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此为创意虚构作品,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分享,仅供叙事需要。愿以此传递美好能量,共建和谐友善社区。
"林晚晴女士吗?我们是晨光出版社的,为了您的《暗夜行者》而来。"
当防盗门打开的那一刻,林晚晴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门外站着三个穿着考究的陌生人,为首的中年男人递过来一张烫金名片,上面印着"晨光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字样。
"我……我没有投过稿。"她结结巴巴地说。
"我们是从云端文学网看到您的作品。"中年男人微笑着说,"您笔下那些关于孤独、挣扎、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我们想和您谈谈出版的事宜。"
林晚晴的大脑一片空白。五年了,整整五年,她用一个叫"深海独行"的笔名,在一个小众文学网站上默默写作,以为自己只是在自娱自乐。那些在深夜敲击键盘的文字,那些用血泪浇灌的故事,竟然真的有人看见了?
"您现在……方便让我们进去谈谈吗?"
她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挡住身后客厅的狼藉。堆积如山的快递纸箱、散落一地的泡面桶、角落里堆积的废纸稿……这就是她五年来的生活,一个毕业后不考研不工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小说的废物的生活。
"我……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她几乎是逃也似的说,"能给我几天时间吗?"
"当然可以。"高总编递过名片,眼神里闪过一丝理解,"林女士,请相信,您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门关上的瞬间,林晚晴靠着门板缓缓滑坐到地上。手里的名片因为汗水变得潮湿,她死死攥着它,指关节泛白。
五年了,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为什么,她感到的不是欣喜若狂,而是一种近乎恐惧的慌乱?
窗外是正午刺眼的阳光。她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在白天打开过窗帘了。
![]()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林晚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什么?不考研也不找工作?"闺蜜苏晓月瞪大了眼睛,"晚晴,你疯了吗?你可是全系第一,导师都说你是最有潜力的研究生人选!"
"我想写小说。"林晚晴平静地说,眼神里却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坚定,"我不想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我想写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故事。"
"你父母同意吗?"苏晓月的语气里满是担忧。
那是整件事最大的症结。
当林晚晴怀着忐忑的心情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决定时,客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父亲林国栋是中学语文教师,母亲何淑芬在图书馆工作,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最看重的就是稳定和体面。
"写小说?"林国栋摘下眼镜,额头上的皱纹因愤怒而加深,"你以为你是谁?郭敬明还是韩寒?你知道有多少作家一辈子都出不了名吗?"
"可是爸,我想试试……"
"试试?"何淑芬的声音带着颤抖,"晚晴,你都二十三岁了,不是十三岁!你看看隔壁张阿姨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在银行工作,多体面。再看看你表姐,出国读博回来在大学教书。你倒好,要窝在家里写那些没人看的东西。妈不是打击你,但有些梦想注定只能是梦想!"
那天晚上,林晚晴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听着客厅里父母压低声音的争吵。城市的夜空没有星星,只有远处高楼上闪烁的霓虹灯光,像是无数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最初的半年,家里的氛围压抑得让人窒息。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总会"关心"地问:"晚晴现在做什么工作啊?"每当母亲支支吾吾地敷衍过去,林晚晴都能感受到她眼中的羞愧和痛苦。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电脑屏幕,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着键盘。
起初,她尝试了很多平台,从大型文学网站到小众论坛,但她的作品总是石沉大海。那些热门榜单上是快节奏的爽文、甜宠文,而她写的是缓慢的、压抑的、关于人性幽暗面的故事。
编辑回复:"您的文笔很好,但这类型不符合市场需求。"
她不断被拒绝,不断修改,又不断被拒绝。
一年后的某个深夜,她在"云端文学网"这个小众网站上注册了账号,用笔名"深海独行"发布了第一篇小说《无光之城》——一个关于失明女孩在黑暗中重建世界的故事,里面有她对孤独的所有理解,有她这一年积累的所有痛苦和思考。
第一周,阅读量只有三十七次。
但她坚持写下去。每天深夜,当父母都已入睡,她打开台灯,在昏黄的光圈里继续创作。她写那个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如何用手指触摸世界,如何用心灵感知光明。
渐渐地,有了第一个留言,第二个,第十个。
"作者,你写的每一个字都像在描述我的生活。"
"第一次有人把孤独写得这么美又这么痛。"
"我在深夜读你的文字,感觉不再是一个人。"
这些留言成了她坚持下去的全部动力。她开始和读者交流,在评论区回复他们的感受,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她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和她一样的人,在黑暗中独行,在寂静中呐喊。
但现实生活依然残酷。
两年后,同学们大多已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苏晓月考上了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学评论家。当她来看望林晚晴时,总是忍不住规劝。
"晚晴,你不能这样一直耗下去。"苏晓月拿起她的手机,打开那个小众网站,"你看看,最高阅读量也不过几千,这叫什么创作?这是自我感动!你才二十多岁,皮肤都变得这么差,整个人暮气沉沉的,不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等死啊。"
"我没有等死,我在创作。"林晚晴淡淡地说。
那句话像一把刀,深深刺进她的心里。送走苏晓月后,她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发呆了很久。屏幕上是她刚写完的新章节,两千字,用三个小时精心打磨,每一个字都倾注了情感。
但苏晓月说得对吗?这些文字真的有意义吗?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她打开招聘网站,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职位:编辑、文案、行政助理……手指悬停在鼠标上,却怎么也点不下去。
就在这时,评论区又有了新留言。
"作者大大,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坦白了我的抑郁症。我想起你笔下那个在黑暗中行走的女孩说:'既然已经身处黑暗,那就用心去感受,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谢谢你,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
林晚晴的眼泪落在键盘上。原来,她的文字真的在影响着一些人,那些和她一样在黑暗中挣扎的灵魂。
她决定继续写下去。
第三年,家里的经济状况开始出现问题。父亲因颈椎病需要治疗,母亲的工资也因图书馆改制而减少。林晚晴听见他们深夜的争吵。
"都是因为那个死丫头!如果她出去工作,家里也不会这么紧张!"母亲哭着说。
第二天早上,林晚晴红着眼睛说:"我去找份兼职。"
"你现在去找工作?"林国栋冷冷地说,"毕业三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哪个单位会要你?"
