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陌生奶奶来家,父亲煮碗面条给她吃,临走前她说:你家要出事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88年的夏天,父亲陈大柱是村里最老实本分的好木匠,他靠着一门精湛手艺,满心憧憬着能让妻儿过上好日子。那天,一个陌生的奶奶来讨水喝,父亲看她可怜,煮了一碗家里待客才用的“买安条”。

谁知,一碗热面下肚,奶奶的脸色却骤然一变,她死死盯着父亲,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你们家要出事了。”

父亲只当是疯话,照常出门做工,却没想到,这句不祥的预言,竟在几天后用最惨烈的方式应验,将我们家彻底推入了深渊。

她究竟是谁?这到底是诅咒还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警告?



01

一九八八年的夏天,热得像是天上下火。村头村尾的土路上,太阳一晒,都能腾起一股白花花的热气,踩上去都烫脚。午后,知了在树上扯着嗓子,没完没了地叫唤,叫得人心烦意乱。

陈家的院子里,八岁的陈东正蹲在西边墙角下,手里捏着一根狗尾巴草,百无聊赖地拨弄着一队正在搬家的蚂蚁。他把草尖伸到一只背着白色米粒的蚂蚁面前,挡住它的去路,那蚂蚁急得团团转,试了几次都过不去,陈东就“咯咯”地笑出声来。

院子中央,他的父亲陈大柱,正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古铜色的脊背被太阳晒得油光发亮,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结实的肌肉线条滚下来,砸进脚下那堆刨花里,瞬间就没了踪影。他手里握着一把乌黑锃亮的刨子,正专注地在一块厚实的松木板上推来推去。

“唰……唰……”

刨子所到之处,卷曲的木花就像姑娘的头发卷儿一样翻滚着落下,空气里顿时弥漫开一股好闻的松木香气,混着汗水的咸味和泥土的腥气,成了陈东童年记忆里最独特的味道。

陈大柱是这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木匠。

经他手打出来的家具,不仅严丝合缝,结实耐用,样式也比别家师傅做的新鲜好看。谁家娶媳妇、嫁闺女,都得提前半年就来他这儿排队。眼下他做的这套嫁妆,就是村西头开小卖部的王家,给刚过门的儿媳妇预备的。

一个雕花的大立柜,一张能睡下一家三口的双人床,还有两个床头柜。王家出手阔绰,陈大柱也铆足了劲,想把这活儿做成自己的“门面”。

他干活的时候不爱说话,整个人就像钉在了木头跟前,只有那把刨子,在他手里仿佛活了一样,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

“就这一小瓶酱油,都要我一毛五,真是黑心肝的。”里屋的门帘一掀,母亲李秀兰沉着脸走了出来,手里捏着一个空酱油瓶子,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她走到院子里的水井边,用力压着井把子,打上来一桶清凉的井水,咕咚咕咚地洗着手,仿佛想把心里的火气也一并洗掉。

李秀兰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嗓门大,性子急,但心眼不坏。日子过得精打细算,一分钱都想掰成两半花。她看不惯丈夫这种“死脑筋”的干活方式。

“他爹,你歇会儿喝口水吧!这天儿,别再中了暑气。”她嘴上关心着,眼神却瞟着那堆木料,话里带着点别的意思,“王家这活儿给了多少工钱啊?看你这下死力气的样儿,可别到头来人家嘴一抹,咱连买盐的钱都没挣回来。”

陈大柱停下手里的活,直起腰,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他憨厚地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秀兰,你就放心吧。王掌柜的人不错,钱早就给了大半了。咱把活儿干漂亮了,以后找咱的人才更多。”

他走到井边,舀起一瓢凉水,仰头就灌了下去,喉结上下滚动着,发出一阵痛快的声音。

李秀兰撇撇嘴,没再说什么。她知道自己丈夫的脾气,忠厚老实,有时候老实得甚至有点傻气。他总觉得,只要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一定不会亏待他。可这世道,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事。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大柱兄弟在家吗?”话音未落,村南头的刘二叔就满面红光地跨进了院子。刘二叔是个消息灵通的“能人”,常年在外跑,认识的人多,路子也广。

“哟,二叔来了,快屋里坐。”陈大柱赶紧放下水瓢,热情地迎了上去。

“不坐了不坐了,跟你说个大好事!”刘二叔神秘兮兮地凑到陈大柱跟前,压低了声音,可那嗓门,院子这头到那头听得清清楚楚,“邻镇的张老板,你知道吧?就是那个头一批‘万元户’,家里盖了三层楼,气派得很!他家要全套的木工活,从房梁门窗到屋里所有家具,点名要找手艺最好的师傅。我第一个就想到你了!”

