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知南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5年第三季度,南通大市共挂牌47宗涉宅地块,全部以底价成交,总出让土地面积约215万㎡,土地出让金约263亿元。
![]()
![]()
与过去两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三季度南通土地市场呈现显著放量态势——卖地收入较2024年同期激增约145亿元,涨幅高达约123%。与2025年前两季相比,本季出让宗数、面积、出让金也都创新高。
![]()
Part.1
区域结构分析
冷热不均与核心集聚
区域分化显著是本季土地市场的突出特点之一。
南通市区以17宗、超81万㎡、超110亿元的成绩一骑绝尘,且包揽本季所有“万元地”。
今年上半年市区仅出让2宗地块表现平平,本季“量价双高”爆发式增长,为市区土地市场和新房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
海安12宗地块贡献近51亿元位居第二,12宗地块都位于城区,楼面价集中在6500-7500元/㎡左右。
![]()
如东6宗地块贡献近40亿元位居第三,其中5宗位于河东片区,楼面价在6000-6500元/㎡左右。
![]()
通州、海门、启东、通州湾本季成交宗数都在5宗以下,如皋本季“零供应”。
![]()
Part.2
拿地主体分析
国资绝对主导的隐忧
47宗地块,仅市区滨江板块2宗由招商蛇口与本地国企联合摘牌,其余均由本地国资单独承接。
招商蛇口摘牌的2宗地块,合计土地面积超15万㎡,拿地总金额超27亿元,拿地楼面价超1.2万/㎡,是滨江板块时隔四年推出的大规模连片宅地,且容积率较此前明显更低,为打造更高端产品提供充足空间。
本地国资依旧是绝对主力,且同一国企频繁拿地已成为市场常态。
以南通市区为例——南通新豪置业,本季先后6次参与拿地,布局创新区、新城区、任港湾、新东区。
南通天启置业参与拿地4宗、南通市城镇房地产拿地3宗、南通崇发置业参与拿地3宗……
县区同样存在此现象,比如海安富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本季单独摘牌4宗地块,耗资近2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部分国企在过去几年已囤积大量土地,且多数地块尚未入市。持续斥资拿地是否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后续,我们也将针对“囤地量”较大的国企作具体分析,敬请期待。
Part.3
产品趋势分析
低密革命与市场洗牌
低容积率地块逐渐成为供应主流——本季成交的47宗地块,19宗容积率≤1.5,占比超40%;18宗在1.5-2.0之间,剩下10宗容积率≥2.0。
核心区域“低密倾向”更为彻底——南通市区17宗地块,5宗容积率在1.2以内,8宗在1.2-1.5之间,另外4宗也控制在1.7以内。
这一土地供应结构清晰表明,未来1-2年,南通新房市场将由纯洋房、洋房+别墅乃至纯别墅等低密项目主导。
低密细分赛道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市场整体也将进一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
然而,此轮产品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也预示着新一轮市场洗牌在即。
对于当前存量市场中的高层、小高层项目而言,低密产品的集中入市将形成显著的产品替代与价格压力,迫使其在已经降价的基础上进行更深的价格调整。
而那些尚未开发的高容积率地块,则可能因产品形态与主流需求错配,陷入“开发即亏损”的困境。
截至第三季度末,今年南通大市已出让涉宅地块78宗,总出让土地面积约356万㎡,卖地收入约401亿元。
与过去两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卖地收入已超2024年约233亿元,超2023年约174亿元。
过去两年,南通土地市场呈现“第四季度爆发冲刺”的显著特征,在已取得超400亿元土地出让金的背景下,今年第四季度供地节奏将成关键观测点——是延续放量态势?还是适度收紧以消化存量?
数 据 说 明
*信息来源:南通市自然资源网上交易平台
*统计时间:2025年10月10日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新知南通研究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