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自1984年首批海事法院成立以来,我国海事审判已走过40年。
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以“向海图强 法护安澜——以海事审判现代化服务保障海洋强国建设”为主题,举办“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讲坛”2025年度第五讲,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辜恩臻分享了广东司法如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讲坛现场。
司法护航打造“海上新广东”
广东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去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稳居全国首位。今年,广东省委高规格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施行。广东高院同步制定司法服务保障工作意见,护航打造“海上新广东”开启了新的篇章。
辜恩臻介绍,广东外向型经济发达,海事纠纷中,涉外案件占比达三分之一。广东法院公正审理“天使力量”轮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希腊代表团在国际海事组织会议上专门致谢。同时,妥善审理一批争议与我国无实际联系,但当事人选择我国法院管辖的案件。近期,两艘外籍船舶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碰撞,造成损失近2亿元,安巴船东向与事故无实际联系的广州海事法院申请扣船并起诉,双方一致同意适用中国法律解决争议,生动诠释了推动中国法域外适用的司法实践。
![]()
广州南沙港。 新华社记者 田建川 摄
新质生产力给海事审判带来新挑战
广东是我国第一外贸大省,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相关的物流纠纷持续攀升。
物流服务者的法律地位如何识别?双清包税条款、赔偿限额条款的效力如何认定?辜恩臻介绍,为统一裁判尺度,广东法院组织骨干力量开展调研,走进企业、协会,走访管理部门,制定裁判指引,发布中英葡三语白皮书,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制订示范合同,搭建行业解纷平台,强力促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为擎,产业为锚。”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为海事审判带来了新挑战。辜恩臻举例,海上风电平台、深海养殖平台、风渔融合平台的定性,关系着船舶优先权、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海商法特有制度的适用,对产业投资、保险产生连锁反应。为此,广东法院建立专项管理机制,审慎研判,在“湾区横州号”智能养殖平台案中,首次明确平台法律属性、拖航与救助平台的性质等问题。并发布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洋重工专题典型案例,为新兴产业树立规则“灯塔”。
去年化解围填海等纠纷102件,助力盘活海洋资源
在海事审判中,如何平衡海洋开发与保护考验着司法智慧,也关系海洋经济发展。
辜恩臻表示,海洋经济的新一轮发展由靠海吃海,走向养海护海,构建起协同发展的立体化格局。广东法院坚持陆海统筹,去年化解围填海、非法养殖、码头建设等纠纷102件,助力盘活海洋资源。同时,发布全国首份珊瑚礁司法保护令、全国首份涉海砂案件审判白皮书。打造海洋环境资源审判“三审合一”机制,海事法院试点审理刑事案件。深化府院联动,建立“法院判执+检察监督+行政监管”机制。
辜恩臻介绍,在基和公司公益诉讼案中,被告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创新性准许以“劳务代偿”+“异地修复”方式替代执行,为破解海洋生态环境案件执行难提供新样本,广东法院还牵头头建立全国首个横跨粤闽桂琼四省的红树林联动保护机制,跨域共治,构筑起守护碧海银滩的坚强法治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