“真的?”陈大柱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就像是黑夜里点着了两盏灯。去给“万元户”干活,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李秀兰一听,也顾不上生气了,赶紧从屋里搬了个板凳出来,热情地招呼:“二叔快坐下说,喝口水。”

刘二叔摆摆手,继续唾沫横飞地说道:“我跟张老板拍着胸脯保证了,咱陈家集最好的木匠就是你陈大柱!这张老板也是个爽快人,说了,只要活干得好,工钱绝对让你满意!”他伸出五个粗壮的手指头,在陈大柱眼前晃了晃,“这个数!五百块!干完当场结清!”

“五百?”

陈大柱和李秀兰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五百块,对他们这个一年到头刨去吃喝拉撒,连一百块都攒不下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陈大柱激动得脸都红了,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李秀兰的心“怦怦”直跳,她既兴奋又有点不敢相信,连忙追问:“二叔,这事……靠谱不?那张老板是个啥样的人?别是骗人的吧?”

“秀兰你这说的啥话,我刘老二还能坑自家人?”刘二叔拍着胸脯,一脸正气,“张老板那是在镇上响当当的人物,一口唾沫一个钉,还能差你这点工钱?就是活儿催得紧,让你尽快过去。”

陈大柱一听,想都没想,当场就拍了板:“干!二叔,你跟张老板说,我明儿就把王家这活儿收个尾,后天一早就过去!”

刘二叔满意地走了,院子里却久久不能平静。陈大柱像是喝了酒一样,满脸都是兴奋的光。他来回踱着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五百块,秀兰,五百块啊!这下好了,等拿到钱,咱就去镇上买台黑白电视机!让东东也能看上《黑猫警长》!再给你扯几尺好布,做身新衣裳!”

他憧憬着未来的好日子,完全没注意到旁边妻子脸上复杂的神情。

李秀兰心里高兴,可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担忧。她总觉得这钱来得太快,太容易,心里不踏实。晚上躺在床上,她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忍不住又开始叮嘱丈夫。

“大柱,出门在外的,不必在咱村里。人心隔肚皮,你可千万别跟在村里一样,啥事都往前冲,多留个心眼。那张老板是有钱人,咱惹不起,干完活拿了钱就赶紧回来。”

陈大柱在黑暗中握住妻子的手,他能感觉到妻子的手心里全是汗。他安慰道:“你就是爱瞎想。有刘二叔在中间牵线,能有啥事?睡吧睡吧,好日子就要来了。”

他很快就发出了均匀的鼾声,梦里或许已经看到了那台崭新的黑白电视机。可李秀兰,却睁着眼睛,望着黑漆漆的房梁,心里那股不安的感觉,像院角下的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她的心头。她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02

去邻镇发大财的好消息,像一阵风吹遍了陈家集。村里人见了陈大柱,都羡慕地喊他“陈老板”,说他有本事,要去吃香的喝辣的了。陈大柱嘴上谦虚着,心里却美滋滋的,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他得赶紧把王家的活儿了结,才能安心去挣那五百块的大钱。

这天下午,他正给大立柜上最后一道漆,院门外突然跑来一个人,是住村东头的邻居张三。张三一脸焦急,看见陈大柱就像看见了救星。

“大柱哥,不好了!俺家那头刚怀了崽的老黄牛,不知咋地挣断了绳子,跑丢了!我找了小半天了,连个牛毛都没看着!”

