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师兄妹婚后一起做 PI,发现同实验室工作太棒:又招了 5 对夫妻

0
分享至

在同样的环境里朝夕相处,就很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

实验室作为产出科研成果的地方,确实也促成了很多对科研伉俪。

据估计,在生命科学领域,有超过 60% 的女性和大约一半男性的配偶也同样是科学家。

他们之中,有的因此学术爱情双丰收,互相扶持,双双走上人生巅峰;也有人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以及受到利益输送和裙带关系的质疑。

和同门谈恋爱到底是挖坑还是开挂?

最近,一对科学家夫妇在期刊

Science
上分享了他们的答案。

一起做科研太棒,所以我们招了五对夫妻

Kathleen A. Martin 和 John Hwa 是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对科学家夫妇。他们在同一个学校读博随后又一起到一个实验室做博后,朝夕相处间,这对师兄妹的爱情修成正果,两人走入婚姻的殿堂。


Kathleen A. Martin 和 John Hwa

同时,越走越近的还有两人的研究方向,如今两人都从事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夫妻双双把论文发。

此前,有人曾曾提醒过他们,实验室恋情可能会对双方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因为科学家夫妇中的一方最终往往会成为另一方的附庸,并被人们叫成「某某的丈夫/妻子」。

不过,在两人的职业生涯中期,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机构可以同时给他们两个人都满意的职位。夫妻俩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最终接受了这份邀请,用他们的话说,

「既然我们能一起做饭(两人做饭时一个只会照着食谱做,而另一个则喜欢即兴发挥),那我们就能一起做科研」

试了一段时间后,这对曾经的师兄妹,现在的好伙伴,确实感觉到:夫妻俩一起工作,实在太爽了!

一方面,当遇到困难(比如 deadline 快到了、受到了批评或者后勤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你的另一半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做饭的例子,一个严谨的实用主义者和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合作,两个人常常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另外,两个实验室隔得比较近,能够共享试剂和设备,各自的学生也能收获到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导师的指导。

花一份学费,被两个导师带,赚到了。

总的来说,虽然两人也不时会有分歧,但有效的沟通和适当的妥协最终推动了两人在科研和生活上关系的持续发展。


这天,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心烦意乱地来到他们的办公室,想向两位导师寻求建议。他想为妻子找一个新的博后岗位,更麻烦的是,她还快要生孩子了,所以新的岗位必须提供带薪产假。

Martin 和 Hwa 合计了一下,提出了一个不那么常规的解决方案:干脆把他妻子也招过来得了。

他们夫妻俩不也已经在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三年吗,实验室再多一对夫妻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到了第二天,Martin 和 Hwa 找来了这对夫妇,跟他们一起讨论了一下这种解决方式的利弊,并向他们分享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提出自己的建议。

怀着三分惊讶,三分惶恐以及四分的如释重负,这对夫妇接受了 Martin 和 Hwa 的提议。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这两对夫妇的关系仍保持的非常不错。

Martin 和 Hwa 发现了这种模式的益处,开始向更多的夫妇提供岗位。现在,他们的实验室已经有了 5 对夫妻。

大家不仅关系融洽,科研做得顶呱呱,甚至连饭菜也做更好吃了。

于是他们通过亲身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实验室里谈恋爱,真香!


Kathleen A. Martin 和 John Hwa 以及他们的组员

这样科学家夫妇相互成就的例子并不在少数,2014 年因发现了「大脑中的 GPS 导航系统」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 )就是第五对一起登上诺奖领奖台的夫妇。

不过拿完诺奖两年后,两人就宣布离婚,结束了这段维持了 28 年的婚姻。爱德华·莫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两人还是同事兼好友,一起领导的研究所仍然正常运作。


莫泽夫妇刚结婚时 1986 年

一些必须面对的难题

除了科学问题,科学家夫妇们还面临一些其他的难题。首先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

在科学家夫妻双方中,妻子面临的这种矛盾尤为严重。

根据一项研究,女性科学家中没有孩子、离婚以及单身的比例都显著高于男性科学家。她们中很多人选择不生孩子或推迟生孩子的时间,因为这会影响她们完成科研任务以及获得相应的学位。

另外,在调查样本中,每四个成为母亲的科学家中就有一个表示,家庭责任是科学事业的严重障碍。

另一方面,科研对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很多成为母亲的科学家都表示,忙于科研会让她们缺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除此之外,科学家夫妇也普遍面临着裙带关系和利益输送等方面的质疑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五十年健康科学文献中合著亲属关系」的论文,该研究对 2100 多万篇论文中合著者共享姓氏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并针对各个国家最常见的姓氏进行了过滤,最终得到了各个国家发表论文中「亲属关系」的水平。结果表明,与 50 年前相比,现在的科学家与家庭成员合作撰写期刊论文的频率升高了。

简言之,科学界中的「裙带关系」现象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为了解决「裙带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国家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例如,同一个单位禁止同时雇佣丈夫和妻子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两名员工在接受雇佣之后再结婚时,这些政策就起不到作用了。另外,当两人学术成就都已经很高时,这一政策也常常被推翻。

尽管如此,「裙带关系」政策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上面这项研究也发现,一些国家因为相应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大大降低了发表论文的「亲属关系」水平。

其实,这些年间,每个国家关于「裙带关系」的相关政策都在不断变化,一方面,这些政策能减少学术腐败以及学术不端,另一方面,过分严格的政策也带来了性别歧视(例如,当一对夫妻中只能留下一个时,留下的往往都是丈夫)和降低合作积极性等问题。

除此之外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别的问题:


科学家的特殊身份确实给科学家夫妇们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其实,很多成功的范例也向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有效的沟通手段,以及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是维系夫妻双方亲密关系所必不可少的。其次,参与相对独立的科研项目能减少一些来自外界的质疑。最后,有温度的政策以及来自社会的理解和认可也是作为科学家的夫妻双方所迫切需要的。

