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南京阿婆给战士们送饭,连长察觉异样,突然喊道:这饭不能吃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这饭不能吃!”

江连长的声音在院子里炸开。

秦婆婆手里的饭盒应声掉在地上,白米饭撒了一地。

战士们愣住了,谁都不明白刚才还香喷喷的饭菜怎么突然就不能吃了。

那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刚刚解放没几天,到处还弥漫着火药味。

这顿饭背后藏着什么秘密,让一向温和的江连长如此反常?



01

陈默把那个锈迹斑斑的饭盒翻过来翻过去看了好几遍。

饭盒很旧,铝制的,盖子上有几个小凹痕。底部刻着“秦”字,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嗡嗡的声音。

陈默在南京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每天都要整理各种文物。大到青铜器,小到纽扣,什么都见过。

但这个饭盒让他觉得特别。

不是因为年代久远,也不是因为材质珍贵。就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老陈,又在发呆?”方宇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咖啡。

方宇是博物馆的历史研究员,三十二岁,戴着金丝边眼镜,看起来很文雅。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个话痨。

“你看这个。”陈默把饭盒递给他。

方宇接过来掂了掂。“挺沉的,应该是四十年代的东西。”

“你看看底下。”

方宇翻过来看见那个“秦”字。“这是主人的姓?”

陈默点点头,又拿出压在饭盒下面的照片。

照片已经发黄,边角有些破损。照片上是一个老太太,大概六十多岁,穿着粗布衣服,脸上有很深的皱纹,但笑得很慈祥。

她身后站着几个年轻的士兵,都穿着军装,看起来很精神。

“这些士兵的军装是解放军的。”方宇一眼就认出来了。

“背面有字。”陈默提醒他。

方宇把照片翻过来,看见用毛笔写的几行小字。

“秦婆婆的最后一顿饭,江连长,1949年4月。”

字迹工整,但纸张已经泛黄发脆。

“最后一顿饭?”方宇皱起眉头,“什么意思?”

陈默摇摇头。“不知道,所以我想查查这个故事。”

方宇放下咖啡杯,兴趣明显被勾起来了。“1949年4月,那是南京刚解放的时候。”

“对,这个江连长应该是解放军的连长。”

“那秦婆婆呢?给战士们送饭的老百姓?”

“应该是,但为什么说是最后一顿饭?”

两人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走,去档案室查查。”方宇说干就干。

博物馆的档案室在地下一层,里面堆满了各种资料。大部分都是按年代分类的,1949年的档案放在最角落的柜子里。

陈默拉开抽屉,里面全是发黄的文件。

有军事档案,有民政记录,还有一些个人捐赠的物品清单。

“你看这个。”方宇拿着一份档案走过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某部人员名册。”

陈默接过来仔细看。名册上密密麻麻写着很多名字,职务,籍贯。

“找到了。”陈默指着其中一行,“江河,山东潍县人,连长。”

“就是他。”方宇点头,“还有别的吗?”

陈默继续翻档案。半个小时后,他找到了更多信息。

“江河所在的连队当时驻扎在南京城南,具体位置在现在的白下区附近。”

“有地址吗?”

“有,但现在那个地方应该变样了。”

陈默记下了地址。下班后,他和方宇直接开车去了那个地方。

从博物馆到城南大概二十分钟车程。路上方宇一直在翻手机,查那个年代的历史资料。

“1949年4月23日,南京正式解放。”方宇念着手机上的信息,“但解放后还有很多残余势力在搞破坏。”

“你觉得这个饭盒和那些事有关系?”

“很可能。最后一顿饭,说明后来出了什么事。”

车开到城南,陈默按照档案上的地址找了很久。

现在那里已经是一片居民区,老房子和新楼房混在一起。街道很窄,两边都是小商铺。卖菜的,修鞋的,理发的,什么都有。

“估计当年的样子早就变了。”方宇下车看了看周围。

陈默没有放弃。他决定挨家挨户地问,看能不能找到知道这个故事的老人。

第一家是个小超市,老板四十多岁,摇头说不知道什么秦婆婆。

第二家是理发店,师傅更年轻,直接说没听过这个名字。

陈默和方宇问了十几家店,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案。

快到傍晚的时候,一个卖菜的大妈听了他们的问题,想了想说:“你们问老钱头吧,他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什么事都知道。”

“老钱头在哪里?”

