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遇伏,五千对两万,冷兵器定生死。
1853年9月25日早晨,沧州城外下着大雾。太平天国北伐军两万人突然撞上清军五千人,打了一天一夜。打到最后,城墙边躺着几千具尸体,城里大街小巷全是血,活下来的兵和平民都累得说不了话。后来有人说这场仗死了上万人,光清军就死了三千多,老百姓死了七八千。
![]()
太平军本来是要抄小路去北京,没想到在沧州城南碰上清军。清军骑兵冲在前面,可雾太大,双方刚摸黑打起来,太平军人多,把清军前锋打退了。这时候清军火药车全被太平军烧了,剩下的人只能用刀、矛打仗。城里一些老百姓也出来了,拿扁担、铁锹帮忙,打到晚上天黑,太平军终于冲进城。
守城的德成带着人死守北门,他五十多岁的福庆叔拿着一丈二长矛能单挑好几个太平军。有个姓温的老太太躲茶馆里,等太平军士兵过来时用剪子刺死三人。这些平时不会武功的人,关键时刻就靠着胳膊上的力气在活命。
![]()
打了十多个小时,太平军损失最少一千人。打仗后考古队挖出的骨头,大部分伤口都是刀劈、矛刺。火器伤很少,说明这时候打仗主要靠贴身肉搏。以前有人说古代打仗拼纪律、靠装备,可沧州这仗打完才知道,没铠甲、没火器,真打起来还是看谁力气大、手上活好。
![]()
城破后还在巷子里继续打,太平军没法速战速决,最后干脆屠城。幸存的老百姓说,当时城里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手里有东西能抡的,都得往前冲。后来清朝档案记载,光是被砍掉的脑袋就有五百多个,大部分都是用刀、矛砍的。
![]()
打完仗太平军继续北上,但这场仗耽误了不少时间,最后没能打到北京。清军那边死了太多人,连正经记录都写不清楚具体数字。不过有个细节挺有意思,沧州这儿过去是镖师多,老百姓从小练功夫,打仗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现在网上有人说古代打仗靠阵型,有人说靠猛将,可沧州这场硬仗说明啥?就是真刀真枪干起来,平时练没练过武艺,胳膊腿有没有力气,直接关系能不能活着回家。后来抗战时候也有例子,河北老百姓用锄头挡住了鬼子,跟沧州当年差不多。
![]()
沧州战役里有个叫多瑞的清军,打十次赢十次,就因为他常年练武。打完仗太平军发现,就算对方是精锐,遇上一群胳膊腿硬的人,照样要吃大亏。现在年轻人都说练武没用,可看看历史上这些死人堆出来的经验,身体好、手脚利索,在要紧时候真能救命。
![]()
后来有人统计,这场仗里老百姓用扁担杀的太平军,甚至比正规兵还多。这说明啥?就是啥工具都能当武器,关键看你敢不敢上。太平军本来以为打败几千人的小城容易,结果碰上一群人拼命,反倒把自己拖得够呛。
![]()
打完这场仗,太平军继续往北走,但后来彻底失败。沧州这场仗死了这么多人,主要是因为两军没先进武器,只能靠冷兵器硬拼。现在的年轻人总说冷兵器过时了,可你看有些新闻,去年一个小偷入室偷东西,被老太太用剪子逼退出去,跟一百七十年前那会儿一个道理。
![]()
这场仗最后告诉所有人,打仗归根结底是拼个体本事,阵型纪律那些都是浮云。要是自己力气不够、武艺不行,有再好的策略也没用。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别觉得打仗的事远,遇到急难险事,说不定还要靠自己平时练的那点本事。
打完这场仗的人都死光了,但他们用命换来的经验还在:身体是自己的,功夫是真能救命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