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通讯员 和耀华
10月11日上午,雨后初霁的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抢收景象。在科泉、东坡、李庄等村的玉米地里,由乡党委统筹组建的“三秋抢收志愿服务队”正与农户并肩作战,党员干部带头掰玉米、装粮袋、扛粮包,将一袋袋沉甸甸的玉米从泥泞田垄转运至路边装车,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以党建引领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全力守护群众“粮袋子”。
![]()
“连续多日阴雨,地里的玉米眼看就要霉变、生芽,俺们心里急得像着了火!多亏乡党委第一时间组织人来帮忙!”东坡村70多岁的村民李某看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激动地握住乡干部的手说道。此前,持续降雨导致马家乡部分玉米地块出现积水,玉米杆倾斜倒伏,贴近地面的玉米棒已出现发芽迹象,尤其对于脱贫户、监测户、独居老人、留守家庭等困难群体而言,秋收难题成了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
![]()
“哪里有困难,党组织就战斗到哪里;群众有需要,党员干部就冲锋到哪里。”这是马家乡党委在基层治理中始终坚守的理念。面对秋收“卡脖子”难题,乡党委迅速启动“党建+民生服务”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召开专题部署会,号召各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精准摸排辖区内困难群体的秋收需求,组建23支“三秋抢收志愿服务队”,2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加入,形成“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冲锋”的三级联动治理格局。
![]()
在抢收现场,志愿者们不仅是“搬运工”,更是“贴心人”。他们根据地块位置、玉米成熟度制定分片抢收计划,优先保障困难家庭的秋收需求;针对行动不便的农户,还主动提供“收割+运输+晾晒”一条龙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科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庆余说:“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顶上去,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这也是我们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的重要体现。”
![]()
此次“三秋”抢收行动,不仅守住了群众的“粮袋子”,更筑牢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民心根基”。下一步,马家乡党委将继续将党建工作与民生服务、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党组织+志愿者+群众”的共治模式,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度,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审:孙喜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