一头怀崽的老黄牛,对一户庄稼人来说,那就是半个家当。陈大柱一听,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漆刷子,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就说:“你别急,你从哪边开始找的?我跟你一块儿去!多个人多双眼睛。”

“哎呀,大柱哥,这……这太麻烦你了,你这不还忙着吗?”张三有些过意不去。

“啥麻烦不麻烦的!一头牛的事,比啥都大!”陈大柱说着,已经脱掉了围裙,回头冲屋里喊了一声,“秀兰,我跟张三去找牛,晚饭别等我了!”

李秀兰从屋里追出来,看着丈夫火急火燎的背影,气不打一处来。她对着院门口嚷嚷:“陈大柱!你自己的活儿干完了吗?王家还等着要呢!人家的牛丢了,有你什么事啊!”

可陈大柱的脚步根本没有停下,很快就和张三一起消失在了村口的小路上。

李秀兰气得在院子里直跺脚,嘴里念叨个不停:“滥好人!真是个滥好人!早晚有一天,要被你这好心给害死!”

陈东在一旁看着,没敢吱声。他知道,母亲是真的生气了。王家这套家具的工钱,李秀兰早就盘算好了,要给陈东交下半年的学费,剩下的钱扯块布做条新裤子。现在陈大柱一走,活儿就得耽搁。

这一找,就找到了大半夜。陈大柱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时,月亮都挂在了半天高。牛是在后山的一个山坳里找到的,牛腿被藤蔓缠住了,幸亏发现得早,不然非得饿死不可。张三一家人千恩万谢,非要塞给陈大柱两块钱的谢礼,陈大柱死活不要,推来推去,最后只收下了一包张三媳妇自己种的烟叶。



回到家,李秀兰还黑着脸坐在灯下纳鞋底。她看都没看陈大柱一眼,只是手里的针线“噗嗤、噗嗤”地扎得更用力了。

陈大柱自知理亏,讪讪地凑过去:“牛……找到了。”

李秀兰冷笑一声:“找到了?人家牛找到了,你把自己的活儿给找到了吗?你知不知道,今天王家媳妇都来问了两次了!你这滥好心,啥时候能改改!”

“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能帮一把是一把嘛。”陈大柱小声辩解。

“帮?你怎么不把咱家锅卖了去帮别人!”李秀兰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她把鞋底往炕上一摔,眼圈都红了,“陈大柱,你心里到底有没有这个家?咱们东东的学费还差一半呢,你倒好,外面谁家的事你都管,就是不管自己家的死活!你是不是觉得去邻镇挣大钱了,这点小活儿就看不上了?”

“我哪有!”陈大柱的脸也涨红了,他最怕别人说他看不起小活儿,“我这不是想着……想着大家都不容易嘛。”

“不容易?谁家比咱家容易了?你看看这屋子,你看看东东身上打着补丁的衣裳!你是个木匠,可咱家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李秀兰越说越委屈,眼泪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陈大柱被妻子说得哑口无言,他最见不得女人哭。他闷着头,蹲在地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着那包呛人的旱烟,屋子里烟雾缭绕。

陈东躲在门帘后面,大气都不敢出。他听着父母的争吵,心里像被分成了两半。他觉得父亲去帮张三叔叔找牛,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村里人都夸他。可他又觉得母亲说得对,家里的确很穷,他身上的裤子,膝盖上就有一个用别的布缝上去的、颜色都不一样的补丁。

他不懂那些大道理,只是觉得,父亲的“好”,好像让母亲变得不开心了。

这个念头,像一粒小石子,投进了他幼小的心湖里,泛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03

和李秀兰大吵一架后的第二天,陈大柱起得特别早。他没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加紧赶工。刨子声、锯子声、锤子声,从天不亮一直响到天黑。他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硬是把王家的嫁妆全都赶了出来,还仔仔细细地打磨上漆,做得比预想的还要精致。

王家人来取家具的时候,赞不绝口,当场就结清了尾款。李秀兰捏着那几张带着体温的钞票,心里的气消了一大半。看着丈夫熬得通红的眼睛和满脸的疲惫,她又心疼起来。

去邻镇的日子定下来了。出发前一天晚上,李秀兰破天荒地割了半斤肉,又炒了三个鸡蛋,给陈大柱践行。晚饭的桌上,气氛难得的温馨。

“到了那边,别舍不得吃喝,干的是力气活,身体要紧。”李秀兰一边给丈夫夹肉,一边絮絮叨叨地嘱咐,“工钱拿到了就赶紧回来,别在外面瞎逛荡。”

