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开拓者124-123险胜国王这场球,关于杨瀚森,我觉得需要好好说说。
第一节那三次犯规,其实不是能力问题,开场4分钟领到三次犯规,这事看着挺吓人,但仔细看回放,第一次是防挡拆时脚步慢了半拍,第二次是想补防伸手被吹,第三次是卡位时手臂动作太多,这几个犯规,说白了就是还没摸清NBA裁判的吹罚尺度,在CBA可能不响哨的动作,到这里直接吹了,但这恰恰说明,他需要的是时间,而不是质疑能力。
有意思的是,被换下后,杨瀚森一直坐在教练旁边听讲解,边听边点头,这个细节很重要——他在学,而且学得进去。
![]()
第三节那波爆发,他把说明书直接递到了教练手里,如果说第一节是交学费,第三节就是展示学习成果,5投全中拿14分,这数据够亮眼,但更亮眼的是得分方式:两个三分球都是接球就投,没犹豫;那个背身单打用的是扎实的脚步,最后用个小勾手结束;还有个球是挡拆后顺下,接球直接起飞扣篮。
这几招摆出来,开拓者的教练组应该看明白了:这大个子不是只能蹲在内线要球,他能拉开空间,能打挡拆,还能在低位玩点技术活,更重要的是,那次给夏普的助攻——他在高位拿球,夏普从底线空切,他一个击地传球正好送到手上,让夏普轻松暴扣,这种传球,一般内线真来不了。
![]()
犯规多背后,藏着个更关键的问题,两场季前赛11次犯规,这数字确实扎眼,但拆开来看,大部分犯规都出现在防挡拆和补防的时候,说白了,就是防守选位还需要打磨,在CBA,杨瀚森靠着身高和臂展,很多防守问题可以被掩盖,但在NBA,每个对手都会盯着你的弱点打。
不过好消息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录像分析和针对性训练解决的,而且你看他第三节的防守,明显收敛了很多——该放的放,该站的站,不再轻易下手,这种调整速度,对新秀来说很难得。
![]()
他的存在,让开拓者多了种打法选择,当杨瀚森在场上,特别是当他站在高位时,开拓者的进攻明显更有层次,队友开始懂得利用他的策应能力做无球跑动,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全靠个人能力单打。
有个回合特别明显:杨瀚森在三分线外拿球,夏普和格兰特交叉跑位,整个防守阵型都被牵动了,虽然那球最后没进,但战术打出来了,这种“约基奇式”的影响力,不是数据能完全体现的。
![]()
对新秀内线来说,适应NBA通常需要20-30场常规赛,前10场可能是熟悉节奏,10-20场开始找到感觉,20场后才能真正融入,杨瀚森现在才打了两场季前赛,样本还太小。
值得关注的是,开拓者内线还有克林根等竞争者,本场克林根五犯,给了杨瀚森更多时间,这种机会把握能力,在常规赛轮换中会很关键。
![]()
最后说回那16分4篮板3盖帽,这数据放在17分钟里,效率相当可以了,但比数据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被犯规麻烦困扰后,没有心态崩掉,反而在第二次机会里打出了精彩表现,这种心理素质,在年轻球员里不多见。
所以结论很简单:杨瀚森不是不行,而是还在适应,适应的不只是比赛强度,还有裁判尺度、战术体系、队友习惯,给他点时间,等他把这些课都补上,咱们再谈他行不行。
![]()
毕竟,一个能在NBA级别的比赛中单节砍下14分,还能送出妙传的大个子,再怎么也不该被一场比赛的犯规数定义,接下来的季前赛,重点看他能否把犯规控制在3次以下——如果能做到,那说明他真的开始找到感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