专门留出一点时间,去做一件纯粹让自己开心的事。可以是听一首老歌,在公园长椅上晒晒太阳,或者精心照料一盆植物。这些时刻,才是真正为你续航的加油站。
通讯员 张沁沁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