“知道了,知道了,你这话都说了八百遍了。”陈大柱嘴里塞满了饭菜,含糊不清地应着。他显得格外兴奋,两眼放光,跟儿子陈东描述着那座三层楼的气派,规划着拿到钱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镇上的百货大楼,买那台早就看好了的“飞跃牌”十二寸黑白电视机。

“到时候,咱家就是村里第一个有电视的人家!东东,你就能天天看动画片了!”他摸着儿子的头,满脸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陈东用力地点着头,好像已经看到了孙悟空在电视屏幕里上天入地的场景。一家人都沉浸在这种即将到来的幸福感里,先前的不愉快仿佛都被这顿丰盛的晚餐给冲淡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大柱就背着他的工具包要出发了。李秀兰把他送到村口,还是一千个不放心,拉着他的胳膊,一遍遍地说:“照顾好自己,别跟人起冲突,多留个心眼。”

陈大柱笑着抱了抱她,又捏了捏儿子的脸蛋,大踏步地走了。他的背影在晨雾中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陈大柱走了以后,家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甚至有些冷清。李秀兰心里空落落的,那股莫名的不安感又悄悄地爬了上来

这天下午,她正在院子里洗衣服,村里的长舌妇王婆扭着腰肢走了进来。王婆是村里的消息集散地,哪家母鸡下了个双黄蛋,哪家夫妻拌了句嘴,不出半天,全村都知道了。



“哎哟,秀兰妹子,忙着呢?”王婆自来熟地搬了个小板凳坐到李秀兰旁边,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哎,我跟你说个怪事,你可别跟别人说啊。”

李秀兰对她没什么好感,但还是停下手里的活,敷衍地“嗯”了一声。

“就前几天,大柱还没走的时候,”王婆说得绘声绘色,“我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看见一个要饭的老婆子,穿得破破烂烂的,不是咱这附近的人。她就站在那儿,也不说话,也不讨饭,就直勾勾地盯着咱村子看。嘴里还念叨着一些听不懂的话,那眼神……啧啧,看得人心里发毛,邪乎得很!”

李秀兰听着,心里没来由地“咯噔”一下,手里的棒槌都停住了。她想起了自己那没来由的不安。

“一个要饭的,有啥大惊小怪的。”李秀兰嘴上强硬地说着,心里却已经起了波澜。

“那可不一样!”王婆见她不信,急了,“我瞅了半天,她就对着咱村子的方向,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的,还用手指头指指点点,你说吓人不吓人?后来我走近了点,她一扭头,那眼神,像刀子似的!我赶紧就跑了。村里好几个人都看见了,都说那老婆子看着不对劲。”

王婆又闲扯了几句别的才心满意足地走了。可她的话,像一颗带着毛刺的种子,落进了李秀兰的心里。她越想越觉得心慌,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总是做噩梦,梦见家里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怎么喊也喊不出声。

她开始掰着指头算陈大柱回来的日子,一天,两天……感觉每一天都过得那么慢。而陈东也感觉到了母亲的焦虑,他变得比平时更加乖巧懂事,会主动帮母亲扫地,喂鸡,希望能让母亲的眉头舒展一些。

整个家庭的氛围,就在这看似平静的等待中,悄悄地涌动起一股压抑而沉闷的暗流。

04

陈大柱离家后的第五天,一个炎热的午后,他竟然毫无征兆地回来了。

原来,张老板要的家具样式特殊,需要一个特殊的钻头,镇上的五金店没有,只有他自己家里的工具箱里才有。工地上暂时停了工,他便搭了个拖拉机,急匆匆地赶了回来,想着拿了东西就走,还能在家歇歇脚,喝口媳妇烧的凉白开。

李秀兰看到丈夫突然出现在院门口,又惊又喜,所有的不安和思念一下子都涌了上来,眼圈都红了。她赶紧给丈夫倒水,又紧张地问东问西。

“在那边还习惯不?老板人咋样?没欺负你吧?”

