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谁为中国赢得尊敬”为主题的2025(第二十届)中国品牌人物年会将于12月17-19日举行。值20周年里程碑时刻,特围绕“长期主义”这一核心议题,打造一场致敬品牌人物20年发展历程的思想盛宴。
为表彰“以中华情怀描绘品牌梦想蓝图,以民族智慧开创品牌全球格局”的品牌人物,中国品牌人物年会每年推出《TopBrand 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评选,该榜单已成为中国品牌界的风向标。
![]()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等都因其在专业领域与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曾荣获“TopBrand 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称号。《TopBrand 2025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正火热申报中,让我们共同聚焦教育行业的杰出代表。
当前,我国教育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2025年,教育领域呈现出智能化、个性化、国际化的鲜明特征。从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到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到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中国教育体系正在培育一大批引领未来的创新人才。这些深刻变革的背后,是一批教育工作者以“长期主义”为信念的执着坚守——他们或深耕于教学科研一线,或致力于办学治校创新,共同推动着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
![]()
曹德旺:中国实体经济的杰出代表与教育创新的勇敢践行者
曹德旺不仅是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还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创办人、理事长,他晚年倾注心血投身教育事业,创办福耀科技大学,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远见与担当。他直言不讳地提出要对标美国斯坦福大学,立志将福耀科技大学打造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摇篮、中国科学家的摇篮”,这一目标彰显了他的教育理想与家国情怀。曹德旺提出的“拆围墙”教育理念尤为引人注目,他主张打破传统教育壁垒,推动校企深度融合,让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践,培养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
![]()
虞仁荣: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领军人物与投身教育事业的杰出典范
作为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仁荣带领企业成长为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他倾注300亿元巨资创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回馈社会的深切情怀。2020年,虞仁荣捐资在家乡宁波创办了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该校定位为“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六大前沿交叉领域,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5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标志着他的教育理想迈出了坚实一步。虞仁荣创造性地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东方理工大学与豪威集团、中芯国际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
![]()
![]()
朱士尧:中国科大物理学教育的坚守者与创新者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朱士尧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数十载,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物理学英才。他不仅在核聚变物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更将大量心血倾注于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完善。他坚持“科教结合”理念,将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朱士尧以其在教育领域的长期坚守与创新实践,展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2005年他加入华为,负责企业文化研究,主讲《华为文化的内核》等课程,累计开展文化讲座1200余场。2024年跨界创立《空客之星咖啡》品牌,推出罐装即饮咖啡并在京东开设旗舰店。
![]()
![]()
毛军发:从电磁场专家到特区大学领航者的跨越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是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在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天线与传播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2022年,他肩负起带领深圳大学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的重任。毛军发提出“三个一流”发展理念——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引育一流人才队伍、营造一流学术环境,推动深大加速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他特别注重推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深大特色的交叉学科体系。毛军发以科学家的严谨与教育家的远见,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
何镜堂:用建筑书写中国故事的“校园建筑设计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被誉为“中国校园建筑设计第一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以“两观三性”建筑理念打造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海钱学森图书馆等众多标志性建筑。83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在创作一线,其团队设计的大学校园遍布全国,被誉为“最具中国气派的建筑创作”。何镜堂坚持“建筑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将中华美学与现代建筑技术完美融合。他主持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东方之冠”的造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自信。何镜堂用一座座建筑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者。
![]()
![]()
高松:扎根南粤大地的科教融合实践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松是一位在化学与教育两个领域均取得卓越成就的学者型管理者。他长期致力于配位化学与分子磁体研究,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以来,高松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推动建设智能制造、海洋科学等交叉学科平台。他提出“强化特色、提升质量、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优化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办学水平。高松特别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构建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成长环境。在他的带领下,中山大学正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
![]()
黄芊芊:中国芯片领域的“巾帼力量”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员、长江学者黄芊芊是中国芯片领域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她在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领域取得系列原创性突破,研究成果对解决我国芯片“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年仅30余岁的她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授权国内外专利70余项。黄芊芊同时是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她致力于将前沿研究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多项创新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作为国家级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她积极参与芯片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同时悉心指导学生,培养集成电路高端人才。黄芊芊以卓越的科研成就以及悉心培养高端人才展现了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及教育者的创新活力。
![]()
![]()
滕锦光:连接内地与香港的教育桥梁搭建者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是结构工程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2019年出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后,他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高等教育深度合作,提出“以科技造福人类”的办学理念。滕锦光特别重视推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前沿学科建设,同时保持理大在设计、酒店管理等传统学科的优势。他积极推动理大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立多个跨学科研究平台。滕锦光以其独特的双重视角和国际化学术背景,在香港与内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
![]()
薛其坤:从量子突破到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是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领导的团队在2012年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突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薛其坤提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理念,推动学校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他特别注重基础学科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新工科发展,构建交叉学科创新平台。薛其坤强调“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推动南科大与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他以科学家的执着精神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
![]()
张电达:民办教育事业的执着开拓者
东华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电达是中国民办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创办的东华教育集团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教育集团。张电达坚持“教育报国”初心,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他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在张电达的带领下,东华教育集团累计培养各类人才十余万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他以企业家的实干精神推动中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
这十位教育行业的品牌人物,以其专业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教育事业的倾情奉献,共同诠释了“以中华情怀描绘品牌梦想蓝图,以民族智慧开创品牌全球格局”的年会精神。在2025(第二十届)中国品牌人物年会上,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以其坚守与创新,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的智慧与力量,为民族复兴筑牢人才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