“就在前面那个小巷子里,红色大门的那家。”

陈默和方宇顺着大妈指的方向走去。

小巷子很窄,只能走人,车开不进去。两边都是老房子,有些已经很破旧了。

红色大门很好找,油漆已经剥落了很多,但还能看出原来的颜色。

门上没有门牌号,只有一个小小的“钱”字贴纸。

陈默敲了敲门。

“谁呀?”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师傅,我们想问您一些事。”

门开了,出来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头发全白了,但腰板还挺直,眼神很有神。

“什么事?”老人警惕地看着他们。

现在骗子太多,老人都很小心。

方宇赶紧拿出工作证。“师傅,我们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一些历史。”

老人接过工作证看了看,然后看向陈默。

“你们想了解什么历史?”

陈默拿出那张照片。“师傅,您认识这个秦婆婆吗?”

老人接过照片,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



他的手开始有些颤抖。

“这是秦桂花。”老人的声音也有些颤抖,“你们怎么有她的照片?”

陈默和方宇互相看了一眼,终于找对人了。

“师傅,我们在博物馆发现了这张照片和一个饭盒,想了解这个故事。”

老人沉默了很久,然后叹了口气。

“进来吧,这个故事说来话长。”

02

老人的家很简单,一个小院子,两间平房。院子里种着一些花草,收拾得很干净。

“我叫钱志强,今年八十三了。”老人给他们倒了茶,“当年是解放军的通讯员。”

“您认识江连长?”方宇急切地问。

“认识,江河,我们都叫他江连长。”钱志强坐下来,“秦桂花的事,我记得很清楚。”

陈默掏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那时候我才十八岁,刚参军没多久。”钱志强开始回忆,“我们连队驻扎在这附近,就在现在菜市场那个位置。”

“当时是什么情况?”

“1949年4月,南京刚解放,但城里还很乱。到处都有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还有一些特务在搞破坏。”

钱志强的记忆很清晰,虽然过去了七十多年,但那些事他记得很清楚。

“江连长是山东人,二十八岁,话不多,但人很细心。他总是提醒我们要小心,不能掉以轻心。”

“秦婆婆住在哪里?”

“就在部队驻地旁边,一间小平房。她儿子在战争中走失了,一个人过日子。”

钱志强停顿了一下,喝了口茶。

“秦桂花人很好,看见我们这些年轻士兵,就像看见自己的儿子一样。她总是说,你们这些孩子离家这么远,肯定想家。”

陈默认真地记着笔记。

“刚开始,我们和老百姓还不太熟。江连长说要小心,不是所有人都欢迎解放军的。”

“后来呢?”

“后来秦桂花经常给我们送开水。那时候条件很苦,我们喝的水都是从井里打的,有时候不干净。秦桂花就烧开水给我们喝。”

“江连长同意吗?”

“开始他还有些警惕,总是先自己喝一口,确定没问题才让我们喝。”

钱志强笑了笑。“但时间长了,江连长也觉得秦桂花是好人。她实在太真诚了。”

“什么时候开始送饭的?”

“大概一个星期后吧。有一天下雨,我们都没法出去买菜,饿着肚子站岗。秦桂花看见了,就给我们送来了白米饭和咸菜。”

“好吃吗?”方宇问。

“太好吃了。”钱志强眼睛里有光,“你们不知道,当时我们吃的都是压缩饼干和罐头,能吃到热腾腾的米饭,那感觉太幸福了。”

陈默想象着当年的情景,一群年轻的士兵围着吃饭,应该很温馨。

“江连长是怎么反应的?”

“他也很感动,但还是很小心。他让我先吃,过了半个小时确定没事,才让其他人吃。”

“后来就经常送了?”

“对,每天都送。秦桂花说你们保卫老百姓,我们应该照顾你们。”

钱志强的声音有些哽咽。“她真的把我们当儿子一样。”

“都送什么?”

“主要是白米饭配咸菜,有时候能有个鸡蛋。条件不好,但她已经把最好的都给我们了。”

陈默继续记录着。

“那时候粮食很紧张,秦桂花自己都舍不得吃,却给我们送这么多。”

“你们有没有给她钱?”

