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山东济南一名网友反映,家中所用的小熊电器养生壶突然发生爆裂,飞溅的玻璃碎片与高温热水导致一名一岁幼儿全身40%面积严重烫伤。据家属透露,孩子已于24日完成首次手术,未来还需接受多次植皮及疤痕修复治疗。据《新京报》报道,小熊电器客服回应表示“正在紧急核实情况”,并提醒“玻璃制品在受到磕碰或撞击时,可能影响其结构稳定性”。
![]()
该事件迅速引发众多家庭用户、尤其是宝妈群体的担忧,也将小熊电器推上舆论焦点。凤凰网科技《风暴眼》查询多个平台信息发现,类似产品爆裂事件此前已多次发生。
正常使用过程中,产品频发破裂
“早上煮花茶时,壶盖毫无预兆地爆开了。”
“使用频率很低,买来一年多只用了不到十次,结果晚上烧水时壶体突然裂开。”
“加热过程中壶底出现超过20厘米的裂缝……沸水外泄,还损坏了旁边的电脑显卡。”
近期,在小红书、消费保、黑猫投诉等平台,涉及小熊电器多款壶类产品玻璃部件无故开裂的反馈明显增加。不少消费者指出,问题均出现在正常加热过程中,并非由外部撞击导致。
在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称其于2025年4月在小熊官方旗舰店购入的全玻璃恒温养生壶,在5月第二次使用时发生破裂,“热水漫溢,地砖和踢脚线都被浸泡”。该用户还表示,商家在事发后的第一反应并非致歉或赔偿,而是要求寄回底座再处理退款,引起消费者不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该用户提出“退一赔三”要求。
投诉不仅限于壶类产品。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调侃小熊电器为“精准年抛品牌”——“为什么小熊的电器总在刚满一年就出问题?”相关讨论涉及抽水器、电饭煲、煮蛋器等多个品类,被消费者无奈称为“样样满一年就坏”。
即便是结构相对复杂的产品也未能避免问题。有消费者投诉称,其购买的小熊内衣裤洗衣机在保修期内出现漏水,维修近两个月后问题依旧。还有用户反映小熊豆浆机存在“盖子喷溅”、“一开机就全家跳闸”等安全隐患。
网红品牌面临品质拷问
从多起投诉来看,小熊电器售后回应呈现一定模式:
先判定为“人为损坏”或“操作不当”(如“盖子受到磕碰”、“拧得太紧”);
再说明“玻璃、陶瓷、塑料等易碎配件不属于保修范围”;
最后建议用户自费更换配件。
有消费者记录了与客服沟通的全程:在说明“煮水时突然破裂”后,客服首先推测为“明显撞击痕迹”,随后表示“玻璃部件不保修”,并提出“可以15元购买新壶盖”。
在消费保平台的一则投诉中,用户质疑一款售价90元的养生壶,壶体成本占70多元却“无一日质保”,这与大众对电器产品应有保修期的认知形成反差。
前述内衣裤洗衣机的用户还表示,产品刚过保修期又出现相同漏水问题,希望获得售后支持,却被要求自付上门维修费,服务态度与保修期内差异显著,令其对品牌信任度下降。
类似影响消费体验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消费者反映,申请维修时客服响应缓慢、流程拖沓。在一段对话记录中,用户多次索要维修地址,客服以“需先登记,再由售后审核”、“之前客服是新人”等理由解释延迟。
需知,小家电市场长期由苏泊尔、美的、九阳等传统品牌主导,它们均成立于上世纪。
2006年成立的小熊电器属于后来者,凭借“创意小家电”的定位与年轻化设计、线上营销策略,逐步拓展市场份额。从早期走红的酸奶机,到后来的豆芽机、煮蛋器,其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至2023年已成为行业第四。
然而近两年,随着消费趋于理性,网红产品热度减退,流量打法效应减弱。同时,在国家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用性与高品质已成为家电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以“品质保障”、“安全材质”为宣传重点的小熊电器,如今却面临多品类产品问题,尤其壶类产品的“自爆”现象,无疑为品牌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截至目前,小熊电器方面称正积极调查事件原因。因无法获取涉事产品,暂时无法确定问题根源,待有结论后将及时向媒体与用户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