不过,这些都是单身的我该考虑的。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来源: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cientist-spouses-five-couples-labs-heres-weve-learned-working-together

2.Krause E, Tomaszewska R, Pawlicka A. Conflicting 'mother-scientist' roles. An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basket analysis in social research. PLoS One. 2022;17(10):e0276201. Published 2022 Oct 18. doi:10.1371/journal.pone.0276201

3.Fox MF, Fonseca C, Bao J. Work and family conflict in academic science: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among women and men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Soc Stud Sci. 2011;41(5):715-735. doi:10.1177/0306312711417730

4.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physician-scientist-couple-success-balance

5.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2016/08/26/study-examines-role-family-ties-helping-scientists-advance

6.https://www.ladyscience.com/essays/wives-physics-nepotism-academia-freda-salzman-2020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2507】130 种实验室常用试剂配制方法(附全套资料)

【2508】常见信号通路

【250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大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地狱恶魔蒋英库:奸辱有夫之妇,杀人分尸锅炉焚烧,八年连杀21人

地狱恶魔蒋英库:奸辱有夫之妇,杀人分尸锅炉焚烧,八年连杀21人

易玄
2024-07-22 02:59:21
全新宝马M3旅行版上市:94.39万元,530马力3.0T双涡轮大心脏加持

全新宝马M3旅行版上市:94.39万元,530马力3.0T双涡轮大心脏加持

IT之家
2025-11-01 21:11:09
搞笑登,伦纳德绝杀成功时哈登露出鬼魅笑容

搞笑登,伦纳德绝杀成功时哈登露出鬼魅笑容

懂球帝
2025-11-02 09:15:04
火箭3连胜,乌度卡变阵获奇效!申京16+10+9破纪录杜兰特追平哈登

火箭3连胜,乌度卡变阵获奇效!申京16+10+9破纪录杜兰特追平哈登

锅子篮球
2025-11-02 12:08:49
随着火箭胜绿军!2好消息1坏消息,7人得分上双,乌度卡浪子回头

随着火箭胜绿军!2好消息1坏消息,7人得分上双,乌度卡浪子回头

生活新鲜市
2025-11-02 12:30:48
我国大阅兵对美国冲击到底有多大呢?

我国大阅兵对美国冲击到底有多大呢?

揭秘历史的真相
2025-10-09 21:23:11
怪不得李在镕在韩国狂?你知道他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谁?

怪不得李在镕在韩国狂?你知道他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谁?

阿柒的讯
2025-09-29 20:36:59
时隔20年再办APEC的韩国,迎来时隔11年中国贵宾再次国事访问!

时隔20年再办APEC的韩国,迎来时隔11年中国贵宾再次国事访问!

新民周刊
2025-11-01 09:18:20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11:53:11
奚梦瑶全家在迪士尼!女儿正脸曝光鼻子有点塌,保姆保镖时刻跟着

奚梦瑶全家在迪士尼!女儿正脸曝光鼻子有点塌,保姆保镖时刻跟着

仙味少女心
2025-11-01 18:17:22
灰熊官宣禁赛莫兰特1场!声称行为造成不利影响 薪金损失27万美元

灰熊官宣禁赛莫兰特1场!声称行为造成不利影响 薪金损失27万美元

罗说NBA
2025-11-02 05:43:24
马筱梅罕谈大S过去,回应孩子回北京上学,撕碎S家仅剩的“体面”

马筱梅罕谈大S过去,回应孩子回北京上学,撕碎S家仅剩的“体面”

刘森森
2025-11-01 15:22:33
俄罗斯都不敢碰,美国也不敢试!中美冲突的“红线”到底多致命?

俄罗斯都不敢碰,美国也不敢试!中美冲突的“红线”到底多致命?

墨兰史书
2025-10-25 13:25:03
统一台湾后需要多少驻军

统一台湾后需要多少驻军

袁老师说历史
2025-09-19 15:47:19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年代回忆
2025-05-13 20:05:32
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赌中国离不开它,中国在48小时之内反杀!

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赌中国离不开它,中国在48小时之内反杀!

未曾青梅
2025-10-26 23:56:58
中俄东北虎数量差距断崖:俄罗斯700只,中国的数量令人意外!

中俄东北虎数量差距断崖:俄罗斯700只,中国的数量令人意外!

历来纵横
2025-10-31 16:08:09
1985年,叛逃至台湾的飞行员萧天润和台湾美女主播张德芬结婚了

1985年,叛逃至台湾的飞行员萧天润和台湾美女主播张德芬结婚了

忠于法纪
2025-11-01 09:22:20
许绍雄追悼会确定!家属呼吁亲友,别送花篮直接给钱,目的太感人

许绍雄追悼会确定!家属呼吁亲友,别送花篮直接给钱,目的太感人

一只番茄鱼
2025-10-31 22:46:33
火箭三连胜期间进攻效率134.7,本赛季进攻效率联盟第一

火箭三连胜期间进攻效率134.7,本赛季进攻效率联盟第一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14
2025-11-02 14:12:49
生物学霸 incentive-icons
生物学霸
科研资讯平台
10112文章数 311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上台后 中国作出第一次强烈抗议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上台后 中国作出第一次强烈抗议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手机
健康
教育

数码要闻

铭凡 MINISFORUM 宣布将对非准系统或配件产品全线小幅涨价

亲子要闻

孕期低糖控糖指南:科学饮食守护母婴健康的甜蜜平衡

手机要闻

销量同比增长100%,iQOO Neo11热卖背后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教育要闻

粉丝采访录(二):普通劳动者怎样培养子女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