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冤亲债主能化解?城隍透露,多是因阳间子孙做对了这2件事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搜神记》和《酉阳杂俎》《地藏经》《玉历宝钞》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冤有头,债有主。"人这一生所造的业,所结的缘,都不会凭白消散。《地藏经》中说得明白:"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那些生前结下的恩怨情仇,死后便化作冤亲债主,纠缠不休。

可奇怪的是,同样都有冤亲债主讨债,有的人家中灾祸连连,子孙不得安宁;有的人却能化解冤结,阖家平安。这其中的缘由,世人多不得知。

直到一位修行多年的老僧人,在定中见到城隍爷点拨,才将这个秘密带到了阳间。原来冤亲债主能否化解,全看阳间子孙做没做对这两件事。这两件事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做到位的,却是少之又少。

那么,这两件事究竟是什么?城隍爷又是如何判定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说起城隍的职责,在《搜神记》和《酉阳杂俎》等古籍中都有记载。城隍爷掌管一方阴间事务,不光要记录生死簿上的寿数,还要审理阴间的冤案。在《玉历宝钞》里就详细记载了十殿阎君和各地城隍如何判案的过程。

这个故事,要从清朝年间说起。浙江绍兴府有一位姓钱的员外,家境殷实,良田千顷。这钱员外为人精明,生意做得风生水水,在当地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富户。他膝下有三个儿子,个个聪慧过人。按理说,这样的人家,应该是福禄绵长才对。

可就在钱员外五十岁那年,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先是大儿子钱德昌突然患了重病,整日昏睡不醒,请了十几位名医,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好不容易病情稍有好转,二儿子钱德兴又出了事。那日他骑马外出,马突然发疯,将他重重摔下,腿骨折断,从此成了瘸子。

这还没完。不到半年,三儿子钱德顺在书房读书时,无端端就疯了,整日胡言乱语,说有人要索他性命。钱员外急得团团转,四处寻访高人。有道士说是家中风水不好,有和尚说是祖坟出了问题,钱员外照着他们说的,该改的改,该做的做,花了大笔银子,却丝毫不见效果。

三个儿子的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大儿子开始日夜呓语,说梦中总有人掐他脖子;二儿子的腿不光不见好转,另一条腿也开始疼痛难忍;三儿子更是疯得厉害,有时候会突然跪在地上磕头求饶,说什么"饶命"、"下辈子做牛做马还债"之类的话。

钱员外夫妇看着三个儿子受罪,心如刀绞。有一日,钱员外听人说城南的慧远寺里有位老方丈,修为高深,或许能看出端倪。钱员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备了厚礼,亲自去拜访。

那位方丈法号智通,已经八十多岁,须发皆白,双目却炯炯有神。钱员外把家中的情况说了一遍,老方丈闭目沉思良久,才缓缓开口:"施主家中这般光景,不是风水的问题,也不是祖坟的问题。是冤亲债主上门讨债来了。"

钱员外一听,脸色大变:"大师,我钱某人一生行商,虽然精明,但从未害过人命,怎么会有冤亲债主?"

智通方丈摇了摇头:"施主此言差矣。冤亲债主,不一定是这一世结下的,也有前世的因缘。更有甚者,是祖上造下的业,留给子孙来偿还。"

钱员外听得心中一震,追问道:"大师的意思是,我家祖上造了业?"

"业报的事,贫僧不便多说。但施主若想知道详情,可以做一件事。"智通方丈顿了顿,"今夜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施主回去后,在三更时分,焚香祷告,诚心叩问。若是心诚,自有感应。"

钱员外将信将疑,但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照着智通方丈说的做。当晚,他沐浴更衣,在祠堂里摆好香案,跪在祖宗牌位前,虔诚祷告。祷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恳求祖宗显灵,告诉他家中为何多灾多难,是否真有冤亲债主讨债。

三更过后,钱员外跪得腿脚发麻,正要起身,突然一阵阴风吹过,香案上的蜡烛忽明忽暗。钱员外心中一惊,还未反应过来,就觉得眼前一黑,整个人晕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时,已经不在祠堂里了。眼前是一座高大的衙门,门楣上写着"城隍庙"三个大字。钱员外这才明白,自己这是到了阴间。

他战战兢兢地走进衙门,只见大堂上坐着一位威严的神明,头戴高冠,身穿官袍,正是城隍爷。两旁站着判官和鬼差,森严肃穆。钱员外赶紧跪下叩首。

城隍爷看了他一眼,声音威严:"钱德茂,你知道为何召你来此?"

钱员外忙道:"小的不知,还请城隍爷明示。"

城隍爷挥了挥手,一名判官展开一卷册子,念道:"钱氏一族,三代前有钱大海者,乃是粮商。康熙四十二年,淮河发大水,灾民遍野。钱大海囤积居奇,将粮价抬高十倍,饿死灾民无数。其中有张、李、王三家,全家老小共计十七口,皆因买不起粮食而饿死。这三家冤魂,在地府申诉,案卷已经积压了三代。"

钱员外听得冷汗直流,颤声道:"这、这是我曾祖父做的事,与我何干?"



