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北京到长春:一座博物馆变的不只是地址
10月9日,北京昌平大汤山脚下,中国航空博物馆正式闭馆。
![]()
暂时的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而这场重逢,将在千里之外的长春上演。
中国航空博物馆将迁址长春市绿园区大房身机场旁的国际航空小镇,预计于2027年落成开放。
这次跨越近千公里的搬迁,不仅是地理坐标的变更,可以预见,它将为吉林带来前所未有的航空文化集聚效应,让“航空城”长春,真正拥有与其名号相匹配的航空精神地标。
中国航空博物馆自1986年10月开始筹建,1989年11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36年来,它见证了中国航空事业的腾飞。
馆区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室内展陈面积约4万平方米,拥有洞库展厅和综合展馆2座大型室内展馆。这里收藏着149型376架飞机、各类文物2.8万余件,自建成以来,这里就成了镌刻中国航空记忆的立体史书。
![]()
图片来源:中国航空博物馆官网
从伟人的座机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功勋飞机,从“香玉剧社号”到歼-20,每一架飞机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中国航空事业的艰辛与荣耀。
中国航空博物馆北迁长春,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更,更是航空文脉的赓续。
吉林作为中国航空事业的重要发源地,与蓝天梦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1946年,东北老航校在此创立,开创了人民空军人才培养的先河。从酒精代燃料到“马拉飞机”,老航校在艰苦卓绝中孕育出中国航空事业的火种。这里不仅培养了第一批飞行员,更孕育了老航校精神,为吉林积淀了深厚的航空文化底蕴。
新址所在的大房身机场片区,本身就是吉林航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标,这里承载着几代航空人的奋斗记忆。
国家级航空博物馆落户于此,让航空文化在其重要发源地获得新的生命力。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长春的航空蓝图正徐徐展开。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长春蓝天公园的规划展板上,代号“029工程”的中国航空博物馆项目格外引人注目。这一预计于2027年建成的项目,将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博物馆。
根据规划,新馆占地20公顷,总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规模达北京旧馆的两倍以上。
![]()
截图来源于长春新闻
更令人期待的是,新馆并非孤立存在。
新馆坐落于长春国际航空小镇,将与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航空产业园等形成合力,构建航空文化传播新枢纽。
![]()
图片来源于长春航空展订阅号
随着中国航空博物馆这一国家级项目的落位长春,将与长春现有航空资源产生强大的叠加效应。
最直接的效应,将体现在文旅IP的深度融合上。
![]()
中国吉林网 蒋盛松摄影
博物馆将与两年一度的长春航空展形成强力联动,打造出全国独一无二的航空主题IP,让长春的“航空城”名片更加闪亮。
而长春展现出惊人的建设速度,也印证了这座城市发展航空产业的决心与实力:
蓝天公园从设计到建成仅用时5个月;
航空文化展示中心8个月竣工;
12条配套道路6个月实现通车;
2025年9月,航空装备展示中心B馆正式启动;
对于长春来说,中国航空博物馆的迁入,其价值远超一个博物馆本身。
它将带动整个航空文化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整个绿园区的区域规划升级,而且,这一发展蓝图早已成为这座城市文旅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
在10月9日召开的长春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再次提出建设“航空文化名城”的目标,而航空博物馆的迁址,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抓手。
如今,从规划蓝图到项目落地,从单一场馆到产业集群,长春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这份沉甸甸的国家厚礼。
可以想象,2027年,当战鹰从大汤山飞抵大房身,这座亚洲最大的航空博物馆将与航展、博览城共同构成中国航空文化的新高地,向世界讲述中国的航空故事。
![]()
![]()
截图来源于网络
现在
面对这一重大机遇
热情的吉林人已经开始畅想
从地铁延伸至蓝天公园的交通配套
到东北严冬里飞机的专业养护
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
这片土地对航空事业的热切期待!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