“好着呢!老板娘天天给咱加餐,有肉有蛋的。”陈大柱“咕咚咕咚”喝完一瓢水,抹了抹嘴,笑着说,“你男人出马,还能被人欺负了?放心吧!”

他刚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坐下,准备歇口气,院门外,就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脚步声。

一个陌生的老奶奶,颤巍巍地扶着门框,出现在了门口。

她看起来年纪很大了,瘦得像一根枯柴,脸上布满了沟壑般的皱纹,满是尘土。一身衣服破烂得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像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她的嘴唇干裂起皮,手里拄着一根被磨得油光发亮的木棍,眼神浑浊,却又透着一丝焦急。

她有气无力地开了口,声音沙哑得像是两块砂纸在摩擦:“大兄弟……行行好,给口水喝吧……渴……渴死我了……”

李秀兰一看到她,心里顿时就警惕起来。这老人的模样,让她立刻就想起了王婆说过的那个“邪乎”的老婆子。她皱了皱眉,正想找个理由打发她走

可陈大柱已经站了起来。他看到老人那副快要虚脱的样子,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想都没想,就回头对李秀兰说:“秀兰,快,给大娘端碗水去,要凉白开。”

李秀兰不情不愿地进了屋,舀了一碗水出来。

老奶奶接过碗,手抖得厉害,碗里的水都洒出来不少。她一口气把水喝了个精光,长长地舒了口气,仿佛活过来了一样。可她的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咕咕”叫了起来,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院子里却听得格外清楚。

老奶奶的脸上露出一丝窘迫。

陈大柱看着她,又看了看她那瘦骨嶙峋的样子,心里一阵不忍。他转头又对李秀兰说:“秀兰,看大娘这样子,怕是好几天没吃饭了。你下碗面吧,家里不是还有前两天我妈拿来的买安条吗?”

“买安条”是村里人自己做的手工挂面,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招待贵客的时候才舍得吃。李秀兰一听,脸顿时拉了下来。她把陈大柱拽到一边,压低声音说:“你疯了?这人来路不明的,谁知道是干啥的!万一是骗子呢?咱家的面是天上掉下来的?”

“看她这样子,能是骗子吗?就算真是,不就一碗面嘛!”陈大柱也压低了声音,但语气很坚决,“咱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人饿死在咱家门口吧?一碗面,能救人一命,值了!”

说完,他不等李秀兰再反对,亲自把老奶奶扶到院里的矮凳上坐下,自己转身就进了灶房。

“我来烧火,你下面!”他不由分说地对李秀兰道。

李秀兰看着丈夫那“一根筋”的样子,气得说不出话来,但最终还是拗不过他。她沉着脸,从柜子里拿出那把金贵的“买安条”,又从瓦罐里摸出一个鸡蛋。

陈东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他看着父亲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扶到凳子上,看着父亲蹲在灶台前笨拙地拉着风箱,汗水顺着他的脸頰往下淌。他觉得,此刻的父亲,比故事书里所有的英雄都要高大。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手工挂面就煮好了。雪白的面条上,卧着一个金黄浑圆的荷包蛋,还飘着几点翠绿的葱花,香气扑鼻。

陈大柱亲自把面端到老奶奶面前:“大娘,慢点吃,烫。”

老奶奶看着那碗面,浑浊的眼睛里,似乎有水光在闪动。她没有说话,只是接过碗,埋头就吃了起来。她吃得很快,很急,像是饿了很久的狼,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

吃完面,老奶奶的脸上恢复了一丝血色。她站起身,对着陈大柱和李秀兰,深深地鞠了一躬,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你们……好人啊,好人会有好报的……”

“大娘,没事,一碗面而已,您快走吧,天快黑了。”李秀兰心里还是有些别扭,催促道。

陈大柱也笑着说:“不用谢,路上慢点。”

老奶奶点点头,拄着木棍,颤巍巍地向院门口走去。

可就在她一只脚即将迈出院门的时候,她突然停住了脚步,猛地转过身来。

就在这一瞬间,她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脸上那感激涕零的神情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严肃、极其凝重的神情。她那原本浑浊的眼睛,此刻变得异常锐利,像两把锥子,死死地盯着陈大柱。

院子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她盯着陈大柱,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说道:

“孩子,你们家要出事了。你印堂发黑,近期必有大灾,千万小心!”