"业报随身,子孙难逃。"城隍爷冷声道,"你曾祖父钱大海,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在地狱受刑。按理说,他的罪业应该由他自己来偿还。但你钱家三代以来,享受着那些黑心钱带来的富贵,却从未想过超度这些冤魂,更没有为他们做过一点功德。这些冤魂等了三代,终于等到了讨债的机会。"

钱员外听到这里,心中既惊又惧,但又有些不服:"城隍爷,小的确实不知曾祖父的事。小的这些年虽然经商,但也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还常常施粥济贫。这冤亲债主为何偏偏要找我的儿子?"

城隍爷叹了口气:"你虽然施粥济贫,但那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善举,并非真心。你可曾真正关心过那些饥民的死活?你施的粥,又可曾够他们吃饱?说到底,你只是想借此博个善名,为自己积些阴德罢了。这种善举,在阴间看来,功德有限。"

钱员外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叩头求饶:"那小的该如何是好?求城隍爷指点一条明路。"

城隍爷沉默片刻,说道:"也不是没有化解之法。你且听好了,冤亲债主能否化解,全看你们做不做得到两件事。"

钱员外忙道:"请城隍爷明示,小的一定照办。"

"第一件事——"城隍爷正要开口,突然堂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个鬼差押着三个鬼魂走了进来。那三个鬼魂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一进大堂就跪下哭诉。

领头的一个鬼魂哭道:"城隍爷,我们张家一门八口,当年就是被钱大海活活饿死的。我们在地府等了六十年,好不容易等到可以讨债,如今却听说钱家子孙要化解冤结?我们不服!"

另一个鬼魂也哭道:"我们李家六口,我的老母亲当年饿得只剩一把骨头,临死前还在念叨能有一口粥喝就好。钱大海明明有粮食,却要卖天价,我们恨啊!这个仇,怎么能轻易化解?"

第三个鬼魂更是悲愤:"我王家三口,我的妻子和幼子,都是饿死的。我死后化作厉鬼,就等着这一天。凭什么他们钱家子孙做两件事就能化解?我们的命就这么不值钱吗?"

钱员外听着这些鬼魂的哭诉,心中既害怕又愧疚。他虽然不是曾祖父钱大海,但毕竟是钱家子孙,享受着钱家的富贵,如今听到这些冤魂的遭遇,也不禁感到羞愧难当。

城隍爷听完三个鬼魂的诉说,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看了看钱员外,又看了看那三个鬼魂,沉声道:"你们的冤屈,本府都已记录在案。钱大海在地狱受刑,也是罪有应得。但冤冤相报何时了?你们若是一定要讨回这条命,钱家三个儿子的性命可以给你们。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就算讨回了命,你们的亲人能复活吗?你们在地府受苦的日子就能结束吗?"

三个鬼魂听到这话,都愣住了。

城隍爷继续说道:"按照阴间的律法,钱家确实欠你们的。但律法之外,还有一个理字。如果钱家子孙能够真心忏悔,为你们做功德,超度你们往生善处,让你们脱离鬼道之苦,这不比讨回三条命更好吗?"

领头的张姓鬼魂犹豫了一下,问道:"城隍爷说的做功德,是指什么?不会又是那种做做样子的善事吧?"

"这就要看他们做不做得到那两件事了。"城隍爷看向钱员外,"这两件事,第一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在于一个'诚'字。"

钱员外屏息凝神,等着城隍爷往下说。整个大堂里静悄悄的,连那三个鬼魂也都不再哭闹,静静地听着。



城隍爷端起桌上的茶盏,慢慢喝了一口,这才放下。他的目光从钱员外身上移到那三个鬼魂身上,又移回来,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这第一件事,"城隍爷终于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荡,"说起来只有两个字,但真正做到的,万中无一。"

钱员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三个鬼魂也都伸长了脖子在听。可城隍爷说到这里,突然停下了。他看了看钱员外,又看了看那三个鬼魂,叹了口气:"这两件事,本府可以告诉你。但你能不能做到,就看你自己了。要知道,很多人以为自己做到了,实际上差了十万八千里。"

就在这时,一阵公鸡打鸣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城隍爷说道:"时辰到了,你该回去了。这两件事,你且听好了——"

钱员外只觉得眼前一黑,耳边还回荡着城隍爷未说完的话。等他再次睁开眼时,已经趴在祠堂的香案前,天已经蒙蒙亮了。

这一夜的经历,是梦境还是真实?钱员外不敢确定。但城隍爷说的那两件事,究竟是什么?这个答案,关系到他三个儿子的性命,更关系到那些冤魂能否解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