那种被全盘否定的感觉,比任何批评都痛苦。
她在附近快餐店找了份服务员工作,每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点。穿着带油烟味的制服,端着盘子穿梭在嘈杂餐厅里,听着比她年轻的孩子叫她"阿姨",她感到深深的羞耻。不是因为这份工作本身,而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似乎真的在浪费生命。
晚上回到家已经接近十一点,疲惫地坐在电脑前,却发现完全没有力气写作。那些平日里在脑海中流淌的句子,此刻像是被冻结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她的更新频率开始变慢,从一天一更到三天一更,再到一周一更。读者们在评论区焦急询问:"作者大大,你还好吗?"
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不好,她一点都不好。
就在她几乎要彻底放弃时,一个叫"夜行人"的读者发来私信。
"深海独行,我关注你三年了,从《无光之城》开始。我是个残疾人,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是你的文字陪伴我走过来。我想告诉你,不要放弃,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需要你的故事。你写的不是小说,你写的是我们这些被遗忘者的心声。"
附在私信后面的,是一张照片。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年轻人,手里拿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抄着她小说里的句子。
林晚晴对着屏幕哭了很久。那天晚上,她辞掉了快餐店的工作,重新坐回电脑前,开始敲击键盘。她的手指飞快跳跃,像是要把三年积累的所有情感都倾泻出来。
她写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暗夜行者》。
主角是一个叫江黎的女孩,在二十五岁时选择了一条所有人都反对的路——辞掉稳定工作,去追寻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故事里有江黎与家人的矛盾,有她在追梦路上的挣扎,有她在深夜的自我怀疑,也有她在绝望中找到的微光。
这是关于她自己的故事,也是关于所有在黑暗中前行者的故事。
《暗夜行者》的反响出乎意料。在那个小众网站上,阅读量第一次突破十万,评论区挤满了读者留言。很多人说,他们从江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是北漂艺术生,毕业后一直坚持画画,家里人说我不务正业。看了《暗夜行者》,我终于明白,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我是单亲妈妈,一边打工一边自学编程。每次想放弃时,我就想起江黎说的:'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这世界上还有谁会相信你?'"
但在现实中,林晚晴的处境并没有改善。
第四年,苏晓月获得了重要的文学研究项目,在学术圈崭露头角。当她再次来访时,眼神里已经多了一层居高临下的怜悯。
"晚晴,你还在写那些网络小说?"苏晓月环顾着狭小逼仄的房间,"都快三十岁了,还一事无成。"
"我没有一事无成,我写了三部长篇小说,总共两百万字。"
![]()
"可那有什么用呢?"苏晓月叹气,"你知道我最近在研究当代都市文学吗?我看了很多网络文学作品,说实话,大部分都是垃圾。那些快餐式文字,除了娱乐还剩什么?你当初那么有才华,现在却在浪费天赋。"
"你根本不懂。"林晚晴平静地说,"你不懂那些在深夜读我文字的人,他们需要的不是学术研究,不是文学批评,而是一种共鸣,一种'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感觉。"
"那是自我感动。"苏晓月站起身,"算了,我也懒得劝你了。反正你总有一天会明白,理想主义在这个社会是行不通的。"
送走苏晓月后,林晚晴靠在门上,感到深深的疲惫。她和曾经最好的朋友,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之间的隔阂,比任何距离都遥远。
那天晚上,她打开电脑,却发现写不下去了。不是没有灵感,而是心里堵着说不清的东西。她随意浏览网页,突然看到一条新闻:某知名网络作家新书首发式,现场人山人海,版税高达千万。
照片里的作家和她差不多年纪,穿着精致套装,笑容自信灿烂。评论区有人说:"这才是成功的网络作家,不像那些自以为是的文青,写些没人看的东西还自我感动。"
林晚晴盯着屏幕上那个光鲜亮丽的身影,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笑话。
她在云端文学网已经写了四年,积累了三千多个忠实读者,但这个数字和那些动辄百万粉丝的大神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她的作品从未上过任何榜单,从未得到任何推荐,像一滴水落入大海,连一点涟漪都没有激起。
她开始怀疑,自己坚持的到底是什么?是梦想,还是固执?是追求,还是逃避?
