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手中捏着从延安传回的密电,脸上露出一抹苦笑。这已经是他第6次,向中国请求派兵支援,却是唯一一次,得到差强人意的答复,之前,他已经被拒绝了5次。
作为二战中的军事强国,苏联为何多番向我国求援?当时毛主席又是怎么回复的呢?
![]()
斯大林
来自苏联的求援
斯大林的第一封求援急电,是在1941年的7月发出,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真到了危急关头。
苏联在存续期间,一共有12个陆地邻国,与“二战轴心国”德国,并不接壤。并且,1939年8月,为了瓜分东欧,他们两国,还达成了一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上去关系还算融洽和睦。
![]()
这表面的和睦,维持了仅仅一个多月。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同时又侵占了北欧及西欧的几个国家,如此一来,德国便能通过被侵占国,直通苏联了。
所谓“同利为朋”。为了争夺欧洲霸权及资源,这么庞大又在欧洲有战略纵深的国家,也让德国惴惴不安,因此占领波兰后,德国便有意解决这个心腹大患,因此制定出一个“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德国开始执行“计划”,不但自己倾巢出动,还纠集了罗马尼亚、芬兰等国,共计190个师550万的兵力,兵分三路闪电突袭。
![]()
机械化部队,速度迅雷不及掩耳,又是兵分三路从数个方向围攻,苏联一时无力招架。7月3日,斯大林号召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敌,到7月中旬,已经败退600公里。苏联空军想挽回些局面,却一天被炸毁1200架飞机,最惨的是其中有几百架还没起飞,便被炸没了。
处境已经如此艰难了,却还被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早在1904年,为了争夺在我国东北及朝鲜半岛的利益,苏联的创始国俄国,便与日本大打出手,爆发了“日俄战争”。如今苏联面临危机,日本想要坐享渔利称霸远东,也是正常。
![]()
两国本来便有旧怨,而日本不但是二战轴心国,还在1940年,与德国签了一个协定,协定中规定:日本不但不能与苏联再缔结条约,并且,要协助德国一同防御苏联。
基于这些原因,苏德开战后,苏联便对日本的动向十分敏感忌惮。而德国为了获得日本的支持,也是动作频频,约见他们的考察团,出招让他们从我国的东北,向北攻打西伯利亚,来一个东西夹击。
日本出于各种顾虑,并没有真的打算与德国共同进攻苏联,但还是配合德国做了一场戏。他们在我国东北的关东军,迅速增加到20个师,总兵力超过70万不说,还搞起了大规模的实战军演,代号“关东演”。
日本的这一番动作,惊得斯大林警铃大作,若真是日德东西两面夹击,那亡国灭种便不远啦!
![]()
在全力对付西线德军的同时,斯大林也在想办法化解东线危机,经过苦苦思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便是请延安方面,支持帮助。为此,他发出了第一封密电,密电中请求我党,能破坏日军在北平、张家口等沿线的交通线,同时也希望,能够抽调若干旅、团陈兵长城附近,与日军对峙威慑。这样一来,日军在东线便是有所动作,也必然忌惮被切后路,从而受到牵制。
看过斯大林的密电后,对于斯大林的请求,毛泽东的回应是,只同意帮助破坏日军交通线。
![]()
他还给华北前线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了电示,告诉他说:“日苏很可能爆发大战,我军需要做好准备,配合苏军作战。”
同时,他还提醒彭德怀:“此种配合,是战略的配合,不是战役的配合------”
早在刚拿到斯大林的密电时,毛泽东便说过:“出兵,我们做不到。”
所以,破坏交通牵制日军是可以的,但不能出兵帮助。对于这个决定,还找苏联的驻华武官崔可夫商讨过,并请他转述给斯大林。
![]()
5次拒绝的缘由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出兵,延安的确是做不到。
就在当年的1月,发生了皖南事变,新四军主力9000余人全军覆没。而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但在军事上蒙受了重大损失,同时内部环境也急剧恶化。此时,抗战还处在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外有日军铁桶包围,内有蒋军明枪暗箭,两面受敌,延安的处境非常艰难。
于此同时,边区经济上也面临着敌军封锁,物资匮乏缺枪少弹。整个国家,战祸连连风雨飘摇,还面临着频繁的旱、涝、蝗等自然灾害,百姓流离失所不说,动辄便会陷入严重的饥饿。
![]()
自顾不暇,敌我力量悬殊,若是贸然陈兵边境帮助苏联,不顾一切帮助别人,自己却被打坍,这自然是不明智的。
被拒绝以后,1941年11月,斯大林便第二次发来急电。
原来,经过几个月奋战,苏联红军消灭了大批的德军。本以为胜利在望,没想到却彻底惹恼了希特勒,盛怒之下,他改变了进攻策略,由全面多路进攻,改为集中全力进攻莫斯科。
眼看首都不保,此时若日本也来踩一脚,岂不是腹背受敌更加难办吗?于是,斯大林再次发来密电,还是希望延安方面,能派兵驻防长城内外,帮助他们防御日军的进攻。
![]()
有了上一次被拒绝的经验,这一次,斯大林甚至还通过共产国际进行施压。
但这一次,毛泽东还是态度坚决的拒绝了,因为八路军刚打过一场硬仗,需要休整恢复元气。苏联担心日军趁人之危,延安也是同样的担心,一旦八路军出动陈兵边境,好不容易守住的华北根据地,便可能被日军趁机夺去。没有了根据地,抗战大业便失去了根基。
1942年5月,在第二次被拒绝半年后,因为德国发动夏季攻势,苏联红军没能守住,导致克里米亚失守。恰在这个关键时间点,斯大林得到一个情报,说是日军正在中苏边境集结。这下子草木皆兵,他第三次向延安发出电文,希望能派兵到南满策应苏军。
这第三次,为了更加有说服力,苏联还派出了共产国际在延安的观察员弗拉季米洛夫,由他上门沟通。但毛泽东还是拒绝了,原因无他,不能因为帮助别人,把自己弄垮。
![]()
苏德战争结束于1945年5月,到1943年底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才算是彻底扭转战局不再危急。因此在1942年5月到1943年初期间,斯大林又接连向延安发去过三次求援急电。
派人游说施加压力等都行不通,到第四次时,斯大林不得拿出好处,愿意将曾经援助给蒋介石的武器,大量的提供给延安。条件,就是派一两个师到蒙古边境,接收武器,同时帮助他们对付日军。这个还是行不通,因为茫茫草原没有遮掩,一旦日军出动空军半路截击,便是全军覆没。
第五次时,斯大林无奈降低了要求,只要求出动小型游击队到满蒙交界。但小型游击队,一旦遇敌更加危险,因此这一次毛泽东还是拒绝了。
![]()
一直到1942年11月,苏联红军包围了德军开始大反攻,日本又深陷太平洋战役的漩涡中,无暇他顾。眼看形势大好,因此1943年初,斯大林第六次发出求援急电时,不再说出兵东北,而是希望延安能派若干师团部署长城内外,以此威慑日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没想到这一次,毛泽东同意了,并很快派出了罗瑞卿、杨成武以及吕正操等部,让他们赶赴长城内外部署。
![]()
此一时彼一时。日本被太平洋战场拖住,我国抗战即将进入反攻阶段,在长城内外部署,既能依托晋察冀、晋绥等抗日根据地,使八路军退有可守。而提前占据重要战略位置,他日决战东北,便能抢占先机。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又能援助友邻。
只做战略的配合,不做战役的配合,这是毛泽东的援苏原则,后来事实也证明,他的决定无比正确。只因为他始终坚持,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做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