说完这句话,她不再理会已经完全惊愕住的陈大柱夫妇,甚至没有再看他们一眼,只是迅速地转过身,加快了脚步,很快就消失在了巷口,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院子里,只剩下陈大柱和李秀兰两个人,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

那碗面的香气似乎还未散尽,可一股刺骨的寒意,却从脚底板,瞬间窜遍了全身。

05

老奶奶的话,像一颗凭空炸响的惊雷,把陈家小院里短暂的平静炸得粉碎。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陈大柱。他先是惊愕,随即脸上腾起一股被人愚弄的恼怒。他朝着巷口的方向“呸”了一口,骂道:“哪里来的疯婆子!吃了我的面,还咒我!真是疯言疯语,晦气!”

可他身边的李秀兰,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她的脸“刷”的一下变得惨白,没有一丝血色。她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抖,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婆的话,自己连日来的心神不宁,和眼前这句恶毒的“预言”,像一条线一样,瞬间串联了起来。

“她……她就是王婆说的那个老婆子……就是她……”李秀兰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她猛地抓住陈大柱的胳膊,指甲都快嵌进了他的肉里,“大柱!你不能去!你不能再回那个工地了!”

“你说什么胡话!”陈大柱正在气头上,一把甩开她的手,“为了一句疯话,五百块钱的活儿我不干了?你脑子坏掉了!我今天回来就是拿个东西,马上就得走!”

“不!我不让你走!”李秀兰彻底崩溃了,她像疯了一样扑上去,死死抱住陈大柱的腰,放声大哭,“我求求你了,大柱!咱不去挣那个钱了!咱不去行不行?我心里害怕……我真的害怕啊!她说的不是假话,你没看她那眼神吗?那不是疯子的眼神!”

这是陈大柱和李秀兰结婚以来,爆发的最激烈的一次争吵。一个认为对方是无理取闹、封建迷信,要毁了这个家挣钱的机会;一个则坚信那是来自未知的警告,丈夫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你给我松开!”陈大柱又急又气,用力去掰李秀兰的手,“我看疯的是你!人家随口一句屁话,你就当圣旨了?这活儿干到一半,我不去了,我怎么跟刘二叔交代?怎么跟张老板交代?以后谁还敢找我陈大柱干活?”

“交代?交代有你的命重要吗!”李秀兰哭得撕心裂肺,“钱没了可以再挣,你要是出了事,我跟东东怎么办啊!”

两人的争吵声、李秀兰的哭嚎声,让一旁的陈东吓得浑身发抖。他想上去拉开父母,可脚下像灌了铅一样,一步也动不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最后还是用力挣脱了母亲,抓起桌上的工具,头也不回地冲出了院门。

“陈大柱!你回来!你给我回来——!”李秀兰绝望的哭喊声,在院子里久久回荡。她瘫坐在地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陈大柱心里也憋着一股火。他一边往镇上赶,一边愤愤地想,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被一个疯婆子三言两语就吓成这样。可不知怎么的,那老奶奶最后那个锐利的眼神,和那句“近期必有大灾”的话,就像魔咒一样,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

他嘴上说着不信,心里却留下了一道浓重的阴影。

回到工地,他整个人都变得心神不宁。干活的时候,好几次都差点被锯子伤到手。工友跟他开玩笑,他也爱答不理的,变得烦躁又易怒。他越是想把那件事从脑子里赶出去,那张严肃的脸和那句话就越是清晰。

为了赶工期,张老板要求他们连夜加班。工地上灯火通明,机器轰鸣。

深夜,陈大柱正在一座新搭起来的两层高的脚手架上,给二楼的窗框做最后的固定。夜风吹来,带着一丝凉意,他紧了紧衣领,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又浮现出下午和妻子争吵的画面,和那个老奶奶冰冷的眼神。

他心里一阵烦乱,脚下的动作也跟着慢了一拍。

就在他晃神的那么一瞬间,脚下那块临时铺设的木板,不知怎么地,突然一滑。

“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