“江连长提过,但她死活不要。她说解放军为人民服务,老百姓为解放军服务,这是应该的。”

“江连长后来怎么说?”

“他很感动,但也很内疚。他私下里说,我们不能白吃老百姓的饭。”

“所以呢?”

“江连长经常派我们去帮秦桂花干活。劈柴,挑水,修房子,什么都干。”

钱志强笑了笑。“秦桂花每次都说不用,但我们坚持要帮。”

陈默觉得这个故事很温暖,但他更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

“那个最后一顿饭是怎么回事?”

钱志强的表情严肃起来。

“那是4月23日,我记得很清楚。”

“发生了什么?”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钱志强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4月20日左右,江连长发现了一些异常。”



“什么异常?”

“附近经常有陌生人出现。他们穿着便装,看起来像普通老百姓,但江连长觉得不对劲。”

“怎么不对劲?”

“眼神。江连长说那些人的眼神很警惕,像在侦察什么。”

陈默记下了这个细节。

“江连长是怎么发现的?”

“他每天都会在附近巡逻,观察周围的情况。连续几天,他都看见同样的几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出现。”

“他们在干什么?”

“表面上是在买菜,聊天,但江连长觉得他们是在观察我们的动向。”

“有证据吗?”

“没有直接证据,但江连长的直觉一向很准。”

钱志强停顿了一下。

“更重要的是,秦桂花最近也有些变化。”

“什么变化?”

“以前她总是主动和我们聊天,问东问西的。最近几天,她变得很安静,送了饭就走,话也很少。”

“江连长注意到了?”

“对,他问过我,觉得秦桂花有些不对劲。”

“你们当时怎么想的?”

“我觉得可能是她身体不舒服,或者家里有什么事。但江连长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陈默感觉故事的重点要来了。

“4月22日晚上,江连长安排了夜间巡逻。”

“他发现了什么?”

“半夜的时候,他看见有人在秦桂花家附近转悠。”

“什么人?”

“一个男的,三十多岁,很小心地贴着墙根走。”

“他去秦桂花家了吗?”

“在门口停了一会儿,好像在和屋里的人说话,然后就走了。”

“江连长跟踪了吗?”

“跟了一段,但那人很狡猾,消失在胡同里了。”

钱志强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

“江连长回来后就召集我们开会,说可能有人要搞破坏。”

“他怎么说的?”

“他说最近的情况不对,让我们都提高警惕。特别是吃饭的时候,要小心。”

“为什么特别提到吃饭?”

“江连长说,如果有人要害我们,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在食物里下毒。”

陈默写得很认真,感觉真相就要浮出水面了。

“4月23日那天是什么情况?”

“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上午十点左右,秦桂花又来送饭了。”

“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她的状态很不对。平时她总是笑呵呵的,那天却很紧张,手都在发抖。”

“江连长注意到了?”

“当然,他观察得很仔细。而且那天的饭菜闻起来也有些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平时秦桂花的饭菜很香,那天却带着一股奇怪的味道,很淡,但江连长闻出来了。”

钱志强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当时的情景。

“秦桂花放下饭盒就要走,江连长拦住了她。”

“他问了什么?”

“他问今天的饭是怎么做的,秦桂花说和平时一样。但她的眼神在躲闪,明显在撒谎。”

“其他人注意到了吗?”

“大部分人没有,我们都饿了,只想着赶紧吃饭。只有江连长一直在观察秦桂花。”

陈默感觉高潮就要来了。

“我们都围过去准备吃饭,张勇已经拿起筷子了。”

“张勇是谁?”

“我们连最年轻的战士,才十六岁,总是第一个冲到饭盒前面。”

钱志强的声音有些颤抖。

“张勇正要夹米饭,突然...”

钱志强停顿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

“江连长突然大喊:'这饭不能吃!'”

陈默和方宇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全神贯注地听着。

“所有人都愣住了。张勇的筷子停在半空中,其他战士也都停下了动作。”

“秦桂花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里的饭盒掉在地上,白米饭撒了一地。”

院子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饭盒落地的声音和秦桂花急促的呼吸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