第五年春天,林国栋被查出糖尿病,需要长期用药和定期复查。那天晚上,林晚晴听见母亲在房间里哭泣,父亲沉默地坐在客厅抽烟,烟雾在昏黄灯光下弥漫。
"我去找工作。"林晚晴站在客厅门口说。
林国栋抬起头,看着消瘦苍白的女儿,眼神里第一次露出一丝心疼:"算了,你想写就写吧。爸爸还撑得住。"
那句话比任何责骂都让人心痛。
林晚晴回到房间,靠在门上无声哭泣。她终于明白,父母从来没有真正反对她追求梦想,他们只是担心,担心她会受伤,会失败,会在这条看不到尽头的路上迷失自己。他们用最笨拙的方式爱着她,而她却用最决绝的方式伤害着他们。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决定。
她打开招聘网站,认真修改简历。五年的空白,她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在"工作经历"一栏写下"自由撰稿人"。投递简历时,她的手在颤抖,像是在进行一场告别仪式。
但就在第二天下午,那个改变她命运的敲门声响起了。
"林女士,我们想和您谈谈《暗夜行者》的出版事宜。"高正谦副总编的声音温和而真诚。
林晚晴送走他们后,瘫坐在地板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名片。她的大脑一片混乱,各种念头像潮水般涌来。
五年了,整整五年。
从所有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到邻居口中"不务正业的废物";从意气风发的文学系高材生,到把自己关在暗室里的网络写手;从父母的骄傲,到让他们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的累赘……
她以为自己早就习惯了黑暗,习惯了孤独,习惯了不被理解。可是当真正的曙光来临时,她才发现,自己其实从未做好走向光明的准备。
她害怕什么?
害怕这只是一个梦,醒来后一切照旧?害怕真的成功了,却发现自己早已在黑暗中待得太久,已经不适应阳光?还是害怕,那些读她文字的人会失望——原来写出那些温暖故事的作者,本身竟是个如此狼狈的存在?
她拿起手机,颤抖着拨通了"夜行人"陈默的电话。
"深海,怎么了?"电话那头传来关切的声音。
"陈默……出版社来找我了。"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可是,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害怕……"
"你害怕什么?"
"我害怕一切都是假的,我害怕自己配不上这个机会,我害怕……"她终于哭出声来,"我害怕走出这个房间,害怕面对那些人的目光,害怕他们看见真实的我。陈默,我是不是很可笑?等了五年的机会,等到了却想逃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深海,你还记得《暗夜行者》里,江黎在最黑暗的时刻说的那句话吗?"陈默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
林晚晴愣住了。那是她写下的台词,可此刻,她竟然想不起来。
"她说:'真正的勇气不是从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要往前走。因为前方可能有光,而身后只有无尽的黑暗。'"
"可是……可是我……"
"深海,听我说,"陈默打断她,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明天晚上八点,云端文学网的编辑会组织一场线上读者见面会,邀请了你和其他几位作者。我知道这个消息,是因为我在那里工作——我是云端文学网的技术维护员。这五年来,我每天都在后台看着你的数据,看着你从三十七个阅读量,一点点成长到十万、二十万。深海,你知道吗?你的读者远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林晚晴整个人僵住了。
"什么……什么意思?"
"明天晚上你就知道了。但在那之前,我想告诉你一件事。"陈默深吸一口气,"三年前那个深夜,我给你发私信的时候,我正坐在轮椅上,手里握着一瓶安眠药。我已经写好了遗书,准备结束这一切。但不知为什么,我打开手机,最后一次刷了你的小说。就在那时,我看到你更新了新章节——《无光之城》第六十三章,女主角在黑暗中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
"那一刻,我把安眠药扔进了垃圾桶。"陈默的声音在颤抖,"深海,你救了我的命。不只是我,还有很多很多人。明天晚上,你会看见的。"
电话挂断后,林晚晴呆呆地坐在原地,眼泪无声滑落。
窗外的夕阳正在西沉,最后一缕金色的光芒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细的光带。
她盯着那道光,突然想起五年前的那个夜晚,她第一次在这个房间里写下《无光之城》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