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苏泓名
寄情山水绘丹心,公益路上显大爱!
在渤海湾畔的河北黄骅市张巨河村,这片兼具鱼米之乡的温润与北方大地的豪迈的土地,孕育了北派山水的杰出代表——李振华。自1974年降生于此,他便与自然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后以笔墨为媒传承文化脉络,以爱心为炬照亮公益之路,在画坛与公益领域书写了“大爱画家”的动人篇章。
![]()
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亿签约画家,李振华的艺术之路始终扎根传统、求索创新。早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的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也让他得以站在更高的艺术平台汲取养分。从2014年首次举办个人画展起,他的作品先后亮相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每一次展出都如同一场山水盛宴,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与收藏家的目光,多部《李振华中国山水画集》的出版,更成为他艺术成就的鲜活注脚,也让他荣获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的“燕赵文化之星”荣誉,这份认可,是对他艺术造诣的最佳佐证。
![]()
谈及李振华的山水画,其北派山水的雄浑气魄与独特艺术语言令人过目难忘,堪称当代北派山水的杰出典范。他笔下的山水,打破了传统技法的桎梏,将墨法与笔法的精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墨法运用上,他深谙“墨分五色”的精髓,或用浓墨勾勒山石轮廓,笔触遒劲如铁,尽显北方山石的巍峨峥嵘;或用淡墨渲染云雾水汽,墨色清透似纱,让画面兼具空灵意境与层次感;间或以破墨之法营造山石肌理,墨色交融间生出自然天成的斑驳质感,再辅以积墨技法叠加渲染,让山峦的厚重感与立体感跃然纸上,每一处墨色变化都暗藏匠心,既保留了传统水墨的韵味,又注入了现代审美意趣。
![]()
在笔法表现上,李振华更是将皴、擦、点、染等传统技法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以斧劈皴刻画北方山石的刚硬棱角,笔触干脆利落,如利斧劈石般尽显山石的雄浑气势;用披麻皴表现山坡的平缓肌理,线条柔和绵长,让画面多了几分温润质感;行笔间时而急促有力,似山风呼啸而过,时而舒缓从容,如溪水缓缓流淌,快慢交织间赋予山水灵动生机。而他独创的渲染技法,更是让作品突破传统边界——将水墨与色彩巧妙融合,既不似工笔画那般浓艳繁复,也不似极简水墨那般单调素净,设色清新淡雅却不失层次,山石的苍劲、草木的葱郁、云雾的缥缈在色彩的映衬下愈发鲜活,既传递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饱含着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理解,每一幅作品都是他与自然对话的结晶,让人在赏画之时,仿佛置身于雄奇壮丽的北方山水之间,心生向往。
![]()
艺术上的成就并未让李振华停下脚步,相反,他始终秉持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信念,将爱心融入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画家”二字之外的社会责任。多年来,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从不宣扬,却始终默默践行着公益承诺。每到逢年过节,他总会亲自为山区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握着老人们的手嘘寒问暖,倾听他们的需求,用温暖驱散老人们的孤独;得知贫困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求学难题时,他毫不犹豫地捐赠书包、文具,还定期发放助学款,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在寒冷的冬日,他积极参与“暖冬”送棉被系列爱心活动,将满载温暖的棉被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用爱心抵御冬日严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李振华在公益事业上累计捐款已达8万元,这笔款项或许不是天文数字,但每一分都凝聚着他的真诚与善意。
有人曾问他,为何要在繁忙的艺术创作之余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投身公益,李振华总是笑着回答:“艺术源于生活,也应回馈生活。我能用画笔描绘山水之美,更应该用行动传递人间温暖。”正是这份朴素的信念,让他在艺术与公益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如今,“慈善画家”的称号早已在大众间传开,这份赞誉无关他的画作价值,却彰显着他的人格魅力——他不仅用笔墨勾勒出北方山水的雄奇壮丽,更用爱心描绘出人间大爱的温暖画卷。
![]()
从渤海湾畔的普通少年,到北派山水的杰出代表,再到众人称赞的慈善画家,李振华的人生轨迹因艺术而精彩,因公益而温暖。未来,相信他会继续以画笔为犁,深耕艺术沃土,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山水作品;以爱心为灯,照亮公益之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寄情山水与践行公益的过程中,继续书写属于“大爱画家”的动人故事,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